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鲥鱼、刀鱼和河豚。渔民 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鲥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爱惜鱼鳞,死 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鲥鱼被捉的教训,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 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河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鲥鱼、刀鱼被捉的教训,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地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物业公司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述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超强台风“康妮”将于后天刮到我们这儿,恳求居民做好防范工作,尤其需及时整理、清除本人住宅范围内容易坠落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如果高空坠物致人受伤甚至造成他人生命不保,本公司将彻查相关居民责任。希望大家相互转告,让人人都知道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根据下列图示,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图示内容,以“抵制身边的诱惑”为主题;广告语由两句话组成,每句话不少于10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散文的非对称原则

    要谈非对称,首先要回答何为对称。所谓对称,原指图形或物体对某个点、直线或平面而言,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飞机、蜻蜓的两翼,人体的四肢等。这既是数学、物理上的专有用词,也是哲学上的。譬如上下、左右、前后、黑白、虚实等等。

    文学创作有没有对称的关系呢?显然是有的。这种对称,反映在作家身上,主要是对作品认识的程度,可以说是概念上的。有人说,散文无外乎叙事、议论、抒情三种,但也有人说,谁规定这三种模式了,难道公文不算散文吗?

    2016年12月17日,《新京报》刊发《江苏80后女法官‘诗意判决书’走红》一文,大意是女法官因在一起婚姻判决书中写出了“生活平淡,相辅相成,享受婚姻的快乐与承受生活的苦痛是人人必修的功课”“人生如梦,当婚姻出现裂痕,陷于危机的时刻,男女双方均应该努力挽救,而不是轻言放弃”等感性文字而遭到质疑。到底判决书该不该出现这样的文字?我个人认为,这个判决书是带有一定非确定性的,它的非确定是相对于传统固有的判决书模式而言。但女法官的感性文字也并非违背判决书文字确定性的要求,她的文字意义不是模糊的。因而这个判决书是成立的,甚至是一篇独特而优秀的判决书。

    近些年,文学界出现一个术语,叫“类型化写作”,指的是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的接近。这种类型化我倒喜欢用对称性写作来形容,即许多人的文章在写作题材、表现手法上类似,作品里有别的作家的影子。以散文来论,当某一类散文受到欢迎时,很快就有一大批的跟随者、效仿者。必须说明的是,我并不极端否定向他人学习,我写散文学习过鲁迅和朱自清,近些年也借鉴了孙犁的风格。但我们在继承前辈作家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文艺在总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人们有更多期待,即如何从高原走向高峰。我觉得,当下的作家不缺少对称性的常规武器,缺的是非对称性的一剑封喉性的利器,要获得这个利器,必须在向前人、他国借鉴的同时,学会思考,根据中国国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放弃自我是不能过分提倡的。离开自己熟悉的土地,你不可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利器。至于在散文创作上,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非对称手段,那就要看不同人的不同智慧了。相信再过几年、十几年,新的散文风格一定会出现。

    (摘自中国百家文化网《文学理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对称”本来是数学物理上的专有用词,用在散文创作方面,指的是学习借鉴别人的写作题材和表现手法等。

    B. 作者认为,相对于传统固有的判决书,女法官的判决书带有一定的非确定性,但她的感性文字意义并不模糊。

    C. 文学界把在内容或表现形式上接近的创作方式叫做“类型化写作”,作者认为并不准确,应叫做“对称性写作”。

    D. 写散文应该学习鲁迅、朱自清、孙犁的创作风格,但更可贵的是,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 创造性的实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提出问题”,由“非对称”到“对称”,由“数学、物理”“哲学”到“文学”再到“散文”,论证有条不紊。

    B. 文章第三、四段“分析问题”,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论证思路,即由一篇判决书延展到散文创作。

    C. 文章第五段“解决问题”,提出倡议和办法,表达乐观预期。全文语言委婉含蓄,既切中时弊,又不咄咄逼人。

    D. 文章谈论文学创作这貌似严肃的问题,却尽量避免枯燥的术语阐释,代之以形象化的举例和比喻,增强了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飞机的两翼大小、形状和排列等都能一一对应,那么它们是对称的,人体的四肢对称也是相同的道理。

    B. 如果创作者对散文的概念认识有误,认为只有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形式,那么他很容易落入对称的窠臼。

    C. 一篇独特而优秀的判决书可以使用“生活平淡”“人生如梦”等感性文字,因此判决书也属于散文的范畴。

    D. 在学习借鉴前人、他国的同时,多观察、思考,有自己的判断,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写出有创造性的散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金络渡

    聂鑫森

    这条奔流在湘东大山中的河,叫野马河。

    嵌在野马河中段南北相对的两个小渡口,都叫金络渡。金络渡的摆渡人,叫钟水生。

    钟水生五十好几了,身板宽厚,挺直,威武哩。只是短发间泛出星星白霜,透现出些许“老”的消息。

    这个县偏僻,贫穷,而这块地方又是最冷清处。野马河上不可能花大钱架一座钢筋水泥桥,但河两岸总有人要来来往往,于是金络渡就成了“常设机构”。摆渡人是镇政府聘请的合同工,按月发工资,乘客过河不需要付船钱。三十年前,钟水生每月工资七十元。隔几年镇政府会给他加一次工资,眼下也就每月一千元。每早吃过饭出门,爹总是嘱咐他:“家里的事,你不要操心。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他每一次听了,都会落泪,都会连连点头,匆匆赶往渡口。

    又是草长莺飞的春天。

    野马河上的雾气,渐薄渐淡,太阳从云缝中挤了出来,露出热情的笑脸。隔河相对的南北两个渡口,这时候都静了下来。赶集的,上学的,走亲戚的,你来我往,去了应去的地方。

    钟水生把渡船泊在南岸的河滩边,趁闲拿出拖把,在河水中使劲鼓捣几下,提起来拧干水,开始擦洗船头上、船舱里的泥巴脚印。野马河不宽,但水流急,河滩一年四季潮乎乎的。

    不管是穿鞋的还是赤脚的,都得走过这段十多米的河滩路,才能上船。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 渡船穿梭般一来一去,渡多少人便留下多少沾泥巴和不沾泥巴的脚印。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学生伢妹子的脚印都不会沾上泥巴,因为是他一个一个背上船的。

    老人说:“水生呀,我的儿孙都没你这样耐得烦。”

    小学生说:“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钟水生笑了,说:“应该的,应该的。我小时候都是由摆渡人背来背去的,我是比着他的样子学哩。”

    有人问:“那个摆渡人是谁呀?”

    “他叫宫子山。我叫他宫大爷。他老人家不在了。三十年前的那个春天,野马河发大水。他为了救一个坐船不慎落水的妇女,卷进了一个大漩涡……那个被救起的人,就是我娘。那一年,宫大爷六十五岁,我二十二岁。”

    ……

    钟水生把船弄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在船头抽烟、喝茶。阳光下,他的影子凝然不动。

    他高中毕业后参军,分配到潜艇上当水兵。潜艇像一尾深水鱼,常在海洋深处巡航。一次在潜望镜里,他看见一条刚死去的鲸鱼,庞大尸体慢慢沉入海底,很凄美,也很惊心动魄。艇长告诉他,死去的鲸鱼会创造出一整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生存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动物学家把这个悲壮的过程叫“鲸落”。

    钟水生当了四年海军,转业到地方本可以在城里安排工作,他却回老家摆渡。

    桨声里的野马河,流了三十年,潮涨潮退,周而复始。

    钟水生知道,他也会有划不动船的那一天,好在他有两个儿子,都在本乡本土做泥工、木工,都乐意做摆渡人。

    想到这,钟水生不由得仰天打了个哈哈。

    岸上忽然有人喊:“摆渡的,我要过河。”

    钟水生抬眼一望,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手提大公文包,西装西裤一色白,黑衬衣上系一根红领带,一双黑皮鞋贼亮贼亮。他站在河滩那一端,头昂得高高的。

    “要过河?走过来上船。”

    “我是去镇政府谈投资的,这烂泥巴路怎么走?麻烦你背我过去,我付钱就是了。”

    钟水生说:“你既是来这里投资的,虽不是老人、小孩,我破例背你一次。”

    钟水生赤脚下船,走过河滩,背起年轻人。离船还有四五米远时,年轻人嘀咕了一句:“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话音未落,钟水生双手一松,腰一挺,把年轻人丢在烂泥里,厉声说道:

    “背人上船,我从不收钱。你有钱,去找鬼推磨吧!”

    年轻人跌得一身泥,气得大喊大叫。

    钟水生大步走向渡船。

    这时候,河对岸有人招手、喊话,有人要到南岸来。

    钟水生抄起桨,划着空空的船飞快地过河去了。

    一河波浪,在阳光下闪着金子般的光泽。

    忽然有一天,省报记者到这个县采写扶贫攻坚的新闻,无意中听到了钟水生和金络渡的故事,于是,兴致勃勃地实地采访后,写了一篇人物特写在报上登载,题目是《鲸落金络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金络渡的地理位置等相关情况的描述,为主人公钟水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也解决了读者“为什么不架桥”的疑惑,使情节发展更趋合理。

    B. 小说的情节安排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面写了 钟水生之父嘱咐他“你就当好摆渡人,代我们全家去感恩”,后面通过钟水生之口交待了原因。

    C. 小说对人物的描写颇为传神,寓有褒贬:对钟水生的肖像描写,突出其威武有力和饱经沧桑;对年轻人的语言描写,突出其趾高气扬、高高在上。

    D. 小说对主人公的刻画既有正面描写,如对钟水生的动作、语言的描写,也有侧面描写,如小学生的话“穿再漂亮的鞋子,也不会弄脏,谢谢钟伯伯”。

    2.小说主人公钟水生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以省报记者发表关于钟水生的人物特写为结尾,这个结尾对表现小说的中心主题有 何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字,超出限定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费,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越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与互联网商业靠吸引流量、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产业热潮。

    ——摘编自:《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二:

    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倾向付费领域分布

    注: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0月1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换句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但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百度、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B. 材料二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C. 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 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的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这种消费形式对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B. 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C. 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 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3.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文本分析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逋:逃脱。

    B.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矜持。

    C.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近。

    D.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听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B. 秀才:当时地方推举优秀人才的一种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C. 洗马:官名。太子的属官,秩中二千石,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亦以辅导为职。

    D. 牧伯:刺史。上古一州的长官称牧,又称方伯,所以后代以牧伯称刺史。

    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先高举“以孝治天下”的大旗,说自己应当得到同情;再转到自陈宦历、称颂君恩上来,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得皇帝的谅解。

    B. 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为起点,表达了至为恳切的感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C. 最后一段开头就亮出具体的时限,清楚地陈述“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是为了进一步请求晋武帝的恩准。

    D. 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一味地同晋武帝讲道理,而是充分地摆事实,以具体的实情说服晋武帝体谅他的苦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首联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B. 颔联写远景: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雄浑壮阔的景象,写出诗人喜悦之情。

    C. 诗的后半部分是“书怀”。“官应老病休”,这是反语,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因为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D. 最后两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事,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描写迁徙南溟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二月初二的踏青、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等,___________,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___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里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_______的鼓声等大场面,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 。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 )。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___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一而足   清规戒律   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

    B. 不胜枚举   清规戒律   响遏行云   酣畅淋漓

    C. 不胜枚举   三纲五常   响遏行云   淋漓尽致

    D. 不一而足   三纲五常   响彻云霄   酣畅淋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的节日。

    B.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C.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D.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的节日。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繁华的都市生活给他们带来了享受,但其文学创作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B. 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是世俗生活很少引起他们的关注

    C. 繁华的都市生活虽然给他们带来了享受,但是他们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D. 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是其文学创作很少关注世俗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