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中的服饰有一些是汉族历代传承的服饰,但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着。黛玉初至荣国府时,见到王熙凤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袭人要回家探亲时也是在“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外,再套上“青缎灰鼠褂”。徐珂《清稗类钞•服饰》中说:“褂,外衣也,礼服之加于袍外者。”赵振民《中国衣冠中之满服成分》索性认定:“中国古无‘褂’字盖满制也。”应该说褂子是清代人对肥大上衣的习惯称谓。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托最深的人物之一。他的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红色上。初见黛玉时,服饰以红为主色;群芳夜宴时,枕着红香花枕;祭晴雯时,穿着血点般大红裤子:看破红尘出家时,身披“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这是因为红色是最能体现宝玉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的颜色。红色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具有令人产生激动、热烈的本性和感情的力量,与他热情奔放的性格暗合。红色也体现了他尊重女性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常是女性的代名词,古代男子常称其女性好友为“红颜知己”。宝玉非常推崇、爱慕和关心女性,红色岂不正是他怡悦红颜的绝妙注解?红色还是他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象征。他虽被视为掌上明珠,却处处受羁绊,恨不能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而红色常使人联想到火焰和鲜血的颜色,是充满刺激性和令人振奋的色彩。它能使人产生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正是宝玉性格的写照。

    服饰不但能突现人的外貌和性格,在阶级社会里,更能显示人的地位。贾雨村还是寄住在葫芦庙内的一个穷儒时,曹雪芹只用“敝巾旧服”四个字就画出了这个落魄文人的潦倒。邢岫烟虽为小姐,无奈家道艰难,只能着“家常旧衣”,连冬天也穿得“很单薄”。对那些美貌而富贵的人曹雪芹则不惜浓墨重彩。只看看宝玉的佩戴物就知道了。他的帽子是嵌玉紫金冠;颈上挂着饰有“金螭缨络”的项圈;那通灵宝玉,先是用“五彩金丝”系着,后又由莺儿织了一个“梅花络”套上;又有“寄名锁”——在神僧面前“寄名”为“弟子”,再铸一把锁,以示神命锁住;还有道士所画能祛邪的“护身符”。而地位高至皇妃的元春,曹雪芹又不细写她的服饰了。元春省亲时,我们只看到皇家仪仗队里有人捧着她的“冠袍带履”,回到家后,也只知道她一次次“更衣”。到底穿戴如何,没有具体写。这是不写之写之妙。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是在不违背清廷禁律的前提下,按照封建审美标准,遵循美的规律创造的。《红楼梦》的服饰集中国封建社会服饰美之大成,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摘编自《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红楼梦》中所涉服饰存在汉族元素,审美价值颇高,但却未触犯清廷禁律。

    B. 因为红色最符合宝玉个性心理,所以,曹雪芹笔下的宝玉始终全身穿戴红衣红饰。

    C. 从宝玉身上的各种安全饰物中,我们可看出贾宝玉在贾府中备受呵护、地位至高。

    D. 服饰描写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促进封建审美规律形成的重要元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援引徐珂、赵振民两人著作中的言论,说明了“褂子”是清人独有的服饰类型。

    B. 作者由表及里,从宝玉的穿着服饰中,探究出了人物性格的深层内蕴,论解深刻。

    C. 贾雨村、贾宝玉的服饰比对描写,说明“突显地位”是曹雪芹服饰描写的重要原则。

    D. 文章以“服饰文化”为主线,串联起了《红楼梦》人物形象、审美艺术等诸多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人物服饰描写手法多样,各具特色,体现出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艺。

    B. 曹雪芹笔下的服饰受封建社会思想影响,深入品赏时,我们需了解写作时代背景。

    C. 解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特点,从服饰入手是解读方法中最为便捷、高效的。

    D. 《红楼梦》中的服饰文化博大精深,因而,该书是研究清人服饰情况的重要文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   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⑦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⑧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⑨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⑩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句,既总领全文,又是文章的文眼;同时,还对狗的这一辈子进行了高度概括。

    B.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一句中,“熬”“拴”二字形象地写出了狗活得艰辛、不自由,令人心酸。

    C. 文章融叙事、抒情为一体,行文严谨,巧妙地将狗的这一辈子与人的沧桑组合在一起,向读者呈现了人类审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 文章并未把“狗”当作看家护院的工具和排遣寂寞的宠物来写,而是以拟人手法写狗这一辈子,表达了作者对狗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2.“狗这一辈子”是怎样的一辈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我国发布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报告指出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实际上,不仅仅只有报告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视力问题,我国青少年视力的整体情况也十分不乐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小学生近视比例为45.7%,初中生近视比例为74.4%,高中生近视比例为%3.38,大学生近视比例则高达%7.78,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经高居世界第一。相比之下,美国青少年的近视率约为25%,澳大利亚仅为1.3%,德国的近视率也一直控制在15%以下。据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人口将接近7.04亿至7.11亿。

    (摘编自《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拿什么来拯救孩子的眼睛?》)

    材料二:

    中小学生周末活动选择

    有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已超越其他亚洲国家,高居全球第一位,并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人近视发病率如此之高的背后,有其自身的社会因素。在小孩培养方面,中国家长与欧美国家家长采用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欧美国家,父母更注重培养小孩的独立生存能力,而我们则更多考虑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比起将孩子们送出门锻炼,我们更倾向于把孩子安置在相对安全的家里,使得小孩从小户外活动少,宅在室内时间多,电子产品成了孩子业余的玩具和消遣方式,增加了近视的几率。研究表明,接触日光能够促使视网膜释放一种化学物质,减缓眼睛轴向长度的增加,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在繁重的课业之余,中国的孩子还被家长“关在家里”,长时间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了孩子们普遍近视。

    (摘编自《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人都近视?》)

    材料三:

    减少青少年近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户外活动。悉尼科技大学视觉矫正学系主任凯瑟琳·罗斯还研究发现,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的风险就能减小,看书多不怕,可以尽量增加在户外暴露的频率。所以很多国家也都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来预防近视。新加坡开展了近视防治项目,有效减低了近视率,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新加坡政府特别强调户外活动对预防近视的作用,并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考核公立学校的重要指标;加拿大保护中小学生视力的根本思路,是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降低用眼强度,在加拿大全国范围内,教育部门严禁拖堂等行为,且多数省份规定,中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每天两小时,低年级更是要达到4.5小时。但是让中国学生少读书、多活动,却还要面临一个尴尬的现实,因为最终还要面临严格的考试,学校、家长都不会自愿牺牲孩子们学习的时间。所以,必须由教育部门来改变现在学生所要承受的负担,增加他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强迫”孩子离开书本和电脑。

    (摘编自《中国青少年近视率第一,因为户外活动太少》)

    材料四:

    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孩子自小就要开始检查视力,包括检查各种眼睛的异常情况。这一检查主要在妇幼保健中心进行,频率是出生后的第1周、第9个月、第24个月。随后,基本是一年一次,在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进行。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未实现青少年和儿童视力筛查体系的百分百覆盖,也未完全将视力预防保健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刘丽丽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一文中指出,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为1300万至1600万,新生儿眼病筛查人数仅为1万左右,0岁—3岁儿童眼保健覆盖面极低。以新加坡为例,早在2001年新加坡政府已开始为本国青少年儿童进行视力普查、健康教育并建立近视档案、截至2011年,新加坡官方宣布,2005年至2011年,该国青少年近视率下降了5%。

    (摘编自《青少年近视率世界第一!为何近一半中国人都近视?》,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指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存在突出的视力问题,青少年学生整体情况堪忧。

    B. 我国中小学生的周末活动选择体育锻炼的不足三成,家长担心孩子们的人身安全问题,与西方国家家长的育人观点大相径庭。

    C. 长时间缺乏室外活动,接触阳光的时间短,直接造成青少年学生的普遍近视,增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防治青少年学生的近视。

    D. 很多欧美国家社保系统规定,各医疗中心或医院要一年一次检查孩子的视力;这表明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青少年的近视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从小学生到大学生的近视率,呈现出由低到高的发展趋势,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青少年学生的近视率也在相应增长。

    B. 材料二的图表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周末活动绝大多数在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和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度过,待在室内的时间多。

    C. 针对中小学生的近视情况,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积极行动,开展了防治近视的项目,都将课外活动时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D. 北京眼科专家刘丽丽在《中国新生儿眼病筛查的现状和进展》中指出,我国新生儿的眼病筛查面和儿童的眼保健覆盖面都很低。

    3.如何有效降低青少年的近视率?从家长、政府和国家的角度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进礼科都给事中。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灾,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B.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C.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D. 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启,与后文“崇祯”,均为帝王年号,汉代起,帝王年号就常常用作纪年。

    B. 迁,指“转变”“移动”,出现在官职之前时,解释为“升职”“升阶”之义。

    C. 兵部,重要的封建官制,与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工部合称为“六部”。

    D. 畿辅,指国都所在的地方,也可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相近的词有“京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国维不畏权势,心怀国事。他曾弹劾罢免了一些魏忠贤的党羽,同时,恳切地上书,希望朝廷能清除弊政。

    B. 张国维深谙兵事,战功卓然。流贼袭犯,多位将领被杀,国维率领部下援救,最终击破流贼,保全了诸城。

    C. 张国维心系民众,富有仁心。所辖之地出现灾情后,他积极行动,建设塘坝、修缮海堤,颇富政绩与实效。

    D. 张国维忠于家国,宁死不降。明末,国势堪危,他与众将领策谋持久战,但终因战术失当,兵败赴水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

    (2)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①。相逢未暇论奇字②,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①绡裙:一种薄裙。②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不能用六书偏旁推之,早已失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才是解诗关键。

    B. 第二句中的“紫绡裙”一语,夸张地写出了荷花花瓣轻薄之状,繁密之态。

    C. 丝雨香花令人心醉,主客两人急切地冒雨观看水边白云,竟无暇学术讨论。

    D. 全诗以描写记叙为主,颇富画面形象感,语言通俗易懂,却也蕴含着深意。

    2.本诗中的“访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苍凉悲慷的两句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怀疑月亮心有怨恨,常常在人们离别时圆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泰山灵秀汇聚,山势高拔之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特殊的传统文学样式,兼有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      。它与生活      ,凡身边事、眼前景皆可入对联。当欣赏对联时,不仅能增加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最早出现在三国,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      。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联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作对联需要对每个字反复推敲,仔细琢磨,但是又要求不见斧凿之痕,      ,宛若天成。对联分类繁多,按其所用场所,可分为名胜联、馆堂联等。书斋联是典型的馆堂联,比如,(      )。对联习俗在汉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的文化和思想价值。

    1.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包罗万象   休戚相关   源远流长   一气呵成

    B. 灿若繁星   息息相关   经久不衰   信手拈来

    C. 包罗万象   息息相关   源远流长   信手拈来

    D. 灿若繁星   休戚相关   经久不衰   一气呵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能增长人文知识,见识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B. 不仅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还能增加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

    C. 不仅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还能够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D. 不仅能增长人文知识,了解风俗人情,还能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B. 文武肖神时仿佛英光灏气;金玉入妙处依稀高山流水

    C. 人修俊徳和谦为贵;天赐鸿福勤俭是珍。

    D. 人纵微,但有文房四宝;室虽陋,然凭正气一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某学校开学典礼上高一新生代表的一则发言稿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很庆幸作为学生代表在此发言,作为12世纪的青年和老师的高足,我殷切希望大家面对学习,定当迎难而上,多向老师领教;面对有困难的同学,要鼎力相助。不负老师和家长的厚望,努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鸿门宴》情节发展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迅曾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文中说:“如果你能及时地问自己一句:‘十年后我会怎么样?’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身为高中生的你们,现在可以大胆设想一下三年以后的自己会怎么样。那时候的人生剧本中可能有哪些情节,哪些人物,哪些事情呢?

    请以“想想三年后的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