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3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7年4月1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 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 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

    C. 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 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3 题
  1.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

    B. 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

    C.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D.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A. 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 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

    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淞沪会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70年代,有关工业和商业的讨论被一并列入“商政”名下,90年代后期,作为商业企业的“商业”和作为工业企业的“实业”区别开来,“工业”一词则保持其手工业的传统含义。这反映了

    A. 近代工业逐步得到认可

    B. 抑商观念渐趋淡化

    C. 西方经济侵略逐渐加强

    D. 实业救国思潮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7年7月8日,蒋介石电令二十九军“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各事态扩大”。之后,政府不断通过外交途径与日本交涉,谋求和平解决事变。体现了当时国民政府

    A. 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 寄希望于国际调解

    C. 应战而不求战的态度

    D. 对日方针摇摆不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汉高祖刘邦在位时期的诸侯王,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汉高祖时期

    西汉初年

    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藏茶、长沙王吴芮

    刘邦晚年

    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赵王刘如意、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澎、长沙王吴芮

    A. 有效防止割据分裂因素

    B. 剪除异姓王加强了集权

    C. 大封同姓王以屏藩朝廷

    D. 皇权存在新的潜在威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春秋时期,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即“士农工商”四种身份的人分开居住,分别培养工匠(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陈以功“。这做法

    A. 提高了工匠社会地位   B. 促进了手工技术发展

    C. 固化了社会阶层等级   D. 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话本是宋代“瓦舍技艺”的一种,《碾玉观音》中的碾玉匠崔宁、《志诚掌主管》中的商店主管张胜等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在话本中涌现,这一艺术形式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市民阶层的壮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纵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承认。”梁启超此言

    A. 强调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 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 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根据考古学可知最早的“中国”二字出自周成王时期记录的铭文,铭文记录了武王攻克殷后,举行仪式告诉上天“我已据有中国,统治了这些百姓”。但甲骨文中至今还没有发现“国”字。据此,“中国”二字可能是指

    A. 天子所在的国

    B. 分封制下的诸侯国

    C. 军事战略要地

    D. 宗族部落聚居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 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

    D. 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529-595)在其《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讼。”这段记述能够反映当时在邺下地区

    A. 妇女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B.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C. 儒家纲常名教地位的动摇

    D. 政治腐败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唐代官吏选定后,要呈报门下省审议,称为“过官”。如门下省认为选用不当,则驳回重选,即使是皇帝的旨意,也不能通过。唐代的“过官”制度

    A. 削弱了皇帝权力

    B. 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 加强了中央集权

    D. 降低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 世界本原之争

    B. 治学方法之争

    C. 理气关系之争

    D. 道统思想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祖朱元璋说:“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沆,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材料蕴含的制约思想

    A. 演习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 体现了封建制度的完善

    C. 与孟德斯鸠学说基本一致

    D. 反映出中央集权的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也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的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据材料分析,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 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

    B. 保证列强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权利

    C. 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

    D. 确保能在议定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总理衙门成立初即“一切仿照军机处办理”,并始终以亲王为总理,包办洋务。但朝野间多视之为不祥,士大夫顾清议者,多耻预其选。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皆立年表,然任事于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材料表明

    A. 总理衙门的影响力极其低下

    B. 中国传统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C. 中国政治制度开始了近代化

    D. 洋务运动缺乏广泛的政治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孙中山认为共和政体可以让夙著声望的英雄,都能分占一部之长,从而消除如历代中国“地方豪杰”的“野蛮割据之纷扰”的现象。这表明孙中山

    A. 认为实行民权主义有其可能

    B. 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良策

    C. 没有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D. 意识到割据阻碍共和国的建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学生会建立“讲习团”,宣讲朝鲜、越南、印度等国衰亡史,以及巴黎和会等问题。毛泽东则提出应定期给学生提供世界各地的报道。这些现象反映出

    A. 南方学运注意与工运相结合

    B. 五四运动放眼于全球的特征

    C. 五四运动实际是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呼唤了共产党的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制度”,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

    A. 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

    B. 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

    C. 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的群众基础广泛

    D. 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石器时代

    用石斧等工具在巨大木材上凿成凹形,制成独木舟

    唐宋时代

    唐朝舟船采用了钉接榫合的连接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宋代造船修船开始使用船坞,并普遍使用罗盘针。造船业及船舶使用人群多集中在东南地区

    明清时代

    除了官方船厂之外,民营船厂的规模也很大。发达的造船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和发达的漕运系统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

    1865——1866年,清政府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学习西方先进的造船技术试造“蒸汽船”“铁皮船”,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也是中国造船业近代化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

    新中国的造船业迅速发展。乘坐豪华邮轮旅行成为潮流,并研制出第三代破冰船与科学考察船“雪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航空母舰“辽宁舰”。造船业在新中国发展经济、便利生活、科学研究、强兵强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吴善勤《从船舶到海洋工程》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汉代,皇帝会诏令地方对政绩突出、表率一方的地方官按时祭祀。桂阳太守许荆到任后,“为设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他在任期间深受人民爱戴,死后,“桂阳人为立庙树碑”;淮平大尹侯霸,政理有能名,他死后,“临淮吏人共为立祠,四时祭焉”。汉代由政府统一祭祀五岳四渎等名山大川,各地居民祭祀当地山神、水神,华阴有太华山祠、江都有江水祠等。同时,人们为“攘除凶灾,禁止疫鬼”而祭祀门神,为长生拜祭西王母、司命,为祈福祥与富贵尊荣祭祀灶神。每年春二月秋八月,乡村全体成员都必须参加祭祀地方保护神——社神;腊祭是“岁终大祭”,阖家大小在家长的率领下,祭祀祖先,然后按次序列于祖先之前,依次向尊长进酒祝寿。

    ——摘编自贾艳红《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基本特点》等

    材料二  据统计,河北井陉县原有自然神坛庙14处,到民国年间无一保留;河南滑县原有自然神坛庙22处,到民国年间仅剩1处。有的地方虽然坛庙尚存,但已没有什么祭祀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的乡村,“昔年巨族皆建祠堂,今存才什之一”,祭祀活动难以为继。民国实行信教自由政策,1913年全国天主教徒130万,1932年达到250余万。中华民国颁布《废除卜筮、星象、巫觋、堪舆办法》《取缔经营迷信物品办法》,视“迷信为进化之障碍”,贵州仁怀跳大神、巫蛊等活动“奉文禁革,其习渐息”;上海法华乡,延巫治病之风“稍戢矣”。

    ——摘编自赵英兰、贾小壮《民国时期社会信仰态势嬗变之缘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民间信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间信仰发展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民间信仰相比,民国时期社会信仰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隋炀帝时期,将隋文帝创设的“宾贡科”改为进士科。唐中叶以后,进士科在科举中一枝独秀。晚唐的穆宗长庆年间,为巩固中央声望,乃敦睦四邻,重建“宾贡科”。此科改为专供外国士子报考,不论其在中土亦或在本国。宾贡科的考试命题、阅卷和录取放榜,皆单独进行,以免外国留学生在与中国考生的考试竞争中都被淘汰。考中进士的人称作“宾贡进士”。长庆以后实施的结果,以来自朝鲜半岛的人榜上最多,其他的外国人,可考的尚有安南、占城、大食、波斯等士人。唐人称考中的宾贡进士为“归于文明之化”。“宾贡科”的实施,使东亚士人在教养、出身上皆有共同的背景。

    ——摘编自蒋楠楠《王者无外:天下观视野下的唐代留学生管理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唐“宾贡科”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唐设置“宾贡科”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