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消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夺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材料说明了

    A. 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 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C.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造成了沉重灾难

    D. 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 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 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 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A. 从技术到器物

    B. 从制度到思想

    C. 从制度到文化

    D. 从器物到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李清川等在《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

    A. 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 设立“中朝”“外朝”制度

    C. 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丞相

    D. 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主要源于

    A. 联邦制原则   B. 中央集权原则   C. 分权制衡原则   D. 两党制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颈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 清静无为

    B. 兼爱非攻

    C. 仁政治国

    D. 以德治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 坚持“城市中心”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坚持“持久战”

    D. 实行人民民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代各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

    A. 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 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

    C. 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 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材料主要说明

    A. 雇佣关系出现   B. 家庭手工业发展

    C. 自然经济解体   D. 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宋人杨简任富阳主簿,断了一场卖扇子的官司。事办完后问陆九渊:“何为本心?”陆说:“适闻断扇讼,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本心。”杨说:“止如斯耶?”陆大声说:“更何有也!”杨顿悟。由此可以推知陆九渊认为

    A. 实践是获取真相的重要手段

    B. 天理人伦存于人们的本心之中

    C. 读书明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D. 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理终归为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 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 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

    C. 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

    D. 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中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中美关系的改善

    D. 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

    A. 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 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C. 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 “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 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 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B. 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 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 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 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 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

    C. 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 计划经济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D. 知识经济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政策被视为“国策”,洋务运动标志着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成功、最有远见的举措是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创办新式学堂

    C.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 筹划海防,创办近代海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并要保持“坚定与耐心”。这些言论

    A. 批判了美国的“冷战”政策

    B. 夸大了美苏之间的分歧

    C. 力图缓和美苏之间的关系

    D. 力主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C. “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权而获得解放”

    D. “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

    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乾隆年间,戴震主张“理存于欲”,“人生而后有欲、有情、有知,三者,血气心知之自然也。”其思想

    A. 得到佛教人士的认同

    B. 得到理学人士的赞同

    C. 与文艺复兴哲人观点相近

    D. 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 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 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 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明清之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处在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代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官僚上朝跪的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以上有关明清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一种什么趋势?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二  江南市镇盛泽纺绸,乃是农家副业,农家织绸,卖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

    材料三  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利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并联系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

    材料二  1832年,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年,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5月10日,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03年,文明书局刊印《美国独立文、法国人权宣言书、玛志尼少年意大利章书、噶苏士戒国人书合刻》。1911年11月21日,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年1月11日,《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

    ——摘自《北方论丛》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并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明的交流贯穿了人类历史,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约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固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迭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相形之下,西欧人正因为自身比较落后,所以乐于并急于学习和适应外界。他们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请用史实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发达起了使其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

    (2)请列举“他们(西方)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并说明“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

    (3)请以反对材料二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4)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导致中国近代“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的最主要因素?谈谈你的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