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1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英国政府于1802年推出的第一部《工厂法》。1860年代相关立法的保护范围扩大到“有雇佣劳动的任何地方”,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雇佣者的境遇。推动英国工厂法等社会立法的直接原因是

    A. 经济结构的变化

    B. 城市化运动的发展

    C. 工人斗争的压力

    D. 工业产值超过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向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  )

    A. 地中海时代被大西洋时代所取代

    B. 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

    C. 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始

    D. 欧洲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国时期的佛事活动,仍以译经为主。这个时期最著名的佛经翻译家是支谦和康僧会。康僧会在他编译的《六度集经》中大讲“恻隐心”、“仁义心”,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认为“为天牧民,当以仁道”。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父母”,歌颂“至孝之行”。康僧会明显受到

    A. 道家思想的影响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法家思想的影响

    D. 墨家思想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法制建设面的贡献是

    A.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制建设目标

    B.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C. 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决定为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颁布,表明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马克思却说德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德意志

    A. 国家元首是皇帝

    B.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只对皇帝负责

    C. 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D.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华民国的行动,或者以其他方式剥夺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的行动。”以上声明的实质是

    A. 利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孤立中国

    B. 推行“两个中国”的对华政策

    C. 利用中国削弱苏联在联合国的影响

    D. 维持美国对联合国大会的控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德国宰相

    A. 任期由皇帝决定,并对皇帝负责

    B. 由皇帝提名,联邦议会选举产生

    C. 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立法大权

    D. 由帝国议会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能得到的结论有

    ①中国科技近代化沿海比内地早

    ②中国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成果

    ③中国侧重引进西方交通和通讯技术

    ④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了两地的近代化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影响

    B. 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

    C. 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

    ——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

    (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宋代不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而且具有其特殊的认识价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朝在宫城内设置中书门下……中书门下的长官在北宋前期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分散宰相的事权,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宋神宗赵顼元丰官制改革,撤销中书门下,将其职权分归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以尚书左、右仆射各兼门下、中书侍郎为正宰相,再设门下、中书侍郎各一人,尚书左、右丞各一人为副宰相。……宋朝设置枢密院,作为主管全国军政的最高机构。枢密院与中书门下对掌文、武大权,称为东、西“二府”。其长官称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等。主管财政的最高机构,北宋前期称“三司”,即盐铁、度支、户部三部。其长官称三司使,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

    请回答:有人说:唐朝三省制标志着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二府三司制则昭示着宰相制度趋向衰落。请依据材料指出,与唐朝相比,宋代宰相地位和职权的哪些变化体现了这种衰落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冷战时期尼克松政府做出哪些具体政策调整。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伟大的历史人物往往以其超凡的人格魅力、与时俱进的理论认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引领时代的前进。

    材料一2005年4月20日北京青年报《环球光速昨晚耀长城》:为纪念划时代物理学大师逝世50周年,全球举行“物理照耀世界”光束传递活动。他说过这样的名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也将其评选为“世纪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

    材料二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出于对人类命运的极大关注,写信给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后来,当原子弹真的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建议研制原子弹。并曾说过:“我并不认为自己是释放原子能之父,我是以一种很间接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实上我没有预见到原予能会在我这个时代释放出来,我只是在理论上认为它是可能的……”“由于我不能预知原子能在今后的益处,我只好说目前它是个威胁。但也许这样也好,它可迫使人类在国际事务中采用秩序,倘若没有这种恐惧的压力,这种秩序决不会出现。”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阐述这位伟大人物对人类的贡献。

    (2)结合爱因斯坦的观点,谈谈你对原子能的认识?依据材料归纳爱因斯坦的人格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