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李零在《绝地天通:研究中国早期宗教的三个视角》中谈到:“中国礼仪的特点是,它既拜神,也拜人,早期是拜‘天、地、祖’,晚期是拜‘天、地、君、亲、师’。总趋势是‘天、地’淡出,下降;‘祖’变成‘君、亲、师’,上升。”由此可见,中国的礼仪

    A. 没有任何宗教色彩

    B. 程序日益繁琐复杂

    C. 宗法观念日趋淡薄

    D. 日益重视人伦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该论述

    A.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B. 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

    C. 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D. 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

    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D. 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依法治国的方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共产党宣言》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使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尽可能快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提出这样的理想反映了( )

    A. 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强烈愿望

    B. 人们不满资产阶级领导的工业革命发展的速度

    C. 马克思已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领导人

    D. 马克思指明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学者M·卡瑞曾指出:“《十二铜表法》从未被废除过,实际上它的一些条款一直实施到罗马历史的结束。作为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条不紊的法律而不是停滞不前的公社法律。”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 其条款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

    B. 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 其内容全面完整,无需修改

    D. 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这篇文章应发表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雅典规定:“债权人有权拘禁无法偿债的债务人60天,在此期间债权人须连续三次于市集日将债务人带到审判官前,若仍无人替债务人还账,则债权人有权将债务人砍成块。”这些规定

    A. 说明了公民政治权利得到保护

    B. 揭示了人身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C. 体现了对财产权利的极度重视

    D. 蕴含着人文精神的逐渐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材料最能说明商朝时期

    A. 宗法制度影响很大

    B. 分封制度有待完善

    C. 神权观念十分浓厚

    D. 内部权力争斗激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B. 秦行郡县的目的是“行其大公”

    C. 秦灭六国是历史的进步

    D. 反对实行君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有

    ①皇权至上

    ②三公九卿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牵制

    ③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④郡守、县令均由朝廷任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武帝时期划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 征收地方赋税

    B. 管理地方行政

    C. 监察地方政治

    D. 掌管地方军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代历史学者赵翼说:“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A. 是统治阶级权力争斗的结果

    B. 是皇权对议政处的妥协

    C. 结束了议政王大臣的统治地位

    D. 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566年,英国女王针对下院经常反驳政府的提案这一情况说道:有些问题无须下院“摇唇鼓舌”,“上帝不会允许你们(指下院)的自由成为我们的枷锁”。女王因此很不愿意召开议会,在位45年仅召开10次。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B. 责任制内阁遭到了破坏

    C. 市民阶层已主宰了议会

    D. 议会权力重心移到下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A.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B. 实行代议制民主

    C.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D. 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地方民众与基督教会之间的冲突)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

    A.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 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17年4月,国务院在复众议院的咨文中表示:“下级审判厅法官所为判决,只须在法律范围以内,纵使误解法令以至判决不当,亦不能遽加以处分……此为绝对之原则。”“绝对之原则”指

    A. 三权分立

    B. 主权在民

    C. 司法独立

    D. 民主共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情所应有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这反映出

    A. 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 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

    C. 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 李宗仁等主张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我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 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

    C. 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

    D. 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抗战胜利的代价》一书中写到:“当日军登陆成功后……(日军)主力部队,应指向太仓地区,该方面为中国军队侧翼,且兵力薄弱,日军可由该地区直趋京沪线,截断中国军队主要补给线,或可达到击灭大部分中国军队的目的。”材料反映的这场战役,对中国的影响是

    A.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C. 为整个抗战争取了时间

    D. 成为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辛亥革命在许多细节上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不包括

    ①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③都对社会发展有进步意义

    ④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依据他的观点,对十月革命的意义理解最恰当的是

    ①是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针对皇帝强烈地反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告诉皇帝说:“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 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 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 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政治民主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其著作《罗马法的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三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的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告诉法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罗马帝国“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这句话?

    (3)材料三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惠,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政治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论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