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

    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皇帝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 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 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 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 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 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 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 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 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新的权力机构的出现

    B. 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C. 清代丞相权力过大

    D. 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掉了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六国中最早和最后被灭掉的国家是

    A. 韩国燕国

    B. 韩国齐国

    C. 赵国燕国

    D. 魏国齐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魏晋时期修谱之风盛行,除了帝王将相的世系,一般宗族的家谱也受到广泛重视。这一时期形成这种风气的制度性因素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甲同学: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乙同学:唐朝开创的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丙同学:宋朝增设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分散了相权。丁同学:明成祖设立内阁,标志着内阁制的出现。

    A. 乙丙对,甲丁错

    B. 甲乙错,丙丁对

    C. 甲丙丁对,乙错

    D. 甲乙丙丁均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纪年方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按照干支纪年方法,1902年应该是

    A. 甲未年

    B. 丁子年

    C. 壬寅年

    D. 辛酉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上述材料最能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

    A.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继承权力和财产

    B. 具有“家国一体”的特点

    C. 宗族是管理国家的组织

    D. “天下为公”的局面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实行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诸侯位的应是

    妻室

    子嗣

    妻(正配)

    二哥(20岁)四哥(15岁)

    妾一(侧室)

    大哥(23岁)

    妾二(侧室)

    三哥(18岁)

    A. 二哥(20岁)

    B. 四哥(15岁)

    C. 大哥(23岁)

    D. 三哥(18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假使有一位秦朝高官,他每天的工作很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位高官是

    A. 太尉

    B. 丞相

    C. 廷尉

    D. 御史大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如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A. 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 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 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

    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

    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

    ①参知政事

    ②布政司

    ③县令

    ④节度使

    ⑤御史大夫

    ⑥内阁首辅

    ⑦军机大臣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③⑤④①②⑥⑦

    C. ②③④①⑤⑥⑦

    D. ⑤③④②①⑥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1)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士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年,就诏令中央和地方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四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指出上述前三则材料所体现的选官制度名称及各自选官的主要依据。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主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