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风格。每条道路都有自己的气质。若欲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融合以凸显城市特色,就必须对城市历史文脉、公共空间有深入研究,对城市建设有长远规划,进而体现公共艺术独特的在地性。有条被网友吐槽的落叶景观道路,本属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这里积淀了百年历史沧桑,弥漫着浓郁人文风情,在梧桐落叶的点缀下,无需矫饰,整条街道便别有一番韵致。当城市管理者试图用假花、假枫叶为优雅静谧的街道增添一抹五彩斑斓的异域色彩时,反将“原汁原味”变成了“不伦不类”。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一些地方将独具历史内涵的古建筑街区开发成小吃一条街,将千篇一律的喷泉广场作为城市景观艺术“标配”,将“大型”公共雕塑视为“标志性”雕塑,而全然不顾其艺术水准等等。这样的城市公共艺术实践抛弃了本土文化根基,一味求新求异,又失水准,不顾里子也丢了面子,最终必然难成美谈。

    ②随着艺术审美素养逐步提升,大众开始偏向于更有品位、更具精神内涵的城市景观。因此,构建新时代的城市之美不仅要求城市管理者注重城市文化建设,还需其具备较高城市公共艺术专业认知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优秀的城市管理者往往懂得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家和表现形式来诠释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而不是将“主题”硬生生植入生活空间。成功的案例也有不少。例如,在四川成都的宽窄巷子里,《砖》文化景观墙以砖为载体,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不同时期的成都历史文化先段,其中一段呈现老成都生活场景的雕塑墙更是今人倍感亲切。城市管理者通过这种方式,将艺术融入街头,灰砖虽不醒目,却与周围市井环境和谐相洽。这种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的城市公共艺术,不仅拉近了与大众之间的距离,凸显了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深化了城市精神内涵,更给人以美的享受。

    ③公共艺术鲜明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必然要服务于大众生活,才能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若想在城市公共艺术领域实现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对社区群众需求、意见的深入调研。这条落叶景观道路遭到公众批评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调整方案,将有争议的作品撒除,这种及时回应的态度值得赞赏,但需要反思的是,在以后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少一些“拍脑袋”决策,做好前期调研和品质把关?如何精准把握公众需求,形成合理完整的公共艺术运作流程?

    ④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虽常被视作城市环境营造的配角,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优秀的城市公共艺术展现着城市形象,承载着历史记忆,塑造着城市精神,为人们点亮城市公共空间,提供文化指引。因此,若能充分合理地发挥公共艺术功能,未来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必将开拓出更为广阔的意义空间。

    (摘编自马苏微《让艺术点亮城市公共空间》,《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的融合,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公共空间,又要对城市建设有长远的规划。

    B. 随着大众艺术审美索养逐步提升,城市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城市文化建设,更要有较高的专业艺术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

    C. 《砖》文化景观墙以灰砖为载体,展现出一段老成都的生活场景,与周围市井环境和谐融洽,凸显了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

    D. 优秀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具有承载历史记忆、塑造城市精神、提供文化指引等多种公共艺术功能,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提出将公共艺术与城市完美融合的见解,列举反面事例论证公共艺术在地性对凸显城市特色的重要性。

    B. 第二段论述了构建新时代的城市之美对城市管理者提出的新要求,尤其强调要打造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

    C. 第三段列举有关部门迅速调整落叶景观道路方案这一事例,直接论证了公共艺术要服务于大众生活的观点。

    D. 文章从凸显城市特色、服务大众生活等多个层面论证了优秀城市公共艺术景观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它的前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落叶景观道路被网友吐槽,是因为城市管理者试图用假花、假枫叶装饰街道的做法,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

    B. 把古建筑街区变为小吃街,将喷泉广场作为标配,此类做法罔顾艺术水准,抛弃本地文化根基,一定不会成为佳话。

    C. 只要能够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家和表现形式来诠释契合城市调性的艺术,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城市管理者。

    D. 要想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就要对他们的需求、意见深入调研,这是由公共艺术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莲石

    三石

    韦老,县一中退休老师,教的是高中地理。大学时韦老学的是地质勘探,却误打误撞成了教书先生。学的是地质,教的是地理,韦老却是嗜石。经常下河滩、上矿山、逛市场,数十年下来,家中收藏了不少石头,其中不乏珍奇。

    而一普通退休教书匠,却与时任教育局长颇有些交情,虽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局长姓龚,上任不久便来韦老家讨救治学之道。韦老的学生,县教育局办公室周主任曾先行告知韦老,龚局长亦喜奇石。韦老明白过来,原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说是讨教,其实为石头而来。

    次日,龚局长如约而至。院里几株月桂,一张石桌摆在葡萄架下,两人端坐在被岁月打磨发亮的竹椅上。龚局长极为谦和儒雅,与韦老探讨教育事业事宜。原先安排一个小时,不想两人聊得极为投机,两个小时仍意犹未尽。关于石头,龚局长自始至终没吐一个字,却在韦老意料之外,怀疑周主任传来信息是否有误。

    或许因为韦老家与县教育局办公楼仅一街之隔,两人碰面机会不算偶尔,渐渐熟络起来。龚局长常来韦老小院中品茶聊天,聊得多了,自然会聊及石头。韦老说,曾听闻龚局长喜欢石头,交往许久不见提起,以为消息有误,原来龚局长还真是同道之人。龚局长无奈地说,只敢偷偷喜欢,不然外人知道,定有趋炎附势之人,省得麻烦。

    韦老几十年的奇石珍藏,着实让龚局长叹为观止。

    不过韦老却是怪人,从不带龚局长进入藏石的里屋。每次龚局长驾临,韦老便取出一枚摆于院中石桌,一边喝茶,一边说着石头的来历、意境、象征。韦老娓娓道来,龚局长频频点头,不时插嘴谈些看法,韦老感觉龚局长还真不是附庸风雅之辈。韦老曾提出观赏龚局长的珍藏,龚局长一脸无奈地说,不瞒韦老,早年也有过几枚,后来捐给博物馆了。虽然仍旧喜欢,却不敢再玩,只能饱饱眼福。

    曾有一次,韦老观察龚局长满面愁容,心想定是遇到什么为难之事。联想近日县一中搬迁项目的流言蜚语,猜想恐与此有关。想到这,韦老进屋捧来一枚产自本地茅山一带的青莲石,几片大小各异、颜色翠绿的荷叶舒卷有度,一枝红花点缀其间,摇曳生姿,端得是惟妙惟肖。龚局长一看,不觉信口咏出了曹寅的“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的诗句来。韦老扶须微笑,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赋予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因此,青莲成为清正廉明的象征,备受人们青睐,成为托物言志的绝佳对象;我这枚青莲石也是早年入茅山偶得,算不上名贵,却是深有寓意。每每观赏,便感清风拂面,我虽一介老夫,却也能时时警醒自己洁身自好。龚局长豁然开朗。

    不久,项目如期开工,流言蜚语却是烟消云散。

    还有一次,一个老板,也是韦老的学生,不知从那儿得知韦老与龚局长的关系,跑来讨要一枚奇石当敲门砖。韦老倒也爽快,取出那枚青莲石告诉老板学生,龚局长最喜欢这枚,你既然坚持,便拿去一试。也就当天夜里,老板学生兴奋告诉韦老,龚局长收下了,却让韦老颇感失落。然次日清晨,龚局长捧着青莲石来到韦老家,笑着说物归原主。韦老感叹不已,唉,总归是我学生,算我教导无方啊。

    一晃数载,龚局长即将荣升市教育局副局长。

    临别前夜,龚局长来韦老家辞行。书老烫了一壶绍兴老酒,弄了些花生米、猪耳朵,两人相对而斟。酒至半酣,韦老竟然有些唏嘘,取来青莲石要赠与龚局长,并说,承蒙龚局长瞧得上,几年来由得我胡言乱语。所谓宝剑赠英雄,老夫乞望龚局长异地高就之后,仍能常观此石,常思为官之要。这,不能算贿赂吧?

    龚局长脸色凝重,郑重接过青莲石,小心翼翼捧在手中,端详片刻,轻轻摆至石桌,意味深长地说,石头终归是石头,再有灵性也是人赋予的。有幸与韦老从相识到相知,无数次聆听韦老谆谆救诲,这石中青莲早已刻印在心中了。至于这石头嘛,还是请韦老亲自收藏吧。

    韦老先是一愣,然后笑声朗朗。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韦老与龚局长有些交情“虽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意外”是指在世人眼中两人的身份不相当,“情理之中"是指两人都对石头有研究。

    B. 小说中龚局长“只敢偷偷喜欢(石头)”将石头“捐给博物馆”等细节,是为了表现龚局长清正廉洁,也暗中批评了那些投机取巧的行贿之人。

    C. 小说中韦老的学生讨要青莲石送给龚局长,龚局长又将青莲石“物归原主”,这一情节既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又使故事更加生动曲折。

    D. 龚局长和韦老信口咏诗,爱好高雅,既符合人物职业身份,也契合其品质特征;故事在笑声中结尾,既让人感到真实自然,又含蓄隽永、引人思索。

    2.小说以“青莲石”为标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韦老还是龚局长?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初步测算,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20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700亿元,年均增速约20%,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约330亿元,年均增速将达到35%。其中,语音服务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约占到全部市场的一半。

    “人工智能在与传统产业融合并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等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壮大,拓宽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空间,正成为重要的经济新增长点。”吕海霞说。

    2017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作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发展人工智能的一项重点任务,并提出要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城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

    (摘编自《经济日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二:

    “应该鼓励科研人员瞄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方向,开展引领性原创科学研究,通过人工智能与脑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为构建我国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生态提供领先跨越的理论支撑。”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说。

    专家指出,攻克人工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除了寻求前沿基础理论的突破,还应重视基础硬件研发、支撑系统研发、生态构建以及研发心态调整。受访专家还指出,我国入门级人工智能人才比较丰富,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稀缺、高水平人才匮乏,必须建设完备的人工智能人才体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3日)

    材料三:

    伴随人工智能的高歌猛进,相关的“噪音”也越来越多,比如数据隐私、AI偏见、A1造反……相关话题引发了数次讨论甚至恐慌,人们开始疑问:AI是不是太强了?它会失控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曾出品一个名叫诺曼的“暗黑版AI”,它会以负面想法来理解它看到的图片。团队希望通过诺曼的表现提醒世人:用来教导或训练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会对AI的行为造成显著影响。但其实,这其中的罪魁祸首往往不是算法本身,而是带有偏差、偏见的数据。

    还有一个重要的忧虑来自隐私,目前,国内从消费电子领域到安保、数字金融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脸识别,特别是随着“刷脸支付”的普及,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身份信息,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信息都被机器收集。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信息就处在“裸奔”状态。

    (摘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12月24日)

    材料四:

    完善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关键在于明确归责原则:一旦问题出现,哪些是人的责任,哪些是算法的责任?归责原则实际上就是对算法做出评价,而算法本身并不透明,如何对其进行评估?对此有三种解决方案:不用算法,使算法透明,审查算法输出。完全避免算法不现实,除了算法,几乎没有其他工具可以处理大量的数据。而算法透明化则难以操作,这相当于要求普通人也能理解算法。因此审查算法输出是目前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的要义在于,不管算法的内在工作机制,只根据其结果的公正性对其进行评价。在此方案下,监管成本更低,可操作性更强,归责原则的确定也更明确,具有立法实践的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预计到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会快速增长。中国的增速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语音服务将大约占到一半。

    B. 科研人员要加强引领性科学研究,形成有国际影响的人工智能原创理论体系,为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C. 我国人才体系建设不完备,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稀缺、高水平人才匮乏,而入门级的人工智能人才比较丰富。

    D. 完善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关键在于对人和算法的归责,比较而言,审查算法输出是目前对算法归责的最佳方案。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形成的诸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B. 要攻克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就必须重视前沿基础理论突破、硬件和支撑系统研发、生态建构等问题。

    C. 导致“暗黑版AI”以负面想法来理解它看到的图片的不是算法本身,而是带有偏差、偏见的数据。

    D. “刷脸支付”时需要将年龄、职业等许多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收集到机器中,不少人对此感到忧虑。

    3.你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也。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学《鲁诗》《颜氏春秋》。太守张云举重孝廉,重以让义,前后十余通记,云不听。义明年举孝廉,重与俱在郎署。

    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郎后觉知而厚辞谢之。重曰:“非我之为,将有同姓名者。”终不言惠。又同舍郎有告归宁者,误持邻舍郎绔①以去。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重后与义俱拜尚书郎,义代同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免。后举茂才,除细阳令。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后为司徒所辟,拜侍御史,卒。

    雷义字仲公,豫章鄱阳人也。初为郡功曹,尝擢举善人,不伐其功。义尝济人死罪,罪者后以金二斤谢之,义不受。金主伺义不在,默投金于承尘②上。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后举孝廉,拜尚书侍郎。有同时郎坐事,当居刑作。义默自表取其罪,以此论司寇。同台郎觉之,委位自上,乞赎义罪。顺帝诏皆除刑。

    义归,举茂才,让于陈重,刺史不听。义遂阳狂被发走,不应命。乡里为之语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三府同时俱辟二人。义遂为守灌谒者③。使持节督郡国行风俗,太守令长坐者凡七十人。旋拜侍御史,除南顿令,卒官。子授,官至苍梧太守。

    (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

    (注释)①绔:同“裤”,裤子。②承尘:古人架在房梁横木之上用以承遮灰尘的东西。③灌谒者:实习(代理)谒者一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B. 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C. 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D. 主疑重所取/重不自申说/而市绔以偿之/后宁丧者归/以绔还主/其事乃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是古代男子成年时所取,名一般是出生时父亲所起;往往称人称字,自称称名。

    B. 孝廉、茂才,指汉代设立的以考察举荐来任用官员的两种科名,有时也指被举荐者。

    C. 归宁,古时指女子出嫁后,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也指在外的男子回家探亲、理事等。

    D. 功曹,古代官职官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有时也称“尔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重能急人之困,对同事义气当先。有同事犯了罪,他义气为先,径直去替代别人承受罪行,并因此被罢免官职。

    B. 雷义廉洁正直,敢于揭发违法行为。他不贪图别人的利益,替朝廷巡视时,也敢于揭发各级官员的违法行为。

    C. 陈重与雷义两人都是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都曾被地方官员举荐过,政绩也都很突出,两人官职都做到尚书郎。

    D. 陈重与雷义两人亲于胶漆,情同手足。两人是同学、同事,能相互力荐,真是“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债主日至,诡求无已,重乃密以钱代还。

    (2)后葺理屋宇,乃得之。金主已死,无所复还,义乃以付县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别王彻(节选)

    高适

    载酒登平台,赠君千里心①。

    浮云暗长路,落日有归禽。

    离别未足悲,辛勤当自任。

    吾知十年后,季子多黄金②。

    (注)①曹操《观沧海》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②战国时,苏秦因游说各国有功被委以重任,还家后其嫂以“季子位高金多”称誉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虽未跳出“饮酒饯别”的俗套,但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没有颓废情绪,表现出催人进取的心态。

    B. 第二联“落日有归禽”一句,似有所喻,希望朋友远走高飞以后,能像心恋旧巢的鸟儿一样不忘故土。

    C. 第三联前句“未足悲”是说不值得悲伤;后句劝勉王彻,自己要积极努力,敢于承受生活的辛苦和困难。

    D. 最后一联,诗人借用苏秦经过刻苦努力而功成名就的典故,表达对朋友仕途畅达、事业有成的美好祝愿。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可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前“________”,见到后“________”,行为形成鲜明对对比。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描写出客人箫声哀婉悲凉的艺术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庸的武侠小说受众广泛、影响力深远。但是对于这位早已被写入文学史的作家,质疑与批评的声音始终    。在批评者看来,金庸的武侠小说乃典型的通俗文学,是市场经济大潮兴起的产物。这种观念看似    ,实则经不起推敲。通俗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四大古典名著除《红楼梦》外都是当时的通俗小说,但这并不构成对于这些通俗小说经典性的否定。以是否属于通俗小说来评判金庸武侠小说,无异于    。至于批评金庸武侠小说具有农耕文明时代的审美趣味,因而认为其作品的精神价值、故事缺乏现代性则更是令人莫名惊诧。作为独立的审美个体,(   )。且不说作家有这种创作自由,即便是表现传统农耕文明趣味的作品,也丝毫不影响其质地的优秀。倘若依据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现代文明,那么,沈从文、汪曾祺、陈忠实、刘亮程等人都将被剔除出优秀作家之列,显然这是     的揣测。

    1.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绝如缕     无可非议     南辕北辙     自作多情

    B. 不绝于耳     冠冕堂皇     缘木求鱼     自作名情

    C. 不绝如缕     冠冕堂皇     南辕北辙     一厢情愿

    D. 不绝于耳     无可非议     缘木求鱼     一厢情愿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是作家应有的自由。

    B. 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的自由本是作家应有的。

    C. 作家本应有基于自身审美趣味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的自由。

    D. 作家本应该基于自身审美趣味自由创作出各具特色的文学作品。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倘若依据作家崇尚农耕文明,审美趋于传统,判断作家思想守旧,与现代文明隔膜

    B. 倘若依据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现代文明

    C. 倘若认为作家的审美趋于传统,崇尚农耕文明,以此判断作家思想守旧,与现代文明隔膜

    D. 倘若认为作家崇尚农耕文明,审美趋于传统,判断作家思想守旧,游离于现代文明之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老王因儿子在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想请朋友老李帮忙开导儿子,于是发了一则求助短信,但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老李,久仰了!小儿刚刚参加工作,有诸多困感,想到寒舍去拜访,请你今晚务必在家等候,届时请你多多聆教,我将不胜感激,改日再拔冗登门致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公司综合部“收文处理流程图”,请依据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简洁明了,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13日,襄阳市公安局樊城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有车主因孩子高烧急于送医,在找不到车位的情况下,在路边违章停车,但留下字条加以解释。两位交警协商后,决定留下一张空白罚单,并写下“警告一次”四个字。此事引发热议,有人为交警的温情执法点赞,有人担心这样会让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钻法律空子,还有人认为……

    对此,你怎么看呢?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