↑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材料中所述的管理模式是

    A. 官营手工业

    B. 私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工厂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工694个到具体的各种产品产量增加多少都有规定。“当时中央政府管2万个硬指标,计划就是法律,硬得很。”“五年计划”发展模式

    A. 经济指标具体细致,具有指令性

    B. 内容科学详尽,具有强大生命力

    C. 是落后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然选择

    D. 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 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   B. 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C. 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   D. 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校举行主题文化作品展,展出的作品“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要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据材料可知,这一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是

    A. 印象派的文艺风格

    B. 浪漫主义艺术

    C. 现实主义艺术

    D. 后现代主义艺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君王自命‘天子’,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

    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 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 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人民日报》评论一次国际会议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次会议最引人注目的是

    A. 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B. 郡守是长沙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C. 长沙郡无权任免益阳的县令

    D. 益阳县是长沙郡守的封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可知,“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无论国王或市民,都从成长着的法学家等级中找到了强大的支持。随着罗马法被重新发现,教士即封建时代的法律顾问和非宗教界的法学家之间确立了分工。不言而喻,这批新的法学家实质上属于市民等级。”(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由此看来,“罗马法被重新发现”的关键因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B. 法学家等级之间重新进行了调整

    C. 国王对法学改革给予的强大支持

    D. 罗马法本身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

    A. 缺少集体主义精神

    B. 强调人应具有理性思维

    C. 批判了直接民主的弊端

    D. 讴歌城邦制的优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光荣革命”后,英国通行的仍然是“王在议会”、三位一体的政治体制,即由国王会同两院组成议会,共同执掌立法权,每项议案须经上、下两院和国王认可方能生效。这说明当时英国

    A. 《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B. 责任制内阁已经基本建立

    C.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D. 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美国革命爆发时,英属殖民地的人口不少于200万,即相当于操英语的世界的总人口的1/3。这种大规模的殖民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1763年英国对法国的胜利和20年后美利坚共和国对英国的胜利。”“20年后美利坚共和国对英国的胜利”指的是

    A. 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主义制度

    B. 民主共和战胜君主立宪

    C. 美利坚民族意识增强

    D. 分权制衡战胜议会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尽管武昌首义的1911和金田起义的1851都是辛亥年,但两个‘辛亥’并不可‘同日而语’。此辛亥不是彼辛亥,孙中山也不是洪秀全……”造成“此辛亥不是彼辛亥”的主要原因是

    A. 武昌起义比金田起义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C. 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D. 清政府的腐朽本质充分暴露,日益不得人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毛泽东指出:“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并强调“通过政协容纳许多人来商量事情很需要”。毛泽东此番言论

    A. 肯定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作用

    B. 奠定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C. 背景是一届人大的顺利召开

    D. 不利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对于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争的最可靠的保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由此可见,他着重强调

    A. 应尊重文明的多样性

    B. 意识形态和经济在未来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已经不起作用

    C.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的关系

    D. 世界政治格局正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古代晋商普遍认可“君子爱财,生财有道”;徽商胡仁之说:“平则人易亲,信则公道著,到处树根基,无往而不利。”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崇尚的商业精神是

    A. 重义轻利

    B. 讲求信义

    C. 勤俭致富

    D. 见利忘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榜下捉婿”是宋代的一种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坊间称其为“捉婿”。这种现象的出现

    A. 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B. 说明富绅渴望跨入上层社会

    C. 冲击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D. 反映了社会阶级结构的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48年10月13日天津《大公报》载,“物价一天数变,这时不买,转一下身又是另一个价。”“商人们都有这般心理,货一出门,恐怕就再买不进,为着保险,就干脆提得更高些。”材料所述现象

    A. 是美国对中国经济掠夺的恶果

    B. 说明不法商人恶意哄抬物价

    C. 说明国统区的经济已全面崩溃

    D. 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其中“‘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A. 重商主义政策

    B. 自由放任政策

    C. 国家干预政策

    D. 计划经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任时(1979—1990年)进行改革,对英国的“懒人”模式宣战,铁腕对付工会改革,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开支和社会福利。她认为个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改善生活状态。上述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C. 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D. 发展第三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汉代儒学的胜利并不排斥其他思想流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吸取了阴阳家等流派的思想

    B.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C.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得到排斥

    D. 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希庇阿斯说:我们之所以是亲戚和公民,是由于自然的联系,而不是约定。物以类聚靠自然,而不靠约定。约定是强加在人们头上的暴君,强迫人去做很多违反本性的事。该观点

    A. 重视对自然哲学的探索

    B. 带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

    C. 关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D. 论证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

    B. 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

    C. 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

    D. 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末美国知名社会活动和经济学家亨利·乔治主张土地国有,征收地价税归公共所有,废除其他一切税收,使社会财富趋于平均,从而达到他称之为“大协作”的理想社会。他的这些主张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即“单税社会主义”。参照此学说而诞生的是

    A.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B.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C.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广大农村普遍开展起来后,加之城乡差别逐渐显现和自然灾害的出现,农村一些人员开始向城市流动。1957年前后,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1957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1958年,国家就出台了《户口登记条例》,严格限制农村户口人员迁往城市。

    材料二由于经济“大跃进”的需要,大批从农村招工导致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粮食高产的泡沫吹破之后,严重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家被迫精简城市人口,大量城镇居民被强制向农村迁移。“文革”前期,户籍迁移的主要流向是城市户口向农村的迁移,主要表现是两个人群的户籍迁移:其一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其二是城市“反动分子”。“文革”爆发后,大批被打倒的干部和以前曾被确定为“反动分子”的人被发送到农村。农村到城市的户籍迁移制度逐渐固化。据统计,1949年我国仅有136座城市,至“文革”结束时近30年时间才增加至191个,平均每年增加不足2个。

    “文革”刚刚结束后的几年,国家户口迁移政策依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政策。各地相继放松了对下乡知识青年因病、残和困难回城的限制,这个时期从农村转回城镇的知识青年有650多万人。国家还出台了老职工子女“顶替接班”政策,进一步开大了“农转非”的口子。据统计,从1978~1983年,5年内全国办理子女顶替约有900万人。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逐渐退出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以及国家城市化进程建设,城乡经济十分活跃,城市第二、三产业相当兴盛。此时,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人口进城经营工商业活动的人员数量很多,要求在城市落户的呼声非常强烈。“到1992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出现了交钱办理城镇户口现象。据公安部对全国17个省区950个市(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办理收费‘农转非’户口248万人,每个户口收费从2千元到4万元不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材料四据有关学者测算,改革开放30多年来,劳动力流动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20%。而越是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他们的贡献率就越高。目前,流动人口中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诸多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主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将对拉动投资、消费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将更多的农村人口纳入城镇,还有利于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放开户籍限制释放经济活力》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58年国家出台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评析户口迁移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一,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并指出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