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白话文在维新变法时期就得到了充分重视。1897年11月7日,《演义白话报》在上海诞生;不久,《无锡白话报》创刊。此后,以“白话”命名的报刊竞相面世。维新派推广白话文的根本目的是(   )

    A. 反对愚昧,提倡民主科学   B. 开启民智,推动思想启蒙

    C. 募集资金,壮大变法队伍   D. 效法西方,发展新闻事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年7月,人民日报网评论文章:“邓小平理论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夯实了物质文化基础。”下列相关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相符的是

    A. 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

    B. 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 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合理性

    D. 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财政部长福勒:“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财政部顾问怀特说:“只要美国反对,就不可能作出任何重大决定,基金组织实际上将至少不会成为反对美国的工具。”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企图主宰战后世界国际格局

    B. 美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C.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体系建立

    D. 美国已确立在二战后的世界霸主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 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佛道二教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但到南宋时期,这种批判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C. 南宋的统治者尊道礼佛   D. 南宋社会相对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家主权高于“人们所能想像到的一切价值和一切意义”、“人所有的一切价值,一切精神的实在只能经由国家而有之”、“个人的最高义务即在安守其职责,作为国家的好公民”。以上文字体现了

    A.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 洛克的分权思想

    C. 孟德斯鸠法学理论

    D. 卢梭人民主权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指出:“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了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割据”理论形成于

    A. 中共创立时期

    B. 国共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五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般古希腊城邦的行政官员都是义务职,他们也并不组成为某个行政首脑统一领导之下的‘政府’,乃至也不形成对有关首脑的依属关系。”这是由于古希腊:

    A. 建立了完善的权力监督机制

    B. 实行了行政机关权力平衡制

    C. 行政官员内部矛盾冲突频繁

    D. 公民大会拥有最高决策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 和以往的政党没有任何区别

    B. 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 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 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某学习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

    B. 洋务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D.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古代中国一儒学家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

    A.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 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

    材料二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以无乱,外可以无侮……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年,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作“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异同。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840年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的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之间的主要差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国家哲学与孟德斯鸠政治哲学之间形成差异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欧洲近代历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有力号召。对当时的文学、艺术、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材料二  宗教改革者的努力建立民族教会,借助了成长中的民族国家的力量,并且反过来成为民族国家兴起的一个巨大推动力,为民族国家的政治理论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加尔文将控制人们的外部环境划分为两个王国:“一为属灵的王国,一为俗世的王国”。关于教权和王权的关系,路德的答案是“上帝使世俗政府服从于理性”。

    宗教改革中的“教产”变为“俗产”,如荷兰把没收的教产进行大拍卖,售与城市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农场主。

    材料三  欧洲17——18世纪出现了一批先进的思想家。他们对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天主教会展开猛烈抨击;对未来的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这场持续近一个世纪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这场运动传播到世界成为强大社会思潮,为民族解放斗争做了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并列举该事件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的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