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选择题 1 题,填空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A. 实行两党制

    B. 实行邦联制

    C. 采取联邦制

    D. 确立三权分立体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周一良说:“中国的祖先崇拜起源极早,古代人们祭祀求福的对象首先而且最主要的就是祖先。”这在很多出土的对祖先的甲骨卜辞和铭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里其实要证实的是

    A. 礼乐制的萌芽

    B. 宗法制的起源

    C. 分封制的形成

    D. 世袭制的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期间说:“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当时推动这一“桥梁”建立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两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

    C. 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重要事件是

    A. 辛亥革命胜利

    B. 五四运动爆发

    C. 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来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A. 采取暴力革命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农村包围城市

    D. 国共两党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历史悠久,完整的官僚体系运作模式基本上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哪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且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 隋唐三省制

    B. 宋代三司使制

    C. 元代的行省制

    D. 明代“内阁”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图一和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变化。此变化所反映的本质是

    A. 皇权不断得到加强

    B. 中央官员数量增多

    C. 大臣分工逐渐明确

    D. 丞相负责军事责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 雅典城邦

    B. 斯巴达城邦

    C. 罗马共和国

    D. 东罗马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

    A. 习惯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加下划线部分史实发生的历史因素是

    A. 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 没有形成一部真正民主的宪法

    C. 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们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是摘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部分目录,其中第3个子标题应是

    A. 同盟会的成立

    B. 国共第一次合作与北伐

    C. 日本对东北的侵略

    D. 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欢庆胜利的时刻,周恩来庄严宣告:“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起义成功”指的是

    A. 南昌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广州起义   D. 秋收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是一历史爱好者在贵州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为这幅照片选择一个主题词,你会选择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革命圣地延安精神

    D. 抗战胜利举国欢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世纪初期,翻译外来书籍盛行。其中对某书的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据此推断该书是

    A. 《新青年》   B. 《共产党宣言》

    C. 《人权宣言》   D. 《独立宣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潘孑农、刘雪庵创作了《长城谣》,传唱一时。下列是该歌词节选,它的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唤

    A. 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 国共合作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停止内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巴黎公社建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十月革命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海峡交流基金会于9月29日举办“2015大陆台商中秋节座谈联谊活动”,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致词表示:两岸关系“相合则旺,相离则伤,相反则荡”。两岸相合的关键在于

    A.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 提出“一国两制”

    C. 坚持“九二共识”

    D. 实现两岸文化交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    )

    A. 皇帝制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C. 郡县制   D. 三公九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1919年,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其中"亡羊"喻指

    A. 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

    B.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C. 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09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不得照抄原文),并结合所学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前30年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又有哪些具体表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