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句子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乃尔是过与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苟以天下之大

    C. 其制稍异于前   D. 具告以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吾得兄事之   B. 左右欲刃相如

    C.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D. 雨泽下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 暮去朝来颜色故

    C. 余稍为修葺   D. 至于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凭借这信心,我们能够将我们国家刺耳的争吵声,转化为歌诵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乐章;凭借这信心,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挣(zhēng)扎、一起为自由奋斗。

    B. 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向外突发,与大自然的乐趣和艺术的奔放融合在一起,当这种悦乐为阳光所萦(yíng)绕,为音乐所振奋,为带圆柱形门廊的体育馆所珍藏时,该是怎样的情景呢?

    C. 他蜷(juǎn)缩在绳绑里,一阵惊惶和痛苦的抽搐散布到他脸上每一根经络,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D. 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搞清事实的真相,才有可能不辱于祖国所赋于我们的伟大使命。在这种时刻,如果怕冒犯各位的尊严而缄(jiān)口不言,我将认为自己是对祖国的背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的文人历来有出游的嗜好。[甲]李白的狂放,除去金樽对月“将进酒”,就是仗剑浩歌“行路难”;而在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途中,大诗人陆游肯定会有不同于“铁马冰河”的全新感受。相对于逼仄的书斋来说,外面的世界缤纷浩阔,“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又是何等的令人神往!

    [乙]于是,他们打点一下行装,收拾起几卷得意的诗文(那大抵是作为“行卷”走后门用的),洋洋洒洒地出门了。[丙]一路上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把诗文留在哪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些彬彬弱质的文人肯定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要消磨在旅途中,而驿站,便成了他们诗情流溢和远游行迹的一个汇聚点。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是   B. 逼仄   C. 打点   D. 洋洋洒洒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年都有名人离世的消息,但李咏的突然离开似乎格外令人震惊和难过。这或许不仅因为他有极高的国民度——那些年带给全国观众那么多轻松和快乐,还更是对他英年早逝的惋惜。

    B. 古人在写诗过程中常常倾注颇多心力在一两个字上,这一两个字常常使诗歌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产生出来。

    C.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D.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因此必须要防止“精神懈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

    (问题语段)榜样常能给人以激励。有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的领导人物的带领下,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反驳:①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的领导人物,目标就会轻而易举的实现。

    ②你认为有了优秀领导就一定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达成目标吗?

    (问题语段)现在社会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岁月里的空心菜

    罗张琴

    正午,与一老妇人错身而过。老妇人怯怯放下肩上那副担子,取下脖颈间那条已然被汗水浸透的毛巾,擦了擦脸叫住我:“女俚,买把空心菜?”她拧开土箕里的矿泉水瓶子,却并没有将水倒进干渴的嘴里。她用手掌托着水,均匀仔细地洒在一把把整齐码好的空心菜上,咂摸了一下嘴,“看,很新鲜。”细细的茎,嫩嫩的叶,是长在菜园里水灵蔬菜的模样。关于故乡南山岭的记忆瞬间在我的眼前呈现。

    南山岭不是岭,它是我们村的一处菜园子。菜地边,散落古树若干,一如保家卫国的士兵。大人荷锄劳作,孩子穿梭嬉戏于迷宫般的阡陌。傍晚,远山如黛,我与姑婆坐在院中那棵长满绿意的葡萄架下,撕南瓜藤,摘肥胖甜嫩的花生。那种用柴火、铁锅、茶油翻炒出来,盛在粗瓷碗里的空心菜我竟是许久没吃到了。

    母亲也种过空心菜,她做的空心菜极好吃,父亲却不买账。母亲直到最近才明白,父亲恼的不是她本来炒得极好的空心菜,而是与空心菜有关的岁月。

    父亲六岁不到,他母亲就病逝了;爷爷常年在外唱戏,亲情寡淡。是父亲的姑姑、我的姑婆收留了他。他跟着守寡的姑婆艰难漂泊,靠姑婆沿街卖煎饼果子和出售手工刺绣物品维持生计。

    生活的苦不算苦,最使姑婆和父亲屈辱的是,总有些牙尖嘴利的乡野妇人,一口一声“空心菜”“小空心菜”地叫唤他们。唤人空心的缘由,大概是:指姑婆无子无根、无家无业,父亲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吧。姑婆从此对空心菜敏感,也不让父亲吃。

    姑婆有回听戏,唱的是《封神演义》。被挖心的比干当时并没有死,却在听到卖无心菜的老婆婆说“菜无心可活,人无心即死”后倒地身亡。姑婆觉得这无心菜就是空心菜。空心菜的确是无根可活的,一截被掐断的苗栽进土里,不几天,便风姿绰约。几千年了,它一直空着心,从田垄上走过,向着岁月的方向,昂起头。姑婆突然觉得空心菜一样的人,也可以努力活得更好。

    一个男人晓得姑婆所有的好,娶她进门。姑婆说服姑公,带着父亲回白沙老家。姑婆说,白沙有千年的祖宗,不变的血脉,回去,才有根。大队给父亲分了田,姑婆也有了属于她的南山岭。她在菜园里种了许多菜,当中居然就有空心菜。之后,父亲在宗族祠堂里拜堂成亲,给孩子上谱……一个家慢慢枝繁叶茂起来。

    20世纪80年代,父母住在厂里职工宿舍,母亲在厂子仓库后头辟了一方菜园。繁殖快的空心菜顺理成章成了母亲菜园的主角。父亲本是反对的,但也无法辩驳,空心菜一吃就是好几个夏天。暑假的一早一晚,我和弟弟们跟着母亲去菜园掐空心菜。父母上班后,我一个人拎着小桶子,举着小脸盆,在水龙头下,一遍遍将空心菜清洗干净。沾着水的空心菜躺在白色搪瓷盆里,那模样儿好看极了。那个时候,父亲是平静欢喜的。他时常对着母亲一脸温润地笑,总忍不住腾出一只手来,摸摸我们的小脑袋瓜子。

    一场车祸将父亲对空心菜的隐忍暴露无遗。也是夏天,在县上买了房的父亲心情好,摩托车开得快了些,出了车祸。好在父亲戴了头盔,命大。医生准许父亲不再吃流食的那天,母亲特意熬了半只猪脚。母亲说,那一天,父亲的吃相将她吓坏了,转眼间一锅子猪脚见了底。一连几天,父亲拒绝母亲带来的空心菜,只将所有大荤狼吞虎咽剿灭一空。母亲惴惴不安,其实她忽略了重要的一点,父亲好久没吃过这么隆重、纯粹的荤了。病中的父亲,理直气壮地狠狠解了一次馋。

    海角天涯,心安即吾乡。这株曾被人唤作“小空心菜”的男人,大难不死,还置下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家业,是父亲的南山岭。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贴近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心有戚戚,恨不得把老妇人这两土箕菜全部买走。我从老妇人的土箕里买了两把空心莱,老妇人谢过我,挑着菜转身向前走。我盯着她的背影出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

    (选自2018年4月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理解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3.结合全文,理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南山岭”这句话的内涵。

    4.文章以“岁月里的空心菜”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的意义

    楼宇烈

    ①今天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舒适,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当一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反而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在机械工业时代,人们就提出来:人不要沦为机器的奴隶。现时我们已经跨越了机械时代,到了信息时代,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就是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而现在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异化”总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它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以史为鉴”并不只是为了掌握知识,根本的问题是要把握人类的精神。  

    ②科学家的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自然科学的研究者,首先要有很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还需要有合作的精神。对于一个人来讲,最大的束缚就是名缰利锁。如果能够冲破名缰利锁,他就能够眼界开阔,心胸豁达,也能和别人合作默契。北大校长马寅初曾撰联:“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样开阔的胸襟,必定要以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底蕴才有可能,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

    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教育里,这个问题就是一个人的治学态度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养,而今天的人学习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瞧,我知识多广博,我多能耐”。这就是所谓“为己之学”和“为人之学”。最根本的当然是“为己之学”,实际上也就是“为人之道”。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是看你自己,关键是修养的问题。用一句话来讲,就是外因还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④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人文学科主要指文、史、哲。文既包括文学,也包括艺术,甚至还包括语言;史当然是指历史了;哲,广义上讲也包含了宗教。所以,文学、艺术、历史、宗教、哲学都属于人文学科,是以培养做人为目的的。我们现在加强文化教育,增加了人文的内容,这不仅仅是现象上的东西。人文的意义不是要人们多学一点历史知识,会背诵几句唐诗、宋词,而是要从中体味人生,陶冶性情。人生既是渺小的,又是伟大的,生命既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人类就是这么一个矛盾体。我们可以改造世界、创造未来,可以把人送上天;可是自然一发威,我们又无法抵御。所以我们要通过人文来体味人类的伟大与渺小,体会人生的短暂与永恒,树立与天地共生共存、与古代圣贤并肩并进的志气,这才是根本的。

    1.下列观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 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给人们的思想、精神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可能面临非常大的危机,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要把握住人类的精神。

    B.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异化”是与物质生活联系在一起并促使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

    C.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异化”使得人越来越被自己所创造的环境和创造物所制约,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也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D.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很可能成为信息的奴隶,这一切也就是哲学上讲的 “异化”。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只要具备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怀,就一定能和别人合作默契。

    B. 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不同的,古之学者为了别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今之学者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

    C. 自然科学的研究者,要想冲破名缰利锁,人文修养对他的科学研究也是有一点帮助的。

    D. 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完美的人,虽然提高自己的修养是关键,但也离不开外因的作用。

    3.纵观全文,为什么“我觉得素质教育中很有必要加入一些人文学科的内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论

    [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①,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②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③,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④。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⑤之虐,不如孝公⑥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威公:即齐桓公,这里改“桓”为“威”,是宋人为避宋钦宗赵桓名讳的缘故。②竖刁、易牙、开方:齐桓公宠幸的三个近臣。管仲死后,这三个人共同专权。桓公死后,诸子争位,竖刁与易牙等杀害群臣,立公子无亏,太子昭奔宋,齐国因此发生内乱。③四凶:旧传共工(古代的世族官)、罐兜(人名)、三苗(古族名,这里指其族首领)、鲧(人名)为尧时的四凶。④少正卯:春秋时鲁国人。⑤灵公:晋灵公,晋文公之孙。 ⑥孝公:齐孝公,齐桓公的儿子公子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秋          攘:排斥

    B. 其祸蔓延,讫简公                 讫:至,到

    C.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     絷:拴,系,捆住

    D.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逆:违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①仲之疾也,公问之相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 ①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 ①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②作《师说》以贻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B. 这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

    C. 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D. 全文析理精细,反复对比,层层深入,笔锋流畅犀利,见识独特,很有说服力。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2)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3)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

    夜将半,南望书所见

    [清]黎简

    乍冷初冬密云黑,忽惊万丈曙霞红。

    远知何处中宵火,低拜前头北海风①。

    五岭三年千里内,多时十室九家空。

    已怜泪眼啼饥尽,更使无归作转蓬。

    (注) ①《后汉书·儒林传》:“时县连年火灾,(刘昆)向火叩头,多能降雨止风。”北海风,北面来的海风,因时在冬天,故成北风。

    1.本诗________一语暗示出五岭一带百姓处境的悲惨,一个________字显示了作者的立场,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2.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4)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近年来,“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其实,这个词条跟佛教没有直接关系,它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一部分秉持“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怎么都行,看淡一切”生活哲学的青年。如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多走两步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也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支持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

    针对“佛系青年”的生活哲学,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