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 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 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C.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 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保司法独立

    B. 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

    C. 提高法官的地位

    D. 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13世纪元朝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起,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在将西藏纳入统一国家的前提下,还采取了“因俗而治”“因事而治”等特殊的政策,在行政建制和治理方式上,采取与全国其他地方有所差异的政策。材料意在强调

    A. 西戴自治区成立于建国之前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

    C. 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渊源

    D. 元朝宜政院是自治制度的雏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许倬云在《大国霸业的兴衰》中写道:“地方绅士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自己的理念,他们的立场多偏向君主立宪,对于革命并不完全同情。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由于他自己是个边缘人物,无法接触,更别谈动员这些力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孙中山忽视了地方绅士的力量   B. 地方绅士的立场决定革命成败

    C. 辛亥革命缺乏地方绅士的支持   D. 清政府得到地方民众广泛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对于党务报告之决议案》指出,“今后本党应力求在乡村社会力量之发展。过去本党组织仅偏重城市而忽略乡村,致广大农民群众易为异说所乘。今后亟应以乡村为发展组织与宣传之主要对象,于乡村社会中深植本党之势力……而使违犯主义之思想无从流布于社会。”决议表明国民党

    A. 调整作战方针应对抗战形势变化

    B. 在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立场上倒退

    C. 改变了忽视人民抗战力量的立场

    D. 对敌后战场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歼敌人数,毛泽东在给国民党军政部和中央日报社的捷报中称:歼敌万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综合各方资料考证认为歼敌千余人;台湾学者依据日军方面的材料得出歼敌两三百人的结论。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毛泽东之说因为技术局限而不真实

    B. 毛泽东之说出于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C. 台湾学者说法最具可靠性

    D. 后人无法确认年代久远的史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 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 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C. 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D. 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A. 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 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 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 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B. 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C. 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 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 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 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

    C. 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

    D. 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几乎从汉以后的帝王都有起居注,汉时,在位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讲:“古之人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记注之职,其来尚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 史书具有借鉴和制约皇权的作用

    B. 皇帝注重修史并反复修改和润饰

    C.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不同

    D. 皇权开始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 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B. 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

    C. 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D. 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该学者所研究的“制度”在实行之初

    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导致重文轻武风尚的形成

    C. 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D. 加剧了官僚的腐化和堕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94年10月,西方某报刊发表评论:“日本是披着文明皮面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下列史实中最能反映上述评论的是

    A. 在丰岛海面日军不宣而战进攻清军

    B. 出兵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

    C. 在旅顺屠杀和平居民

    D. 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力不得不重。”这表明(   )

    A. 内阁取代丞相   B. 六部参与决策

    C. 君主专制加强   D. 内阁独揽大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A. 开启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B. 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 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 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

    C. 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 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

    A.西欧欧各国已摆脱美国的控制               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

    C.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               D.联合国成为中国反霸斗争的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的创造性,并且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古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

    A. 设立公民大会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成立五百人会议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俄国二月革命后,普列汉诺夫写道:“我们社会主义者确定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框架内容容纳不下现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那时候资本主义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社会主义。但是对于俄国来说,这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事。”据此,普列汉诺夫认为二月革命后

    A.布尔什维克党应该大力发展俄国经济

    B.俄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是可以合作的盟友

    D.俄国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的名义直接出兵朝鲜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不热津斯基在其著作《大棋局》中描述:“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下列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A.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 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 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矛盾作出正确判断;

    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

    ③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以上材料均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现代化模式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外商战”和“对内振商”的内外夹击下,商人主导了1904~1911年间的“收回利权运动”和1905年的抵制美货运动。1910年,日本和美国的实业团主动向中国商会提出访华要求,并经中国商会的邀请来华访问。1915年,中国实业团开始了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实业界人士为主、有组织的走出国门的民间经济外交活动。北洋政府认为中国实业团访美“虽系国家交际上应有之酬酢,亦国民外交上难得之遭逢。”在抵制“二十一条”活动中,商人团体上书北京政府,宣布“举国商民誓不承认”。巴黎和会期间,民间经济外交迫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基于主动参与外交的价值认同,上海成立了“中华民国全国各界联合会”。

    ——摘编自于文浩《近代中国民间经济外交观念的发展演变及特征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封锁,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简称贸促会)于1952年5月应运而生。1956年4月,国际商会亚洲与远东事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会议委员会邀请了台湾商会代表,贸促会副秘书长舒自清向会议提出抗议,并且决定不参加会议。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贸促会已同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以及亚非等国建立和发展了民间贸易联系,同意大利、智利、奥地利的有关组织相互在对方首都都设立了商务代表处。与此同时,中国贸促会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会或工商会,同已与中国建交各国的贸易团体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商会“继续为国家的外交、外经贸战略服务”。

    ——摘编自成亚曼《新中国商会外交的特点与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初年民间经济外交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民国初年的民间经济外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商会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