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1 题,句子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对比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实用的移动端软件也应运而生,针对学生群体的多款作业软件也异军突起。因其强大的自动解题功能,受到学生的追捧。不少学生将“帮做作业”软件视为一种快捷的学习方式。

    材料二 “帮作业、大眼作业、作业通、问他作业、学霸君”……只要从手机应用商店搜索“作业”两个字,就能找到十几个解题的软件。“10个伙伴9个都在用;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作文搜索,高分作文随手拈来”。

    材料三 据一位初二学生小华说,他们班大部分有智能手机的同学都下载了这些作业软件,只要拿起手机对着题目拍个照,上传上去,快的话几分钟内就可寻求到最佳的解题方案。用软件来问作业也成为时下学生交流的时髦方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针对众多学生使用“作业软件”这件事,初三(1)班准备开展“作业软件使用利弊谈”班会活动,请你从利弊两个角度各陈述一条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赤壁》)

    (4)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5)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与朱元思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窒息(zhì)    凋谢(diāo)     濒临(pín)   春寒料峭

    B.要塞(sài)     俯瞰(kàn)     蒙昧(mèi)   自出新裁

    C.喝彩(hè)     衍生(yǎn)     宽恕(shù)   恹恹欲睡

    D.翘首(qiào)     屏息(bǐng)     禁锢(gù)    触目伤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B.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C.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D.围绕反对“四风”,重点整治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服务不主动、不贴心,纪律性不强,“为官不为”,上推下卸、殚精竭虑、办事效率低等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处错误,请找出错句并加以修改。

    ①由于雾霾肆虐,使空气净化器热销。②刚刚过去的一个月,空气净化器的月销售量达到近2000多台,销量增长很快。③大部分市民认为空气净化器不仅能改善空气质量,还能防止吸入甲醛。④但业内人士提醒,市场品牌很多,购买时还需多加比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麟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借用了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豪迈奔放,具有雄浑壮烈之美,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诗歌的这一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对比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鮑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夭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节选自《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3)鲍叔终善遇之____________    (4)及小白立为桓公____________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4.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的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管仲的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昆虫记》选段,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昆虫。

    在法布尔笔下,____________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____________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罗曼罗兰把他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时间都去哪儿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对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大脑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而且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幼时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③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记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时,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幼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趋向于成年人。

    ④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希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⑤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⑥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世界却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⑦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1.本文首段有何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2.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宋代朱熹写的《偶成》中有这样的诗句:“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请你根据上文知识就其原因进行科学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习题

    父与女(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着了件灰绸的皮袍。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头,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地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忽地一把拉住了我:“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地,自他的颈际一圈圈地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地顿足:“爸,车要开了。”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⑪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地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我那围巾上,自父亲颈际带来的雪花,开始消融。我那双手,立时麻痹般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⑫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改)

    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联系全文,说说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做简要的赏析。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爱、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地,紧紧地,缠在我的颈际。

    4.文章开头说“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生难忘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故事让作者终生难忘?文章结尾作者珍藏这条“黑毛绳的围巾”的举动又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记住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在寒风中陪你散步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哭的人,是这些人成为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或许生活的琐碎是如此不堪,但却是如此的真实而美好,他让你的内心慢慢回温,给予你继续热爱生活的勇气。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