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1 题,选择题 4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1 题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 总统有控制议会的权力   B. 总统权力大于议会权力

    C. 行政权力高于立法权力   D. 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遇他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A. 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B. 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 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D. 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B.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这一认识客观上

    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C.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D.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A. 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

    B.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

    C. 亚洲的经济发展程度超过美国

    D. 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二者的最大差别是

    A. 对犯罪的惩处力度

    B. 惩处犯罪的效果性

    C. 对犯罪证据的采信

    D. 制定法律的出发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这表明

    A. 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

    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C. 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

    D.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 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 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 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 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 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C.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了。这表明

    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 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

    C.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

    D.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一大片”

    C. 独立自主

    D. “另起炉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合作社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19世纪30年代,其门徒还在美国进行了社会实验。这从侧面反映了

    A. 世界已连接为一体

    B. 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

    C. 大工厂制推广开来

    D.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A. 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 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 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 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这项措施的实施

    A. 促使俄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 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C. 促进了苏俄工业化的迅速开展

    D. 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即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

    A.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农业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C. 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D. 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7年8月,在浏阳河河底发现一块刻字石碑,部分碑文为:“奉宪批示严禁:浏阳县虽属滩河,货船既无阻滞,粮船何至难行,准出示严禁押差船户人等,不得籍运漕粮大堤毁坝毁车,致碍粮田灌溉,如遇滩浅之处自行淘洪前进,亦不准按粮派丁,故滋扰累,如敢不遵,定行拿案,严行重处。道光十四年(1834年)十月初三日示。”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浏阳明代实行“河长制”

    B. 浏阳政府重视河道管理

    C. 浏阳的农业在湖南领先

    D. 浏阳货船运输非常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这说明

    A. 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B. 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

    C. 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

    D. 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无论美国人对自由报以多么深的敬意,在制宪者看来,让中央政府为自由而受到束缚,以致不能去做那些需要它做的事(这些事包括保有能让自由得以繁荣的条件),并不明智。”由此美国

    A. 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 践行三权分立原则,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C. 开创两党制,避免一党专制独裁

    D. 推行人民主权原则,确保公民自由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成祖朱棣做皇帝的最初10年中,他和顾问们在编订朝廷实录时做了一系列修改,谎称朱棣为马皇后所生,因此他作为健在的最年长的嫡子应该在1392年被指定为太子,但因某些儒士顾问的干预而未果。还指出,他不情愿地对建文朝廷采取惩戒行动不是为了夺取皇位,只不过在履行《祖训录》的训示而已。这说明朱棣

    A. 要向后人表明自己夺权目的

    B. 要为国家修成一部信史

    C. 制造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依据

    D. 强调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A. 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 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 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 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监察制度的国家之一,自秦汉就开始有了专门的监察部门。它在西汉时叫“御史府”,东汉以后叫“御史台”,明清改称“都察院”。不论御史台,还是都察院,都是直属天子的独立部门。不但不受其他官员和部门的制约,反倒有权监督一切部门和官员……。何况历代王朝不但有监督官员的专门机构,也都有惩治腐败的严刑峻法,打击的力度也很大。朱元璋甚至规定凡受贿八十贯者,就要剥皮实草。然而腐败却并未因此有所收敛,反倒有“前赴后继”之势……。最后的结果,则是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不可救药的腐败中垮台。这几乎成了一个规律。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帝国的反腐倡廉治标不治本,也不可能治本。唯一可以指望的是道德。不可否认,正是由于道德的作用,帝国的官员才不至于腐败的全军覆没。

    ——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材料二  美国的建国者从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制衡体制,以防止某一分支的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美国没有建立统一的监察体系,行政的监督任务被分散到各个行政部门分别执行。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包括议会监督系统、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其中并没有设立专门负责行政效能监察的机构。在美国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基本是并重的,“好的政府就是高效廉洁的政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行政监督系统是如何发挥相互监督的作用的?

    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和美国监察制度的本质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成功解决了从古至今的诸多历史与现实问题。

    材料一  辽太宗为了统治属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生产类型的各族人民,建立了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和南面官(以其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蕃汉分治”的双轨制官僚机构。南面官依据“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制度)统治契丹人和共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军政决策权主要在北枢密院:“北枢密视兵部,南枢密视史部。”即元好问所说的:“北衙不理民,南衙不理兵。”

    ——摘编自刘本年《试论辽朝“因俗而治”的国策及意义》

    材料二  1937年2月,中共中央致国民党五属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了著名的“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其中,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在特区政府区城内实行普选的彻底的民主制度”:将“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等,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承认南京政府的领导地位。“八一三事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成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蒋介石为急于使红军出师作战,才同意红军改编和设总指挥部,并答应不派参谋长。1937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联合政府在延安正式建立,通过议会选举成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中国两个政权由尖锐对立转变为并存合作的局面。

    ——摘编自李荣武、范丽梅《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一国两制”》

    材料三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提出未的,由于香港问题的提前到来,使这一构想首先在解决香问题上付诸实现,并获得成功。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伟大构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摘自卢培琪《从香港回归的成功实践看“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蕃汉分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7年9月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合作局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国两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作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文学家又从而赞扬之。在16、17世纪的欧人眼里,国家的富强得靠海外事业的成败。个人冒险而到海外去奋斗的,不但可以发大财,且成为国王的忠臣、民族的志士和上帝的忠实信徒……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16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格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欧洲人对海外贸易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外政策的变化,并简要说明中西方的海外政策产生的直接后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