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3 题,综合题 1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奇妙的物质世界在不断变化,下列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    B.使用稀盐酸除铁锈     C.节日燃放礼花    D.白炽灯通电发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对物质进行归类整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关系正确的是

    A.棉花、蚕丝、塑料——合成材料     B.纯碱、小苏打、硫酸铜——盐

    C.氮气、氨气、臭氧——单质       D.水、干冰、氯酸钾——氧化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遵义盛产茶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化学式为C7H14O3N2)等多种成分。茶树适宜在pH为5~6的土壤中生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茶氨酸由碳、氧、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B. 茶树不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

    C. 一个茶氨酸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

    D. 茶叶中茶氨酸属于有机物,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无色且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 Ca2+,K+,Cl﹣,NO3-

    B. Na+,Cu2+,NO3-,SO42-

    C. Fe3+,Na+,OH﹣,NO3-

    D. K+,H+,SO42-,CO32-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甲:水不能从杯中溢出,说明水和纸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B. 乙: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燃火点

    C. 丙:温度计示数减小,说明NH4NO3固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丁: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起,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碱变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B.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C.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和AgNO3溶液中,发生如下实验现象:

    金属

    a

    b

    c

    稀盐酸

    a溶解并产生气泡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AgNO3溶液

    a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无明显变化

    c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a>b>c   B. c>b>a   C. b>a>c   D. a>c>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种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在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溶液pH的变化曲线

    B.将等质量的铝粉和锌粉,分别放入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生成O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H2还原一定质量的CuO,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表示向一定量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的变化过程,x表示Na2CO3溶液的质量,则y可能表示 (   )

    A. 气体的体积   B. 沉淀的质量   C. NaCl的质量   D. 混合溶液的p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l)根据遵义市环境质量公报报告,2017年全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62天。从环保角度看,你认为下列行为不利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 居民燃煤取暖   ② 退耕还林   ③ 燃放烟花爆竹   ④ 焚烧秸秆

    (2)某同学洗衣服,手抓洗衣粉放到水中时,有发热的感觉,说明洗衣粉溶于水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饮用酸、碱性过强或硬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可用_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4)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活性炭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能除去水中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下所示:

    (l)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选填(“T1”、“ T2”或“T3”)℃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___(选填“甲”或“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工业上生产尿素[ CO ( NH2 ) 2 ] 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

    (1)从微观角度看, 上图中四种物质都是由      构成。

    (2)从宏观的角度看, 上图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 填字母序号) 。

    (3)写出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方程式            

    (4) 锂是一种活动性比铁强的金属, 化学式为 Li, 锂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写出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第30届东盟峰会4月底在菲律宾的首都拉下帷幕,南海问题成为本次峰会议题的焦点之一,南海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南海含有丰富的石油等自然资源,又是航运的“咽喉要道”,试回答:

    (1)海水含有_______等物质(填一种),举例说明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_。

    (2)2017年5月我国成功开采海底“可燃冰”, “可燃冰”是甲烷(CH4)和水形成的一种水合物,试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曾在南海整体打捞“南海一号”古商船,在发现的文物中,真金制品完好无损,铜器锈迹斑斑,铁制品锈蚀非常严重,据此判断金、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写出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4)我国古代已经掌握用焦炭和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公元1世纪,从丝绸之路运到欧洲的铁制品非常受欢迎。写出焦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焦炭在其中的性质为________;某炼铁厂用10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可以提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吨。(保留一位小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A~J均为初中常见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省略。已知A是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B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盐类,C是一切生命生存所必须的物质,E是厨房重要的调味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F____________,H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①~⑤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4)A和J反应可生成两种不同盐类,两者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但其比例不同,则A何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l)图中标识① 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在A一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NH3     B.H2     C.O2      D.CH4

    (5)如B装置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并增加多孔塑料板来制取氢气,其优点为:______________。

    (6)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也能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 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气体;② 然后,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

    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

    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甲的实验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有CaCl2和HCl.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编号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实验现象

    对比标准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Cl

    溶液中有CaCl2

    [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

    [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

    要分离的盐

    所用试剂

    主要操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