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能够体现赫鲁晓夫“蛮干”的是( )

    A. 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 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克利斯提尼用全新的、基于理性的体制,代替沿袭已久的颇具权威的惯例,意在用对整个城邦的忠诚替代传统的对部落和氏族的忠顺。”这里“基于理性的体制”表现在

    A.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 设立四百人议事会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

    A. 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B. 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C. 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7世纪英国革命期间产生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 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 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 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 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修改自1866年编纂的《德意志邦联宪法》,并由多个单独的文件汇总而成,被德国历史学家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俾斯麦帝国宪法”这一名称实质上反映出

    A. 宪法中规定的首相的权力极大

    B. 宪法对欧洲等国的影响深远

    C. 俾斯麦对立宪起到关键性作用

    D. 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02年2月1日,清政府颁布“懿旨”,革除“旧例不通婚姻”的禁令,“开除此禁,所有满汉官民人等,著准其彼此结婚”。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应对革命排满风潮挽救统治危机

    B. 推进满汉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

    C. 顺应婚姻关系民主平等的趋势

    D. 推动婚姻主婚权向当事人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轮船招商局创办的宗旨是:“发展中国航运事业,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等业务。”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

    ①以发展民族航运为中心

    ②提供“一条龙”的业务服务

    ③有可能与外商形成竞争

    ④是当时中国最早的洋务企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B. 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C.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它讲述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投资超过两亿美元,2009年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上映,首映当天全球票房就已达到两亿美元。这说明电影艺术

    A. 渗透了大国的强权意识和价值观

    B. 折射出基督教文明的永恒生命力

    C. 纯粹是投机商人赢利性商业炒作

    D. 能够唤起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希腊先哲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萌发的基石。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

    A. 提供了价值标准定位

    B. 提供了道德标准定位

    C. 提供了思维方法定位

    D. 提供了自然标准定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认真阅读表格,从中获取的信息准确的是

    A. “三个面向”教育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B.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 说明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的自然法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结晶,斯多噶派(注:流行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欧洲哲学思想流派)发展了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责任内阁制,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指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内阁成员彼此负责,并就其副署的行政行为向英王负责;内阁向国会负责连带责任,如果下议院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集体辞职或通过英王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如果新选出的下议院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内阁(成员)必须辞职。这一原则是通过一系列惯例形成的

    ——《外国法制史》

    材料三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但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套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

    (1)古罗马的斯多噶派提出什么重要主张?以启蒙运动为例,说明这些主张在近代民主思想中的体现。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英国的内阁对谁负责?体现了什么原则?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体现。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社会流动,从广义上讲,包括劳动力的转移和人口迁徙等;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变化,包括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量变过程,也包括职业结构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的经济大变动,为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提供了动力。又正是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

    ——据成德宁《17世纪英国的社会流动与结构变迁》

    材料二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由于美国采取了多种鼓励自由移民的优惠政策,大量移民源源不断地来到美国。据统计,在1850—1940年,大约6000万人离开欧洲,其中约一半去了美国,其余的去了拉美、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地区。

    ——据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新的国际移民浪潮,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早期,移民活动之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的数字表明,全球移民总量从1965年的7500万增长到1990年的1.2亿。这一时期,移民的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主流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居。而劳动移民成为移民主体,其中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移民成为突出现象,同时也形成了一支以大量的难民、非法移民以及女性移民为主体的廉价劳动力移民群体。

    ——据李其荣《经济全球化与国际人口迁移》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世界经济大变动的具体表现。分析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流动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人移民美国的原因。并概述这一时期欧洲移民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国际移民新浪潮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这一新浪潮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8分)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予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谈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