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

    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它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高校招生处的信的正文节选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晚生是一名高三学生,对贵校情有独钟。贵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社会培养出了许多后学。愚兄入校后,对校园大为赞赏,高堂也很支持我报考贵校。现寄上一封信,呈请赠予一些有关自主招生的资料,希望能得偿所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的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尊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家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更加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普罗大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的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 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 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传入后,曾遭到儒家和道教的抵抗,后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

    D. 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得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 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 文章以明朝为时间分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形成对比,结构谨严。

    D. 文章论证方法灵活,修辞手法多样,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与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艺术人生”观念的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着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王维的《山居秋暝》。

    B.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对人生的理性态度和实践的理性精神。

    C. 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在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 清代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我的姨妈贝蒂一讲起她的故事,总是用这句话开头。那时,尽管贝蒂姨妈快80岁了,但我可以想象到故事里她的容貌——刚刚20岁,长着一双亮晶晶的蓝眼睛,非常漂亮。

    贝蒂姨妈完全有理由憎恨内战——南北战争。她的兄弟中有一位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战死,另一位当了俘虏。随后,她年轻的丈夫詹姆斯——南部邦联的一名军官——也被俘虏,关到了某地的一所不为人知的战俘营里。

    9月下旬的一个热天,贝蒂家从前的奴隶郎纳来到贝蒂家,告诉她一件奇怪的事。他在查看离范·米特家半英里处的一家农舍的空房子时,听到屋里有人的低声呻吟声。他随着呻吟声来到阁楼上,发现那里有一名受伤的联邦政府士兵,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支步枪。

    贝蒂姨妈跟我讲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个身穿污泥斑斑的蓝军服、长着胡子的人时,她总是说:“我简直就像是步入了一场噩梦之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孩子,那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没有军号,没有战旗,只有痛苦和污秽,无可救药与死亡。”

    贝蒂在阁楼上发现伤兵的证件,她从这些证件中得知,他是弗蒙特州的中尉亨利·比德尔,她很清楚应该把这位联邦政府军官的情况向南方邦联的军队报告。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会那么做。她是这样向我解释的:“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由于贝蒂的精心护理和照料,重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

    当比德尔的体力有所恢复时,他给贝蒂讲起他在弗蒙特州韦斯·菲尔德的妻子和儿女。当贝蒂讲起她的两个兄弟和丈夫詹姆斯的情况时,比德尔也仔细地倾听着。

    在山谷地带,10月的夜晚变得越来越冷。骤降的气温加剧了比德尔伤口的感染。在一个黑夜里,贝蒂果断地将比德尔搬到她自家暖烘烘的厨房上面的一个秘密阁楼上。

    但在第二天,比德尔发起高烧来。贝蒂明白她必须求人帮助,否则他就会死去,所以她就去找她的私人医生、多年朋友——格雷厄姆·奥斯本。奥斯本医生仔细地为比德尔做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几乎没什么希望了,除非能弄得到合适的药品。”“那好,”贝蒂说,“我到哈珀斯渡口的北方军队那儿去弄。”

    医生惊讶地看着她说:“你简直是疯了!联邦政府军的司令部在二十英里之外。即使你去了,他们也决不会相信你的话。”“我要带上证据,”贝蒂说着,从阁楼上取下一份血迹斑斑的、上面盖有战时统帅部官方大印的证件,“这是他最后一次晋升的记录,我让他们看看这个,他们就一定会相信的。”

    当她终于赶到哈珀斯渡口并找到联邦军司令官时,太阳都快落山了。 史蒂文生将军听了她的叙述,仍不相信她的话。他说:“我们已经接到比德尔阵亡的消息。”

    “他还活着,”贝蒂坚持说,“但是如果他得不到清单上的这些药品,他就活不了多久了。”

    “好吧,”将军最后说,“我不想为了搞清这件事,而拿一个巡逻队的生命去冒险。”他转向一个下级军官说,“你负责让范·米特太太得到这些药品。”他并不怎么理会贝蒂的感谢,却说道,“不管你讲的是真是假,你都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有了贝蒂带回的药品,奥斯本医生将比德尔从垂危中拯救出来。“我不能再这样连累你了,”比德尔对贝蒂说,“我现在身体状况已经够棒了,可以走了。” 于是他们安排由贝蒂的朋友萨姆先生用他的运货马车送比德尔回驻守在哈珀斯渡口的联邦政府军司令部。

    比德尔被送往华盛顿。在那里,他把自己的经历向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作了汇报。斯坦顿给贝蒂写了一封感谢信,并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把詹姆斯·范·米特从战俘营中释放出来。

    有关文件记载,有个叫做詹姆斯·范·米特的曾经被送到俄亥俄州的一个战俘营。可是,当那些衣衫褴褛的俘虏们被带到贝蒂面前时,詹姆斯却不在其中。接着又查了几个战俘营,结果也是一无所获。后来,在特拉华堡,在靠近一排战俘的末尾处,一个高个子的士兵从队伍中走出来,蹒跚着扑向贝蒂的怀里。贝蒂拥抱着他,泪流满面。

    亨利·比德尔拄着拐杖站在一旁,此时,只见他正悄然垂泪……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发现比德尔的郎纳,到医治他的贝蒂、奥斯本,再到送比德尔回联邦政府军的萨姆,作者安排多人救助,突显事件复杂艰险。

    B. 作者笔下战争生活的选取有独特的视角,这里没有硝烟战火和苦痛,只有不同战争立场中的人们的相互救助,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C. “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从贝蒂姨妈的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百姓普遍存在着反战情绪。

    D. 小说开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描写贝蒂姨妈救比德尔的经过,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曲折。

    2.小说中贝蒂姨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3.“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是小说的主旨句,后文如何围绕这一主旨展开?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了保护环境与人民的健康,中国决定调整垃圾进口法规,拒收来自海外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垃圾进口国家,2016年中国接收全球56%的垃圾,进口超过730万吨废塑料,总值达37亿美元。从2018年1月1日开始,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这其中就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我国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而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有专家表示:“走私‘洋垃圾’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存在暴利。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可能不值几个钱,但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全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编自2018年1月3日《新财富杂志》)

    材料二

    新年伊始,随着中国全面禁止进口对环境污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24类固体废物,西方不少国家的废品回收行业受到冲击。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无疑让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洋垃圾”输出国感到不适应,但中国此举不仅有利于推动本国环保事业,而且放眼长远,对这些输出国乃至全球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美国废品回收业协会高级主管阿迪·阿德勒指出,中国的高标准、严要求对美国企业而言也不都是坏事,一场垃圾回收革命的号角或许已经吹响。为达到中国设定的进口标准,一些美国废品回放企业不惜高价启用人工智能完成垃圾分拣。不过这套系统价格昂贵,并非每家企业都用得起。对于多数废品回收企业来说,细化垃圾分类、从源头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洁性”或许是最实际的选择。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中国禁令生效后,澳大利亚会有61.9万吨材料受影响,市值5,23亿澳元(约合人民币26.8亿元)。澳大利亚废品管理联盟首席执行官盖尔·斯隆对新华社记者说:“业界理解中国的做法,明白中国希望在国内发展循环经济。这对澳大利亚来说也是发展本国循环经济,为该行业创造工作岗位的机会。我们得与欧洲一样转变消费者和政府的意识,摒弃“投入、生产、丢弃”的传统概念,转而力求将自然资源尽可能多次地循环利用。”

    不同于澳大利亚,日本已经有先进的“再回收、再利用、再生产”方法,但受价格等因素影响,依然向中国出口大量“洋垃圾”。

    (摘编自2018年1月16日“新华社新煤体专线”)

    材料三

    西方国家的垃圾废料曾帮助促进中国制造业的繁荣,但近年来北京把焦点放在改善环境上。业内人士说,新措施激励国内废品回收产业,使其变得更有效率,“环保更严苛了”。或许几年前,如果你不符合标准,只是会被罚款。但过去两年来,情况完全不同了,若不符合标准,你会被关停。

    中国传统废品回收公司规模小、管理乱、技术低,缺少资金或设施正确处理废气和其他残渣。盈创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的冯娟说,洋垃圾禁令会提高标准,淘汰效率低的的回收方式,“这将把中国回收产业带入一个新方向,加速产业转型。”

    环保人士欢迎环境友好型大公司参与进来,但表示当前数量不足以满足中国对废品回收的需要。“中国自身正产生越来越多垃圾”,马军说,“2/3城市被垃圾山包围,垃圾质量比来自国外的还低,大部分被掩埋或焚烧。”禁令赋予地方政府开发更好系统的额外动力,但这不会一蹴而就。

    (摘编自2018年2月5日《环球时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5-2014年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数量同比虽然有升有降,但总量一直在不断持续增长

    B. 从材料一可以看到, 2017年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有了减少的趋势。

    C. 暴利使得非法倒卖“洋垃圾”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色利益链”。

    D. 国内垃圾量大且质量低,目前我国拥有的废品回收公司数量远未满足市场需要。

    2.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废料不仅毫无作用,还会污染环境,给人民健康带来隐患,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B. 中国大幅提升固体废物进口标准的举措使得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都在思考垃圾再利用的问题。

    C. 随着“洋垃圾”禁令的出台及更严苛的环保要求的提出,我国对国内废品处理问题将会更重视。

    D. 材料二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进口垃圾的现状以及废固垃圾进口禁令实施后产生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实施洋垃圾禁令有何重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七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因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选自《明史•杨廷和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B.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C.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D.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庶吉士”,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 “七庙”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七庙”也是这个意思。

    C. “宫市”,旧制,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府承办,向民间采购。中唐以后,宫市改由太监直接办理,成为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D.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宪宗、孝宗都是庙号。庙号起源于秦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廷和善于钻研,志存高远。他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远大,有成为宰辅重臣的愿望。

    B. 杨廷和注重礼制,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再三请求允许自己奔丧,皇上终于答应了;还劝武宗要参加七庙祭祀、孝顺供养两宫太后。

    C. 杨廷和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极力劝谏皇上不要听信邪恶小人的话,要效法宪宗、孝宗爱护人民节省财物的做法。后来追究了拟旨人的责任。

    D. 杨廷和体恤民情,爱惜民力。因江东一带连年歉收,杨廷和等人不愿派官员督促织造,且趁机极力劝说不要派遣,但皇上没有听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更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藏;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问,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蒙蒙?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B. 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C. 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D. “新堤路”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潆潆的新景致。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典故,来写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2)《荀子·劝学》中以车马为例,论证“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并没有太大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获得成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 ”虽然是以风小则无以负大翼讲大鹏直冲青天须有所凭借,但它和《劝学》中所说的“______”就能使风雨产生一样,都能表达做事成功需要有丰厚积累的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     ),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 概括之全面,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B. 雕梁画栋 美轮美奂 妙笔生花 差强人意

    C.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D.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 巧夺天工 心满意足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