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实质上是主张

    A. 人文主义

    B. 仁爱精神

    C. 尊重人性

    D. 个人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世纪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皮科曾说:“上帝赋予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社会契约

    B. 禁欲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大钊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是

    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是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的相关记载。这项科技成就为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B. 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C. 欧洲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D. 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奠定了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8年广东历史卷)“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戊戌维新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罗伯特•E•勒纳在《西方文明史》中说:“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在此,勒纳强调的是

    A. 科学进步具有积极作用

    B. 科学思想实现了高度普及

    C. 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D. 世界的两种属性高度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 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

    C. 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 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16年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这主要表明陈独秀

    A.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C. 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D. 倡导第一次国共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专制主之君,立宪公之民;专制家天下,立宪公天下”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④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仁”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不同的思想家有不同的注解。下列关于“仁”的解释中,属于理学家朱熹新阐释的是

    A. “仁”是天理的核心

    B. 国君行政应该“志于仁”

    C. “仁”者“爱人”

    D. “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据此推断董仲舒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书云:“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三大发明

    A. 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转型

    B. 改变了世界面貌和状态

    C. 未能发挥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D. 造成中国人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 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 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 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西方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下列主张或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

    ②“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③“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④“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③④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站在孔府大门前,可以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真正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思想家是

    A. 朱熹

    B. 孟子

    C. 董仲舒

    D. 孔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互联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具体表现在

    ①网络远程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②网络语音或视频电话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③网上银行、网上购物改变了人们的商品交易方式

    ④网络游戏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近代民族工业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与近代化进程。下列不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学家们喜欢用“黄金时代”来表述某一时期某一历史现象达到比较繁荣或鼎盛的状况。下列关于各类“黄金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②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③20世纪50年代,中国空间技术进入“黄金时代”

    ④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黄藻在《论发辫原由》中写道:“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据材料可得知

    A. 政治变革是社会习俗变化的根因

    B. 戊戌新政加速剪辫运动开展

    C. 结辫陋习是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D.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主要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四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居,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史料记载:清朝初年使用的《名宪历》等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吏)的攻击。康熙帝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却误差不断。于是复用《名宪历》,杨光先被革职。对此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已落后于世界水平

    B. 南怀仁是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者

    C. 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D. 杨光先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据道光年间外交史料编纂情况统计,道光十年(1830年)至二十年(1840年)之间,“天朝”一词比“中国”词使用多,道光二十年后,“中国”一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一变化

    ①受鸦片战争惨败的影响而产生

    ②为和太平天国政权相区别而使用

    ③反映传统的天下意识被完全抛弃

    ④说明近代的国家观念在逐步形成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儒家思想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 它主张“民贵君轻”和仁政

    B. 它得到人民拥护

    C. 它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

    D. 它适应了君主专制制度的时代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 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 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 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 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探究主题“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知”(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这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重要的命题“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没有真正的美德,所以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心身,西学应世事。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而不是批发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严复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

    ——《侯官严氏丛刊》

    材料四一  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的“必读书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来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洋务派对传统文化与西学关系的认识,并据材料说明其局限性。

    (2)材料三中严复认为中学和西学有何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认识形成的原因。

    (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判断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分析出现这种态度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