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8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8 题
  1. 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   )

    A. 人口自然增长率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的迁移

    2.A阶段的人口模式是(   )

    A. 高-高-低 B. 高-低-高 C. 高-低-低 D. 低-低-低

    3.据国家统计局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统计,2008年全国总人口13.28亿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其中65周岁及以上为1188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由此可知,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

    A. 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 B. 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C. 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D. 非以上人口增长模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反映的特点一致的一组是(   )

    ①印度  ②法国  ③巴西  ④英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是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表中显示人口跨省流动的大致空间特征是(   )

    A. 农村到农村 B. 农村到城市 C. 城市到城市 D. 中西部到沿海

    2.表中人口跨省空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条件 B. 自然灾害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①②③④示意图反映了世界上一些国家近年来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是(   )

    A. ①日本②美国③俄罗斯④德国 B. 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C.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日本④美国 D. 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②人口迁移 ③人口的出生率 ④人口的死亡率 ⑤经济发展水平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B. 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C. 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D. 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2.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正确的是(   )

    A. 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B. 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C. 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D. 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王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由,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组合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环境人口容量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A. 资源蕴藏数量 B. 科技发展水平 C. 人口消费水平 D. 地区开放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半湿润沙地水资源可承载65万人口,耕地可承载人口为42万,森林可承载人口为76万,矿产资源可承载人口为118万,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 65万 B. 42万

    C. 76万 D. 118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②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  ③P为环境承载力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图中反映了(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②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③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④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

    A. 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 推广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 提高粮食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某国从2010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9年新生人口的80%,则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

    A. 2010年 2028年 B. 2010年 2075年 C. 2028年 2075年 D. 2075年 2028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文化区和绿化区 B.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C. 行政区、住宅区和绿化区 D. 工业区、行政区和旅游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

    ①距离市中心远近  ②交通运输通达性 ③种族、民族与宗教团体 ④收入与知名度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某城市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投资商在该城市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说法:①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  ②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③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④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正确的(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四幅城市示意图,布局合理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07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等九个城市)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读武汉城市圈范围图,回答组成武汉城市圈的九座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该图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

    A. 60年代初期 B. 70年代中期 C. 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

    2.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约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图

    材料二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我国国意义的新区,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下图为雄安新区图。

    (1)上图中,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远大于拉萨,说明拉萨环境人口容量更小的主要原因。

    (2)图中箭头表示北京周边省区农村人口流向北京。说出这种人口流动对北京有何影响。

    (3)图中B为重庆,重庆与拉萨相比,纬度大致相当,但自然环境差异大,形成它们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省会石家庄与雄县相比,石家庄服务范围较________,提供服务种类较   。可见城市与其提供的职能关系是              

    (5)雄安新区的建设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影响其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有      

    (6)说出设立雄安新区对北京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学校开展了“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的课题研究。下图为该校学生绘制的城市土地利用示意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研究报告。)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远景规划”研究报告:

    (1)“辨身份”。甲、乙、丙中表示住宅区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做参谋”。王同学的父母打算在①、②两地在建楼盘中选购住宅,①②地中地价较低的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①②两地中购物方便的是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当代表”。该市准备在③地规划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园。作为学生代表,请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不合理性。

    (4)“谋发展”。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将不断向北发展,试阐述向北发展的可行性。

    (5)“定目标”。为打造“生态宜居”的新城区,该市应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甲,分别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975~199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995~200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甲、图乙,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会导致什么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