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严复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

    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A. 工商皆本

    B. 反对礼教

    C. 反对君主专制

    D. 注重实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这体现了( )

    A. 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C.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 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9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1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某学者在晚年将其学说体系归纳为“四句教”:“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该学者是

    A. 程颐

    B. 朱熹

    C. 陆九渊

    D. 王阳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以上材料反映了董仲舒思想的特点是

    A. 强调大一统

    B. 主张“君权神授”

    C. 强调“天人感应”

    D. 糅合各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从学造西方器物、仿行西方政治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与之同时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而以儒学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造成“西学”与“中学”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学”涌入中国

    B. 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中学”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C. 中国社会的巨变和社会逐步转型的需要

    D. 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沿着其思想逻辑的发展而出现的理论命题应该是

    A. 三教合一

    B. 格物致知

    C. 心即理也

    D. 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A. 荀子思想

    B. 董仲舒新儒学

    C. 程朱理学

    D. 道家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方著名学者、诗人弗兰西斯科·彼特拉克说:“我要问,对飞禽、走兽、鱼蛇的特性知道的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我们从何而来、往何而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段话体现的是

    A. 人文主义者对人性的思考

    B. 宗教改革家对信仰自由的标榜

    C. 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阐释

    D. 达尔文主义者对生物进化的探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与人谈话和思考问题,他试图发现普遍而正确的道德,认为美德能带来幸福,而美德来自人们正确的认识,幸福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就是道德知识。据此可知下列那段话和“他”的思想一致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天道自然无为”

    D. “理念世界是真实而完美的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A. 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 信仰即可得救

    C.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 主张因行称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宗教改革使基督教信仰回归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其中的“隔阂”不包括

    A. 《圣经》

    B. 教皇

    C. 教士

    D. 繁琐的宗教仪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据此,伏尔泰提出了下列哪一思想

    A. 财产权平等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法律至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布莱恩·蒂尔尼的《西欧中世纪史》把公元300—1475年称为中世纪。他认为,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动乱之所以没有导致文明的崩溃,是因为西欧人民表现出了非凡的再生能力。下列符合这种能力的是

    A. 文艺复兴

    B. 宗教改革

    C. 启蒙运动

    D. 新航路开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均可受到热情招待。这里出现了一些由艳光四射且博学多才的名媛主持的聚会,作家、学者们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各种问题,参与者常因其口才和机智而声名大噪。”这种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 古希腊时代的雅典

    B. 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兰

    C. 宗教改革时期的伦敦

    D. 启蒙运动时期的巴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却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有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④注重以实验为根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因与功名进取无关而长期失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献给朝廷后,明神宗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数字,就把它束之高阁。这反映了

    A. 传统科技轻视科技理论探讨

    B. 明代科技重视实际经验总结

    C. 重政轻技观念束缚科技传播

    D. 科技传播没有形成市场机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 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

    B. 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人更聪明

    C. 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

    D. 封建经济的的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

    A.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按照史学家麦迪森的估算,公元元年时世界人均GDP大约为445美元(按1990年美元算),到1820年上升到667美元,1800多年里只增长了50%。同期,西欧国家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从公元元年的450美元增长到1820年时的1204美元,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也大致如此。而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世界人均GDP从原来的667美元增长到6049美元。请问,关于从1820年到2001年的180年里人均GDP成倍增长的原因是

    A. 人口的减少

    B. 战争的影响

    C. 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 经济全球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严复曾说:“其曰政本而艺末也,愈所谓点到错乱者矣。且其所谓艺者,非指科学乎?名、数、质、力四者皆科学也,其通理公例,经纬万端,而西政之善,即本斯而起。”从中可看出严复

    A. 率先打出民主科学的大旗

    B. 主张变革政治制度优于科学研究

    C. 注意到科学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

    D. 认为制度的发达必须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来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A. 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B. 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 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D. 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封建统治

    C. 反对满洲贵族

    D. 反对民族压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春秋战国)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文化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主义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之相形见绌,中国文化因外来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中国文化要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所说的文化现象,并概括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指出宋元时代,中国“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根本动摇”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年是辛亥革命103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选,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