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 题
  1.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A. 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 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 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 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呕心沥血,写了大量著作。据任世江先生统计,收录在《毛泽东选集》中的158篇文章中,有112篇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这些著作中最能代表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论述的文章是

    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论持久战》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W.C丹皮尔说:“当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的高傲地位上推下来,牛顿把天体现象收服到日常习见的机械定律管制之下的时候,许多构成整个神意启示理论基础的默认假设,恰好也遭到了破坏。”这段话表明

    A. 文艺复兴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天文学与物理学的进步颠覆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C. 哥白尼否认了人类万物之灵的高傲地位

    D. 科学的进步拓展了人们的心理视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9年因“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A. 托尔斯泰

    B. 雪莱

    C. 贝克特

    D. 巴尔扎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这一记载

    A.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 表明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 体现古人对火药材料的认知

    D. 反映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A.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 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 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 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B. 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 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 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代一大儒与弟子有这样一段对话。弟子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这一段对话的大意是,人的成长需要做到

    A. 克己复礼

    B. 格物致知

    C. 发明本心

    D. 知行合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位明末清初的浙江大儒说:“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这一观点

    A. 是对西方法学理论冲击的反应

    B. 实质是儒学法律思想的返本和再造

    C. 体现出外儒内法的时代特点

    D. 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先后创立了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重要基础。这一理论成果的取得除了进一步定量实验外,还综合了以下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A.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C. 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 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的研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

    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

    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

    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加试题)1922年,李大钊的一篇演说稿写道:根据马克思的学说,“在资本主义发达中,产生了一种新势力。这种新势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发生,恰如鸡子在卵壳里发生一样。……打破卵壳,是革命的现象;打破这资本主义的制度,也是革命的现象。有些人,愿意进化而不愿革命,‘但是我们也要知道,革命乃是我们更大的途程’。”这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的视角

    A. 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B. 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分步实施

    C. 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人类客观地观察社会发展历史的工具

    D. 突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如何实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评价)

    出处

    霍光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劣迹:“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汉书》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辛德勇《海昏侯刘贺》

    A. 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

    B. 刘贺因“狂乱无道”劣迹被废黜

    C. 刘贺成为霍光宫廷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D. 刘贺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与这种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 《日出•印象》

    D. 《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古希腊某著名学者对于自然地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这说明该学者

    A. 否定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B. 彻底否定了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主张认识自己,研究自我

    D. 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青年》第五卷曾有人发文称:“单换一块共和国招牌,而店中所卖的,还是那些‘皇帝御用’的旧货,绝不谓革命成功。”为此,先进知识分子们大力提倡

    A. 中体西用

    B. 反对旧道德

    C. 君民共主

    D. 联俄联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尖锐

    C.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得到反映

    D.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成立于1897年的时务学堂坚持以“报国、御侮、创新”为宗旨,“提倡新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外,体用兼赅”的新人才。据此可知,时务学堂

    A. 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

    B. 主要培养新型实用人才

    C. 寓救亡之义于维新之中

    D. 为变法成功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美国学者孟德卫认为:“在18世纪的法国,没有神圣启示的儒学,作为一种令人赞赏的哲学被反基督教的启蒙思想家接受。信奉自然神论和开明专制的中国君主成了启蒙思想家向欧洲宣传的极好典范。”这表明

    A. 中国制度符合启蒙思想家的设想

    B. 启蒙思想家吸收了儒学合理成分

    C. 中国已经成熟实施开明专制制度

    D. 启蒙思想和儒学有共同的价值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89年邓小平对美国总统老布什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但匆匆忙忙地搞不行。美国有一二百年搞选举的经验,如果我们现在搞十亿人的选举,一定会出现与‘文化大革命’一样的混乱局面。”邓小平认为

    A. 国家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基础

    B. 坚决反对在中国实施全民普选制

    C. 中国暂时不具备实施普选的条件

    D. 社会主义目标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下列作品与这段文字材料反映的风格一致的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格尔尼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开展了武装斗争

    B. 都主张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C. 都实现了国共合作

    D. 都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陈旭麓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材料意在说明

    A. 思想觉悟迟滞于政治觉悟

    B. 社会变革没有真正出现

    C. 民族危机引起了思想变化

    D. 民族意识觉醒比较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君子”一词习见于先秦典籍,然其涵义或指诸侯,或指国君之子或贵族,……多指社会地位而言。孔子则从道德立场赋“君子”一词以新义,以“君子”指德行高洁之士,鼓励学生修德以取位,成为“修己以安百姓”的君子。这体现了孔子

    A. 蔑视权贵与礼教   B. 对文化传统的因袭与创造

    C. 开创文化新格局   D. 积极倡导社会等级的变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近代史上,对儒家思想冲击最大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 重视规则和秩序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强调变革和法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孙中山曾在为英国报纸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他理想中的中国:“余……欲用一种制度,使国民对于国事发生直接之兴趣,愿全国人民皆享受其生产之结果。余更愿国家对于直接管辖之税源,得到其所产利益之全部。”这主要表明

    A. 孙中山推崇英国式政治制度

    B. 孙中山主张缩小贫富差距

    C. 孙中山致力于中国民生建设

    D. 三民主义思想开始被实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清朝官员认为: “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这反映出当时

    A. 留美幼童易受西方文化影响   B. “中体西用”思想普遍流行

    C. 人才培养模式不合中国国情   D. 传统儒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中国人开始对古老中国的传统观念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并使中国的文化精神为之一变。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反省从没有如此深入过,而同时引发的社会影响也从未如此广泛过……触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更为广泛、更为深入。

    ——《复兴之路(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1)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一概括其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有何变化。

    (4)据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