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参加一个主题是“手机与我们”的演讲比賽,要求谈谈对手机及其相关产品、相关现象看法和思考。为了准备得更充分,你搜集了一些热点素材,总结了一些思考角度,概括起来有:朋友圈、移动支付、碎片阅读、低头族、直播、电信诈骗、游戏、自媒体。

    请你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组织这篇演讲辞,来呈现你对手机的看法和思考,帮助青少年更深入地认识手机及相关现象。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一则请假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新春佳节即将到了,越来越浓的节日氛围引来了我的思乡之情。本人想提前回家,从1月20日至1月24日请假4天回乡看一下父母,在节前尽一份儿女的意思,请领导批准最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某教师给高三学生列出的学习流程图,请把这个学习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警惕戒惧,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魄?请结合诗句赏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出自汉代才子司马相如之手的《长门赋》。司马相如本人也没有回避此事,他在序中如实交代:“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这就是后世文人津津乐道的 “千金买赋”的故事。

    古代文人创收的花样还有很多,除了传统的打赏、稿费,还可以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等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玩自媒体靠“打赏”获得酬劳,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汉宣帝赏赐王褒而来。

    B. 我国古代无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如王褒、司马相如等。

    C. 人们津津乐道的“千金买赋”的故事,说明古代文人“写软文”都是心照不宣的。

    D. 唐代已很流行稿费制,这样,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润笔"这条创收渠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谀墓受金”一词最早用在东汉蔡邕身上,为汉代已存在润笔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B. 文章以“打赏”“润笔”“写软文”等为例,介绍了古人玩“自媒体”获取报酬的方法。

    C. 司马相如在《长门赋序》中的如实交代,证明了作品是根据陈皇后的需要创作的。

    D. 唐朝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拿到巨额稿费一例,证明古代文人润笔很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为了拿到高额润笔,韩愈在墓志、碑文中就不会用那么多阿谀奉承之词。

    B. 汉代的一些词赋名家如贾谊、杨雄、张衡等都是朝廷从民间征招上来的“笔杆子”。

    C. 古代文人有时还直接“卖文”、代人“捉刀”、“卖版权”,这也是他们的创收渠道。

    D. 汉宣帝“第其高下,以差赐帛”,才子王褒、张子侨便因其文章文采飞扬屡被打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

    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完全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对环境的污染,例如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

    B. 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要注意地域特点。

    C.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分析。

    D. 材料四是议论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3.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凤姐见还有几个妯娌陪着女亲,自己便辞了众人,带了宝玉、秦钟往水月庵来.……净虚带领智善,智能两个徒弟出来迎接,大家见过。

    ……

    凤姐也略坐片时,便回至净室歇息,老尼相送.此时众婆娘媳妇见无事,都陆续散了,自去歇息,跟前不过几个心腹常侍小婢,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凤姐因问何事.老尼道:“阿弥陀佛!只因当日我先在长安县内善才庵内出家的时节,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那年都往我庙里来进香,不想遇见了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那李衙内一心看上,要娶金哥,打发人来求亲,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张家若退亲,又怕守备不依,因此说已有了人家.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定要娶他女儿,张家正无计策,两处为难.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也不管青红皂白,便来作践辱骂,说一个女儿许几家,偏不许退定礼,就打官司告状起来.那张家急了,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赌气偏要退定礼.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凤姐听了笑道:“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老尼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凤姐听说笑道:“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净虚听了,打去妄想,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希罕他的谢礼,倒象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老尼听说,喜不自禁,忙说:“有,有!这个不难。”凤姐又道:“我比不得他们扯篷拉牵的图银子.这三千银子,不过是给打发说去的小厮作盘缠,使他赚几个辛苦钱,我一个钱也不要他的.便是三万两,我此刻也拿的出来。”老尼连忙答应,又说道:“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凤姐道:“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老尼道:“这点子事,在别人的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只是俗语说的,`能者多劳',太太因大小事见奶奶妥贴,越性都推给奶奶了,奶奶也要保重金体才是。”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

    ……

    一宿无话。至次日一早,便有贾母王夫人打发了人来看宝玉,又命多穿两件衣服,无事宁可回去.宝玉那里肯回去,又有秦钟恋着智能,调唆宝玉求凤姐再住一天.凤姐想了一想:凡丧仪大事虽妥,还有一半点小事未曾安插,可以借此再住一日,岂不又在贾珍跟前送了满情,二则又可以完净虚那事,三则顺了宝玉的心,贾母听见,岂不欢喜?因有此三益,便向宝玉道:“我的事都完了,你要在这里逛,少不得越发辛苦一日罢了,明儿可是定要走的了。”宝玉听说,千姐姐万姐姐的央求:“只住一日,明儿必回去的。”于是又住了一夜。

    凤姐便命悄悄将昨日老尼之事,说与来旺儿。来旺儿心中俱已明白,急忙进城找着主文的相公,假托贾琏所嘱,修书一封,连夜往长安县来,不过百里路程,两日工夫俱已妥协.那节度使名唤云光,久悬贾府之情,这点小事,岂有不允之理,给了回书,旺儿回来.且不在话下。

    却说凤姐等又过一日,次日方别了老尼,着他三日后往府里去讨信。

    ……

    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老尼达知张家,果然那守备忍气吞声的受了前聘之物。谁知那张家父母如此爱势贪财,却养了一个知义多情的女儿,闻得父母退了前夫,他便一条麻绳悄悄的自缢了。那守备之子闻得金哥自缢,他也是个极多情的,遂也投河而死,不负妻义。张李两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自此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地作为起来。也不消多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月庵的出家老尼竟通过贾府做包揽诉讼的事,她想通过王夫人的关系托贾政修书长安节度使,却先找王熙凤商量以探口风,可见她与王熙凤的关系不一般。

    B. 王熙凤说:“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既表明了过去王夫人也曾经插手过类似的事情,同时也引出下文老尼转而求她的情节。

    C. 远离尘世的尼姑插手世间纠纷,簪缨之家的女子包揽诉讼,地方军政长官徇情枉法,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恶浊。

    D. 王熙凤说自己“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表明了她不惧鬼神、独断专横的性格特点。

    2.小说节选部分表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凤姐“因有此三益”,便决定在水月庵“再住一日”,表现了王熙凤圆滑世故、八面玲珑的性格特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也有类似的人物特点描写情节。试比较两处对王熙凤的描写,分析其表现手法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攽、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宗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时京已老,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 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B. 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C. 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D. 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部是古代官署,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

    B.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 知制诰是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后为官职名。制诰,是帝王所下文告及命令的统称。

    D. 枢密院是五代至元的最高军事机构,宋设枢密与“中书”分掌军政大权,号称“二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冯京从小就很出众,英俊豪迈卓尔不群,他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以致依仗皇宫的权贵张尧佐都想把女儿嫁给他。

    B. 冯京坚持己见,敢说敢做。在新旧党争中,他多次与王安石论辩。后来,有人拿安石密信告发,神宗得知安石与冯京不和,对冯京信任有加。

    C. 冯京恩威并重,声名远播。茂州夷人叛乱,冯京率部追击,夷人溃败投降。他奏请朝廷对夷人不咎既往,施加恩惠,让夷人很是感动。

    D. 冯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河东三州军备废弛,官吏都受到处罚。冯京虽已离任,但上章弹劾自己,希望朝廷依法追究,以儆效尤。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2)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_______ , 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杭州的一场传统竹制技艺沙龙活动中,(   )。做这样的作品,是对传承人技艺的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竹子质地没有玉石坚硬,很容易雕烂,没有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本领难以完成。这是一次技艺的展示,更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演绎。非遗之所以能够传到今天,是因为后一代匠人都不甘让前人的技艺在自己手中耗损掉,他们守住了一门手艺的初心,他们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但每件作品背后都映照着一个专注、     的身影。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永不会褪色的价值。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例,虽然有些出版机构还用它出版线装书,但数量已经不多了,传统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让位给铅印技术和激光照排。然而,如果我们了解雕版印刷术的发展历史,会从中得到丰厚的精神资源,它值得现代人学习。比如福建建阳,当初这里是      ,没有任何优势,然而,建阳人      利用嫩竹做纸,除了印制大开本书外,还开发了大量口袋书,印制通俗小说、蒙学读本、医方等,打开了市场。当地多山,交通是一个难题,当地人就在水路上做文章,开辟了新的运输渠道。当年建阳雕版印刷业的辉煌之道,让人感受到的正是这种因地制宜、      ,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追求,这在今天同样值得借鉴。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时代如何,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B.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价值是永不会褪色的。

    C. 无论时代如何,文化遗产背后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价值永不会褪色。

    D.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遗产蕴含着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是永不会褪色的价值。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来自四川的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雕出一对华表,在一双筷子上,让人印象深刻。

    B. 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C. 有位来自四川的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让人印象深刻,他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

    D. 有位竹簧艺术非遗传承人,来自四川,他在一双筷子上雕出一对华表,让人印象深刻。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心无旁骛    穷乡僻壤     因地制宜    与时俱化

    B. 坚贞不渝    穷山恶水     因势利导    自出机杼

    C. 心无旁骛    穷乡僻壤     因势利导    自出机杼

    D. 坚贞不渝    穷山恶水     因地制宜    与时俱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