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基础教育界代表于漪老师获颁“改革先锋”奖章。她说:“为人师者,思想当永远年轻。”

    关于“思想永远年轻”,你有什么见闻、见解或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遗产首先应满足精神需求

    杜晓帆

    ①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现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历史观和文化观的转向,是民族认同感不断加深的体现。但是,文化遗产范围的扩大,不代表保护和传承的问题就解决好了。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工业厂房改造,模式大同小异,大都是将原有厂房进行整饬改造、粉饰一新,然后引入文化创意、餐饮、购物等业态进行充实。其实,厂房改造并无不可,它在一定程度上盘活了废弃的场所和空间。然而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文化遗产保护的直接目的就是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厂房改造仅仅把原有的工业遗产视为可利用的场所和空间,大规模的干预使得依附在上面的历史信息消失殆尽,新引进的业态则是商业复制时代下的产物。从这样一个角度出发,它实际上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它可能是优秀的厂房改造案例,但并不一定是成功的遗产保护案例。这样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我们对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够发挥何种功能的困惑。

    ②过去的遗存之被视为文化遗产,从客观上来讲,就是它和原生社会文化环境产生了分离,进而来到了当下的语境,成为了一项有待保护和继承的文化资源。在近代欧洲历史性纪念建筑的保护实践中,人们所熟知的巴黎圣母院、古罗马斗兽场等建筑就是在那时开始作为遗产对象来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尽管那时的保护理论与技术尚不成熟,但这种有意识的保护行为仍体现了人们对于历史所持有的敬畏和向往。如果我们再往前追溯到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也会发现,人们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追寻过程中,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满足了人们重新认识自我的精神需求。从一开始,过去的遗存作为文化遗产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当中时,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

    ③认识到文化遗产首要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其实可以让我们在遗产范围扩大的今天,更好地去认识和理解遗产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给它们贴上某一个刻板标签或者套上某个雷同的利用模板。

    ④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以文化景观的名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种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计智慧得到了世界的肯定。但是,与人们熟知的文物古迹不同,梯田不仅是农业文化的象征,同样也与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它的开辟与维护是当地村民世代耕种的结果。今天,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地区生计方式的改变,使得不少年轻劳动力离开家乡去城市打拼,农耕的转型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哈尼梯田的保护同样面临类似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地村民的发展问题,原来保护的主体将不断流失。在现有的保护条例下,人们对哈尼梯田所代表的农耕文化的美好想象尽管还能在物质的景观中寻得,但看得见山,看得见水,却看不见乡愁。在当代语境下,遗产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物质形态的去留、新旧等讨论,直指人们的精神世界。

    ⑤在中国,像这样的乡村遗产还有很多,国家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传统村落名录,至今已达4000余个,仅贵州省黎平县一县就有93个传统村落。它们大多古朴、秀丽,但在发展上则显滞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不能因为保护掣肘了发展,也不能因为发展冲破最后的底线。振兴不是简单的经济提升,而是全方位的复苏。尽管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农耕生活遭遇了现代化的巨大冲击,物质的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但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并未消耗殆尽,它固有的美好仍然在吸引着人们前去耕耘。

    ⑥文化遗产首先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它承载着的是人们的想象力与前进的信念。真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往往是蕴藏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反过来才会真正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13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日益关注和文化遗产范围的日益扩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就解决好了。

    B. 工业厂房改造盘活了废弃的场所和空间,引进了新的业态,因而成功保护了工业遗产。

    C.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和近代欧洲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和历史告诉人们,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敬畏和向往历史,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应该让位于发展,否则蕴含在遗产中的内在发展动力将消耗殆尽。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保留原有的历史信息,大规模的干预非但不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反而使历史信息消失。

    B. 在遗产范围扩大的今天,人们在认识到文化遗产首先要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这个道理后,方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

    C. 文章以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为例,说明乡村遗产保护与传承,在保护物质景观的同时,还要重视和解决村民的发展问题。

    D. 在现代化的巨大冲击下,文化遗产失去了内在发展动力,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只有在经济的提升中获得发展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在对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发挥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后,才会慢慢走出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存在的误区。

    B. 对文化遗产首要满足的是人类的精神需求的认识越深刻,对遗产的复杂性、文化的多样性的认识就越深入。

    C. 乡村的真正振兴,是全方位复苏。在此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目标是在看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看得见乡愁。

    D. 蕴含在文化遗产中的精神力量大,就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进而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珠子灯

    汪曾祺

    这里的风俗,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元宵节前几天,街上常常可以看到送灯的队伍。一堂灯一般是六盏。四盏较小,大都是染成红色或白色而画了红花的羊角琉璃泡子。一盏是麒麟送子:一个染色的琉璃角片扎成的娃娃骑在一匹麒麟上。还有一盏是珠子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这盏灯分量相当的重,送来的时候,得两个人用一根小扁担抬着。这是一盏主灯,挂在房间的正中。旁边是麒麟送子,玻璃泡子挂在四角。

    到了“灯节”的晚上,这些灯里就插了红蜡烛。点亮了,从十三“上灯”到十八“落灯”,接连点几个晚上。平常这些灯是不点的。屋里点了灯,气氛就很不一样了。尤其是那盏珠子灯,洒下一片淡绿的光,绿光中珠幡的影子轻轻地摇曳,如梦如水,显得异常安静。元宵的灯光扩散着吉祥、幸福和朦胧暧昧的希望。

    孙家的大小姐孙淑芸嫁给了王家的二少爷王常生。她屋里就挂了这样六盏灯。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

    王常生在南京读书,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思想很新。订婚以后,他请媒人捎话过去:请孙小姐把脚放了。孙小姐的脚当真放了,放得很好,看起来就不像裹过的。

    孙小姐是个才女。孙家对女儿的教育很特别,教女儿读诗词。除了《长恨歌》《琵琶行》,孙小姐能背全本《西厢记》。嫁过来以后,她也看王常生带回来的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和林译小说《迦茵小传》《茶花女遗事》……两口子琴瑟和谐,感情很好。

    不料王常生在南京得了重病,抬回来不到半个月,就死了。

    王常生临死对夫人留下遗言:“不要守节”。

    但是说了也无用。孙王二家都是书香门第,从无再婚之女。改嫁,这种念头就不曾在孙小姐的思想里出现过。这是绝不可能的事。

    从此,孙小姐就一个人过日子。这六盏灯也再没有点过了。

    她变得有点古怪了,她屋里的东西都不许人动。王常生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永远是什么样子,不许挪动一点。王常生用过的手表、座钟、文具,还有他养的一盆雨花石,都放在原来的位置。孙小姐原是个爱洁成癖的人,屋里的桌子椅子、茶壶茶杯,每天都要用清水洗三遍。自从王常生死后,除了过年之前,她亲自监督着一个从娘家陪嫁过来的女佣人大洗一天之外,平常不许擦拭。

    她病了,说不清是什么病。除了逢年过节起来几天,其余的时间都在床上躺着,整天地躺着。除了那个女佣人,没有人上她屋里去。

    她就这么躺着,也不看书,也很少说话。她躺着,听着天上的风筝响,斑鸠在远远的树上叫着双声,“鹁鸪鸪——咕,鹁鸪鸪——咕”,听着麻雀在檐前打闹,听着一个大蜻蜓振动着透明的翅膀,听着老鼠咬啮着木器,还不时听到一串滴滴答答的声音,那是珠子灯的某一处流苏散了线,珠子落在地上了。

    女佣人在扫地时,常常扫到一二十颗散碎的珠子。她这样躺了十年。

    她死了。

    她的房门锁了起来。

    从锁着的房间里,时常还听见散线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板上的声音。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节)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开篇浓墨重彩地介绍风俗和珠子灯,犹如舞台布景,为人物的出场描绘特定社会环境,暗示人物悲惨的命运,是点题之笔。

    B. 小说善于设置悬念,语言意蕴丰赡。“不过这六盏灯只点过一次”就明确交代孙淑芸婚后丈夫亡故以及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C. 小说通过讲述王常生托媒人叫孙淑云放脚不裹脚,教她读进步书籍等情节来说明他们夫妇琴瑟和谐,感情很好,正是这份真挚,深笃的情感,让孙淑云守节至死。

    D. 孙淑云原爱洁成癖,丈夫死后她平常不许擦拭屋里的陈设,可见她心如死灰,百无聊赖,陷于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当中。

    E. 小说语言朴实,情节看似平淡,实则暗有波澜,以珠子灯为线索,贯穿全文,并用珠子灯的兴衰来象征人物的存亡,让整篇小说披上一层深深的哀伤情调。

    2.联系全文,分析小说结尾处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孙淑云的形象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大公鼎,渤海人。统和间,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因家于大定。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咸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乃疏奏其事,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濒河千里,人莫不悦。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岁久,民不堪。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改东京户部使。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因而倡乱。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不旬日,境内清肃。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公鼎累表乞归,不许。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徙辽东豪右以实中京     豪右:豪强大户,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

    B. 罢役,水亦不为灾       罢役:工程完毕。役在句中指劳役。

    C. 拜中京留守,乘传赴官    乘传:乘坐驿站的驿车。传,指驿车,传达命令的马车。

    D. 公鼎累表乞归         累表:多次呈上表文。表,指文章的一种,是指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2.下列对原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B.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C.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D.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安辑如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公鼎爱国爱民,多行惠政。大公鼎担任沈州观察判官期间,多次上奏朝廷,减省徭役,还鼓励农业生产,修建学校,百姓诚服,得到教化。

    B. 大公鼎善于体察民情,反对扰民政策。当时有人以张网捕鸟为名,为害百姓。时间久了,百姓无法忍受。大公鼎向上申奏,皇上当即下令禁止在田间张网捕鸟。

    C. 大公鼎宽恕待民,施政效果卓著。当时盗贼充斥,大公鼎给主动请求改过自新的盗贼凭证,让他们归家恢复旧业,境内也很快安定下来。

    D. 大公鼎忠君爱国,一生为民。在祈求退休之际,他还想平定张撒八发动的叛乱,但因没有力量而没有成功,以致忧愤成疾。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

    (2)吾欲谢事久矣。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唐)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微风吹来,让诗人想念起故人,盼望其来到。用语朴实,直抒胸臆。

    B. 颔联写诗人怀疑故人来访,于是打开房门探看,惊动了晚上静谧的竹林。通过动作和心理刻画,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切。

    C. 颈联写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以动写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营造了一个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

    D. 尾联写诗人期盼风能吹入室内,为他拂掉琴上的尘埃,含蓄隽永,语意双关。“何当”二字,流露出埋怨与渴盼之情,寄托思友的主题。

    E. 全诗构思精巧,以“闻风”为明线,以“寄(思)”为暗线,临窗寄思,风语传情,触景生情,描写细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诗人是如何将“风”与情感勾连的?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写大小弦合奏时用听觉、视觉形象联合起来类比音乐,使得琵琶女的弹奏非常具体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人千古传诵。

    (4)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5)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道:“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在下面的一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华民族近百年来,如鲁迅这样洞察世事、不为势力左右的学者,或者说真正的知识分子可谓寥若晨星。可以说,鲁迅被称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是当仁不让的,中学课本删减他的文章是极度短视和愚昧的做法。

    A. 左右

    B. 寥若晨星

    C. 当仁不让

    D. 短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B. 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 为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广东环保产业水平,省政府拟举办“生态广东建设高层论坛”暨第五届环保产业博览会。

    D. 窗口服务行业,要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 ③①⑤④②⑥

    B. ①③⑤④②⑥

    C. ①③⑥②④⑤

    D. ③①⑥②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请根据以下信息,提炼出“大数据”的三个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5个字(不含标点)。

    平均每1秒钟,会有60张照片上传到网络;每1分钟,会有60小时视频上传到视频网站youtube;每1天里,在脸谱(facebook)有40亿的信息扩散;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平均会安装65个应用;每一天里,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DVD;每一天发出的邮件有2940亿封之多,相当于美国两年的纸质信件数量,发出的社区帖子达200万个,相当于《时代》杂志770年的文字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__,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遗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__,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__,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