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论述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与陕西中、北部差距较大;但是,行省划界时不将它们划入四川反而划入陕西。据此可以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 便于传达政令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扩大国家疆域   D. 防止地方割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洋务派鉴于“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所以允许商办运输业,但又怕完全商办“久恐争利滋弊”,于是把商办置于官府监督之下。由此可知,近代“官督商办”企业的产生

    A.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B. 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 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

    D. 辅助了军事工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清政府放宽民间限制的结果

    B. 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C. 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竞选演说中讲道:“……政府责任之一,是照顾那些陷入逆境以致没有帮助就连生存必需物资也得不到的公民,这一职责是每个文明国家都公认的……”这表明罗斯福的出发点是

    A. 调整农业政策   B. 整顿全国财政金融体系

    C. 稳定社会秩序   D.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英国制度规定: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則,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每个阁员必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可见英国内阁制度

    A. 极大限制阁员的个人自由

    B. 要求阁员政治上互相信任

    C. 保证了国王名义上的治权

    D. 能有效减少立法上的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一体固化   B. 地方相对独立   C. 体制尚未健全   D. 君主专制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钱穆指岀,“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级演进使

    A. 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   B. 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

    C. 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   D. 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示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 集体劳作   B. 奴隶制经济   C. 个体农耕   D. 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北魏时期政府多次下诏,规定:“百工伎巧,驺卒子息,当习其父兄所业,不听私立学校。违者师身死,主人门诛。”这主要反映出

    A. 政府注重保护传统的手工业技艺   B. 世袭制有利于手工业技术传承

    C. 官府对工匠人身控制非常严格   D. 北魏政府严格限制私立学校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相关材料记载,明朝的宏观经济情况为:农业占明朝GDP比重平均为88%,手工业和商业最高时也没有突破20%;政府税收占GDP比重为3%-9%,平均为5%。根据材料推断当时明朝

    A. 田赋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大宗   B. 经济总量长期雄踞世界第一

    C. 推行农工商共同发展的政策   D. 黄金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下列史料与史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6年9月被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 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D. 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该漫画表明

    A. 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

    B. 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

    C. 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

    D. 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85年,沈阳市政府下发了正式文件《沈阳市破产倒闭实行规定》,不久该市一家防爆器械厂成为新中国首家破产企业,职工们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十年后,当沈阳另一家中型企业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迁反映了

    A.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对外开放推动了与国际接轨步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公民大会上,“人们看到建筑师、铁匠、皮革工、商人和水手毫无差别地站起来发言,不管他们富裕还是贫穷,是贵族还是普通人”。这反映出雅典

    A.民主参与的广泛性

    B.权力争夺的激烈性

    C.政治权力的分散性

    D.公民参政的平等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载:“(1870年以后)进行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意在说明

    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

    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 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国国情

    D. 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我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马克思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这次革命”指( )

    A. 光荣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巴黎公社 D. 十月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政策: “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政策

    A.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 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 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 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 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C.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 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 与两次工业革命有密切关系

    B. 是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结果

    C. 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有关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传统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地图,解读准确的是

    A. 分区占领柏林,局部热战出现   B. 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对抗

    C. 美苏操纵欧洲,北约华约对峙   D. 西欧走向联合,德国实现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当选首相后,大规模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同时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削减福利开支。这一政策

    A. 导致了英国财政不堪重负   B. 使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 有利于英国走出滞胀危机   D. 有利于保障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90年代,美国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格德说:“亚洲国家日益认识到其取得的成就并为之骄傲,它们希望被平等对待,倾向于把美国看作‘一个国际保姆,如果还算不上恶霸的话。'结果是美国与亚洲的期望变得越来越不一致。在广泛的问题上,日本和其它亚洲领袖学会了对美国说‘不’,有时还会用彬彬有礼的亚洲方式说‘滚蛋' 。”这表明

    A. 美国与亚洲的盟国关系破裂

    B. 雅尔塔体系崩溃

    C. 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D.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深刻影响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英国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  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 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关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 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具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问美国对中国进行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援助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了《斯姆特一霍利关说法》。在此期间,保罗•道格拉斯等组织了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了一份请愿书,请求胡佛总统否决该项法案。汽车业巨头亨利•福特称它为"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后来证明,这是胡佛总统犯下的最严重的错误。对进口货物施以高关税,很快使其他国家出于报复也提高了他们的关税。这样,在这个所有国家都需要刺激国际贸易的时侯,这些国家又联合扼杀了国际贸易。加拿大对美国的商品和开设在加拿大的87家美国工厂的分部实行了报复,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工人利益,他们失去了工作和出口他们商品的能力。……美国的出口额从54亿美元骤降61%至21亿美元,世界贸易规模萎缩了大约66%。

    ——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就是世界和平与发展有赖于一定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各国必须通过国际经济协调形成一定的国际经济秩序,以保证世界和平与发展。二战后,尽管不同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大小不一,但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协调结合在一起,从总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黎兵《战后国际经济协调理论与实践评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从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角度,说明它是“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出现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表格中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