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工信部官网称,随着全球5G试验与商用步伐的加快,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探索开展5G试验的国际间合作方式。

    B. 陈小明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梅县希望工程小学师生买了一批工具和学习用具。

    C. 从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发展看,在中国未来的10年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行业,可是这个行业需要洗牌,需要价格和利润回归正常。

    D. 8月28日14时30分,印方已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国边防部队继续在洞朗地区驻守,维护领土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明是我的高足,已跟随我学习多年,此次在大赛中斩获头奖,确实是他不懈努力的结果。

    B. 这次他不揣冒昧地毛遂自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因为机会往往属于那些善予把握的人。

    C. 看完电影《无问西东》,他提笔写了篇影评发给编剧,并附短信说:“拙作一篇,敬请斧正。”

    D. 你若想得到我们三个的抬爱,就得拿出实际行动来,不要只在口头上说对我们如何如何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发展,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科技进行批判反思,强调科技的负面性。他们认为,__________,人类自己创造的科学技术有可能会把自己毁灭掉。人类的智慧真的无法驾驭科技吗?西方学术界的疑问让人有一种错觉,好像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有多快似的。实际上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______,人类连太阳系都走不出去,医学连人的寿命都无法有效延长。因此,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个性各异,但都互敬互爱,大家相处得一团和气,连口角都很少发生。

    ②在中央电视台推出的重磅法治节目《今日说法》上,主持人的开场白犹如晨钟暮鼓,引起了观众的深思。

    ③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专注与恒心而不是泛而不专。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工匠精神,这样才不会歧路亡羊。

    ④一场误会让他与老师反目成仇。近日,他专程上门表达歉意,程门立雪,最终以诚意获得了老师的原谅。

    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补鞋子、修钢笔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老行业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⑥他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的流行歌曲,对庄重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④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文段有多处逻辑问题,请参考示例的方式,就其中两处加以具体说明。

    一提起糖尿病,中老年人都把吃主食与它联系起来,认为主食含糖量高,于是不敢吃或吃得很少,其实这是不对的。经验证明,不吃或少吃主食,必然多吃零食,脂肪、蛋白质摄入量就会太多,导致体内物质代谢紊乱,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糖尿病,还会引发冠心病等诸多疾病。正确的做法是每天正常进食主食,适当再搭配些粗粮。

    示例:“中老年人都把……”句中的“都”范围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小题。

    东   家

    秦 悦

    东家不像个东家。

    一脸疲倦,从粥厂踱回,一碗稀粥,一个黑不溜秋的馒头,吃完,倒杯酒,滋——滋——,那个香甜,那个美妙,仿佛困顿瞬间灰飞烟灭。

    东家,富甲一方,闻名遐迩,善饮,常饮康百万酒。

    以前,与一帮文人雅士聚,东家说“吴酒一杯春竹叶”“李白斗酒诗百篇”“劝君更尽一杯酒”“桃李春风一杯酒”,还说怀素醉酒书《自叙帖》,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醉而行云流水挥洒经典。

    饥馑,可怕的饥馑来了。东家没了闲情逸致,诗情画意,有的,是雄心,打败饥馑这只魔鬼的万丈豪情。

    但,每晚饭后东家的一杯酒,雷打不动。听着东家的陶醉声,下人们大咽口水,心中,一股温暖在奔腾:灾荒,不怕,马上会过去。好日子,不远了!

    酒中乾坤大。东家躺下,片刻,沉沉进入了梦乡。

    次日,醒来,东家袖手,低头,沉思,慢慢地踱向粥厂,若不是那身半新不旧的长衫,咋看咋像个饥民。

    大灾之年,一碗稀粥,对饥肠辘辘的灾民,就是美味佳肴;一碗粥,能救活生命垂危的饥民,胜过琼浆玉露。东家思绪如烟,摇曳,飘逸。

    多少天来,没饿死一人。东家心中满是欣慰灿烂。

    东家的粥厂,最大,最红火。

    消息长了翅膀,早飞向四面八方。路上,络绎不绝的灾民蹒跚而来。因饿,他们比蚂蚁走得还慢,还缓,摇摇晃晃,像风中瑟瑟发抖的枯叶。

    每天,东家的粥厂,热气腾腾,芳香四溢,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

    可是,这段时间,管家却形容枯槁,时不时,陷入沉思,轻轻地长吁短叹。随着时间的挪动,管家的忧郁,更重了,更浓了,有时,喃喃自语,没人听清,也顾不上听。其实,他心中有一股火,左冲右突,差点憋不住,想喷发出来,但最终,还是压了下去。

    当如血的夕阳又一次不堪重负轰然坠落地平线,东家慢慢地踱回去,吃饭,然后,品酒。管家进来,慌慌张张,吞吞吐吐,唠唠叨叨。东家听明白了,听明白了的东家,很淡泊,很平静,如一池水,水波不兴。

    东家神色凝重,一字一板,掷地有声。那是,海一样的胸襟,山一样的气度!管家哑了,默默退出,可是,眼前晃动的,是东家消瘦的脸颊,单薄的身材。瘦而高的东家,如一节长长的竹竿,硬硬地重重地抽打在管家的心上。

    失血苍白的日子,让人麻木。没有人清楚,日子的车轮沉重而缓慢地转了多少圈。

    始终,管家的心,五味杂陈,潮潮的,热热的。有时,他忧心忡忡,愁肠百结;有时,他无怨无悔,悲壮慷慨。

    小麦,珍珠似的小麦,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玉米,金粒一样的玉米,运来了一车又一车。

    还有,高粱,大豆,红薯……

    都说,东家有个聚宝盆,从盆里取粮,永远也取不完……

    粥厂,可爱的粥厂,在多灾多难中,擎起了一面鲜艳的生命之旗。成千上万的灾民,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望眼欲穿中,大雨终于来了。欢快的雨水,急不可耐地扑向龟裂的大地。无数声音呐喊:老天爷!老天爷!此时的东家,青枝绿叶,绽放出久违的喜悦和激动。

    “牲口卖了,地卖了,首饰卖了,房契卖了,铺子卖了……”管家再也忍不住了,压抑长久的秘密,呼啸而出,砸得饥民个个像木桩,呆呆的。

    饥民跪倒一大片,向东家叩首,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心声……

    一个个秘密,争先恐后从他嘴里蹦出,再也拦不住,挡不住。

    天旱时,东家停了酒的酿造;已酿成的,运往外省,换成了大量的粮食。那时,有官商找上门,让东家造酒,负责销售,说饥荒时没人造,造,可获暴利。东家怒发冲冠,严词拒绝,叹息,谁能做如此暴殄天物泯灭良心的事?!

    说着,说着,管家成了泪人儿,哽咽不已。

    泣不成声的管家再也讲不出那个藏在心里差点发酵的秘密: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康百万酒,而是水!

    东家是谁?河南巩义的康百万!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5年第10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东家从粥厂回来后,一碗稀粥,一个馒头,吃完,“滋——滋——”喝酒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他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B. 文中写东家的粥厂“与饥馑、与死亡顽强而热烈地叫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当时粥厂红红火火的经营状态。

    C. 文中写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红薯等一车车运来,表现了东家实力雄厚,灾难到来时能够从容应对,突出东家形象的高大。

    D. 文章恰当运用神态、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方式,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地刻画了东家这一人物形象,主题鲜明。

    2.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管家,请简要概括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揭示“东家饮的,不是自制的酒,而是水!”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A. 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 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 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C. 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 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 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C. 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的中国电影市场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彭博社指出,中国电影市场春节期间创下新的票房纪录,这是因为“中国本土影片的品质和口碑成为最重要的票房保证”,中国本土电影力量正在代替好菜坞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美国《洛杉矶时报》指出,春节期间,中国电影票房收获创纪录的9.46亿美元,同时打破了单日总票房最高、单日观影人数最高和单部电影单日票房最高的三硕纪录。中国国产大片主导节日电影市场,

    进一步打破了好菜坞在中国这一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吸引力强大的看法。外国电影产业人士也会看到,春节期间中国国产电影品质明显提升,这种趋势可能会给国外影片造成压力。

    (摘编自“猫眼电影”2018年02月26日)

    材料二:

    材料三:

    2月28日,中国电影市场成为全球电影行业瞩目的焦点,仅仅1个月时间,中国电影市场就突破了100亿元票房。除夕至大年初六,全国电影票房突破57亿元,题材类型丰富的影片为2018年的春节增添了浓厚文化氛围。

    世界电影史上,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过这样的发展速度。2012年,全国电影票房达到170,73亿元,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2017年,全国电影票房逼近560亿元。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油门从来没有松,不断扩大的产业规模,给那些动輒认为“中国电影到了天花板”的论调以有力回击。

    或许票房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全球电影市场上,好策坞的影响力无人不晓,每一年,好菜坞电影都占据着全球70%以上的票房。但在中国市场,多年以来,国产电影却始终保持着50%以上的市场份颜。

    市场份的较量终究是文化话语权的较量。中国电影的迅速崛起,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优势地位的坚挺,不仅意味着中国的民族电影工业正在改变着世界电影格局,更意味着以中国电影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审美体系,正在积极地为世界电影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中国电影还有更宏阔的市场空间等待开掘。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电影人才的成长,他们对广袤的人生和生活的进一步探究,中国电影与观众心灵的共振也将越来越强烈。从这个意义上说,单月票房100亿元的世界纪录,不仅是一个里程碑,更显示出中国电影不断向上的姿态。

    (摘编自《100亿!中国电影向上,再向上!》,2018年03月05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2013年至2018年,我国影院春节档的票房总额逐年增加,六年间增长近八倍,已经高达57亿元。

    B. 我国影院春节档票房总额增速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最低的年份是2017年,增速具有波浪式起伏的特点。

    C. 无论是一线、二线城市的,还是三线及以下各类城市的影院,春节档票房都呈现出逐年不断上升的趋势。

    D. 我国影院2018年的春节档票房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票房增长最为明显,已经占据全部票房的一半以上。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 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电影市场屡创佳绩,刷新了三项世界最高纪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场。

    B. 春节假期的中国电影市场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在彭博社看来,品质和口碑使中的本土电影已经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

    C. 中国电影的发展速度已经创造了世界电影史的纪录,电影产业规模仍在不断扩大,这有力地回击了那些看衰中国电影的论调。

    D. 市场份额足以说明一切。国产电影多年来始终保持50%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见中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

    E. 作为东方文化和审美体系的代表,中国电影越来越具有文化话语权,这会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3.我国电影继续向上的动力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

    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②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乡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以任职地名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繄:犹“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屯军,撤守备           归:使……回去

    B. 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C. 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

    D. 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 必问其人之姓名与乡里之所在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D. 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               未之有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 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

    C. 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 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2)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着人们不甘无功而返的句子是: 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②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③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排行第八。卜邻,向他人表示愿为邻居,②《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日:‘避世墙东王君公。’”后因以“墙东”指隐居之地。③《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表达了作者对元八归隐田园的理解和同情,赞美了他不慕个人名利的行为。

    B. “三径”语同《归去来兮辞》的“三径就荒”,写出宅院因疏于打理而变得荒凉。

    C. “好”“宜”二字不仅写出了景色的优美,而且表达了与元八结邻的向往之情。

    D. 作者运用想象,描绘了二人同品明月清辉,共赏绿杨春色的情景,令人憧憬。

    E. 本诗笔力明快,语言浅显平易,用典浑然天成,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创作的特点。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毛:等待阳光吧,除了等待之外,怎么愁都是无用的。

    巴尔扎克:善于等待的人,一切都会及时来到。

    弗莱明:不要等待运气降临,应该努力掌握知识。

    培根:只有愚者才等待机会,而智者则造就机会。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