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量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下图为2006~2014年(预测值)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时期该地人口总数持续增长的年份是

    A. 2006~2008年 B. 2006~2010年

    C. 2006~2012年 D. 2006~2014年

    2.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实行了“全面二孩”的生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首先显现的效益是

    A. 环境承载力提高 B. “用工荒”的缓解

    C. 老龄人口的减少 D. 消费动力的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最明显的是(  )

    A. 1950~1960年 B. 1960~1970年

    C. 2000~2010年 D.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指新政策符合生育二孩的育龄妇女,2016年全国启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新增出生人口数量却相对有限。下图为我国2016年全国全面二孩政策目标人群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全面二孩政策的目标人群

    A. 农村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B. 城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C. 40~50岁之间的比重大 D. 农村目标人群小于城镇

    2.导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数量相对较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目标人群妇女总数少 B. 目标人群年龄结构偏老

    C. 目标人群文化水平高 D. 目标人群压力大收入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时期能够容纳的人口数量受当地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制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估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是变量,无法估算

    B. 环境人口容量固定不变或变化很小

    C.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土地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D. 可以用某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下表为某岛国人口数量的相关信息,能体现其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  )

    A. 30万、35万 B. 25万、30万 C. 45万、25万 D. 45万、35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为“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的统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是(  )

    A. 0.775% B. 0.95% C. 3.7% D. 0.88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

    A. 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 各年龄段死亡率是甲组小于乙组,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组小于乙组

    C. 所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都高于发达国家

    D. 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国家统计局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比上年度增加352万人。

    读表(单位:万人),回答下列各题。

    1.2011~2015年我国(  )

    A. 农民工总量增速在波动上升 B.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等于本地农民工

    C. 本地农民工的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 D. 农民工总量的增速慢于外出农民工

    2.导致我国本地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增速不同的主要原因有

    ①本地就业环境改善

    ②交通运输成本升高

    ③农业机械化得到发展

    ④外出生活成本提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位于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土地总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至2014年年底,黑龙江省人口总数为3 83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609万,占人口总数的15.9%。有关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总人口已经变为零增长。黑龙江省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外来移民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省份,但在近二十年里,人口呈加速流出状态。除辽宁和山东外,北京和天津成为黑龙江省跨省流出人口的主要流向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黑龙江人口大量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资源丰富 B. 经济快速发展

    C. 交通运输便利 D. 生态环境优美

    2.对近二十年里黑龙江人口状况的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①自然环境恶化→人口大量外迁→人口老龄化加剧

    ②人口大量外迁→育龄妇女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减缓

    ③经济发展滞缓→收入提高缓慢→人口外出务工经商

    ④人均耕地减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人口大量外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朝乾隆年间,约16.4万人迁移到新疆。以民户(主要从事粮食生产)为主,兼有商户、遣户(流放罪犯)、兵眷等,政府给予官方资(遣)送、租给农具、划拨土地、提供籽种、口粮等。下图示意该人口迁移的主要路径。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乾隆年间,移民新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经济收入 C. 文化交流 D. 政府政策

    2.迁移到新疆的移民,其迁入地主要是

    A. 军事重镇或者战略据点内 B. 河流两岸或者山前泉水溢出地带

    C. 地广人稀的盆地中央 D. 从东向西地域上连接外延地带

    3.大量移民对新疆的主要影响是(  )

    A. 产业结构调整 B. 旅游业快速发展 C. 生态环境改善 D. 社会治安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以我国东部某市760万手机用户为样本,统计的该地人口年龄数据。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新居民迁入,对该市人口状况的影响是

    A. 加剧迁入地老龄化 B. 提高了青壮年比例

    C. 提高迁入地死亡率 D. 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2.推测新居民迁入该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医疗卫生 B. 人口政策 C. 收入差距 D. 自然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④①   B. ④①③②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 美国   B. 芬兰

    C. 巴西   D. 印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 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B. 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

    C. 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 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

    2.2000~2010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迁入 B. 放开二胎 C. 出生率持续较低 D. 城市化水平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

    A. 出生率较高 B. 死亡率较低 C. 迁入率较高 D. 迁出率较低

    2.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

    A. 1953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 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

    C. 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 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表达了四个国家4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最快的是甲

    B.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乙

    C. 丙国正处于高增长阶段

    D. 目前丁国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2.按人口自然增长变化的一般规律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丙、甲、乙、丁

    C. 甲、丁、乙、丙 D. 丙、甲、丁、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口净迁移率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的省市是(  )

    A. 广东、河南、云南、北京 B. 北京、广东、河南、云南

    C. 北京、广东、云南、河南 D. 云南、河南、广东、北京

    2.甲、丙两省市人口净迁移率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资源状况

    C. 国家政策 D. 交通条件

    3.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B. 环境污染严重

    C.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 限制人口迁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

     

    材料二 2014~2015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

    (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

    (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

    (4)对比2015年预期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