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波兰布热金卡电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

    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奥斯维辛大约有12000名居民,距华沙120英里,地处被称为摩拉维安门的山口的东头,周围是一片沼泽地。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作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节选自必修一《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罗森塔尔)

    材料二: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中华民族这段历史的血色记忆成为世界记忆,“申遗的成功成为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近年来,南京大屠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仅在2017年,就有26万余外国人来到纪念馆参观,在纪念馆的留言本上也留下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字。

    “这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应该被世人铭记,并且以后不能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加拿大圣托马斯市市长海瑟·杰克逊参观纪念馆后留言,“参观了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史料,非常震撼,捍卫和平是人类的心声。”挪威学者、有着“和平学之父”美誉的约翰·加尔通感慨。

    继2016年10月《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冈城进行后,2018年6月,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展览以“欧美人士视角”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档案”为素材,客观呈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实,短短几天内吸引很多当地市民自发前往观展,并给他们带来深深的震撼。

    白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博物馆馆长史利亚赫金感慨:“《共同见证:1937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将促进两国人民对二战历史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彼此的了解。把记忆存留下来,是为了让悲剧不再发生,推动世界和平。”

    捷克摩西州副州长卢卡斯为之动容:“欧洲民众渴望加深对亚洲国家二战史的全面知晓。尽管说什么都无法让无辜死难者重生,但我认为纪念这样的历史事件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让所有人都在心中记住战争的残酷,在内心深刻反省,这样才会防止战争历史重演,推动世界和平。”

    (节选自《新华日报》2018年12月13日  第F01版《共同推开记忆之门,一起点亮和平之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开头描绘一幅和平优美的景象,目的是和当年的人间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形成鲜明的对照。

    B. 材料一中“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是说,这里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没什么好说的。

    C. 材料一参观者“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沉重,暗示这里曾经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D. 材料二中《南京大屠杀档案》收录了大量日军侵华的史料,客观呈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成为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播的新里程碑。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作者用“居然”和“还有”来强调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的惊讶与难以置信,含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哀痛和愤怒。

    B. 材料一1—3段是本文导语,交代了写作动机,强调德国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呼应标题,拉近了记者与受众的距离。

    C. 材料二用参观纪念馆的具体人数和不同文字的留言以及史实展走进白俄罗斯、捷克等事实反映近年来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知晓度逐年上升。

    D. 材料二加拿大圣海瑟·杰克逊、白俄罗斯史利亚赫金、捷克卢卡斯等在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后都认为应当铭记历史,捍卫世界和平。

    3.材料一着力表现记者的主观印象,而材料二着力陈述被采访者对南京大屠杀的感受,试简要分析二者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看你有点眼熟

    三石

    软磨硬泡的,局长终于松了口,答应将洪波调回单位。

    洪波心情不错,一边哼着歌一边收拾着东西。

    “有本事,走了就别再回来。”万春没好气地说。万春是村支书,洪波是县里下派的扶贫第一书记,虽说工作时难免“马勺碰锅沿”,可一年下来,两人交情不浅。

    洪波笑了:“那不行,虽然不驻村,但村里我还有结对贫困户呢!”

    “知道就好。”万春拎起洪波捆好的被褥和包,搁到洪波的车后座上。

    洪波跟了出来,握着万春的手:“老哥,我走了,媳妇明天的预产期,晚上得去医院。”

    万春不舍:“也不跟大家伙儿打个招呼?”

    洪波摇摇头:“不了,这一年好像也没干什么事,见着乡亲们不知道说什么。”

    万春哼了一声:“干没干事,得他们说了算。”

    顺着万春的目光看去,一帮村民急匆匆地赶了过来,还没到跟前就有人高声问:“小洪,你这是要走啊?”

    “没呢,家里有点事,过些日子还来。”洪波不好实话实说。

    有人看到车后座的行李:“被子都带回去了,还能再来?”

    洪波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回答。

    万春说话了:“小洪媳妇明天生孩子,孩子生完他还回来,用不了几天。”

    大家有些半信半疑,善平大爷问:“小洪,你小子可别骗你善平大爷。”洪波眼睛便有些湿润了,使劲握着善平大爷粗糙的大手:“大爷,您老放心,我还会来村里的。”

    大家乐了,一个个拱手道喜,七嘴八舌地说要去洪波家讨酒吃。洪波便有些哽咽,匆匆跟大家道别,开着车一溜烟地出了村。

    洪波情绪一时平复不下来,车开得有些心不在焉。没出几里地,经过一户人家门口,一下没注意,轧死了个半大鸡仔。

    “怎么开的车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骂骂咧咧地蹿了过来,拎起死鸡,一脸怒气,“你说,怎么办咯?”

    汉子叫老扁,在当地口碑并不好。不是同村,所以洪波并不熟识;但经常从老扁家门口路过,知道这么个人。赔钱是肯定的,别漫天要价就成。“不好意思,我赔你钱,你说赔多少吧。”

    老扁斜着眼:“不要你多,三百!”

    洪波眼睛瞪得老圆:“一只小鸡仔要三百?你这不讹人吗?”

    老扁冷冷哼了一声:“我就讹你了,怎么着?”

    洪波差一点就火了,可一想还得赶时间,要是闹起来,一时半会脱不了身。再说跟这种人计较,不值。“行,三百就三百。”掏出三张百元票子递给了老扁。

    “爽快!”老扁眼睛笑成一条缝,接过钱一张一张地对着阳光看真假,边看边问:“呃,我怎么看你有点眼熟?”

    洪波没好气地说:“我是县里来扶贫的,从你门口过了一年了。”

    老扁将钱一收,盯着洪波打量:“你是县里的扶贫干部?”

    洪波说:“在箬源村扶贫,不像吗?”

    点点头:“嗯,怪不得看着眼熟。”老扁搓着手上的三百块钱,表情有些怪怪的。洪波不想再搭理老扁,打开车门上了车。这时,老扁一步跨了过来,将钱从车窗扔给洪波,“这钱我不要了,还给你。”

    洪波一时没反应过来,待缓过神来,老扁已哼着小调回了屋。

    洪波把眼神收了回来,在车里呆坐了好一会儿,才启动了车子。

    进了县城,洪波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单位,径直来到局长办公室,进门便说:“局长,驻村第一书记不用换人了。我想请几天假,等媳妇生完孩子就去村里,接着干。”

    “什么?”局长一时没明白过来。

    (选自2018年6月2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没干事,得他们说了算。”这一方面说明扶贫工作的效果怎样,一切以百姓说了算;另一方面也能暗中看出老百姓对洪波的工作还是肯定的。

    B. “洪波眼睛便有些湿润了”“有些哽咽”表现了洪波对箬源村老百姓是有感情的,同时也铺垫洪波再次回村扶贫的可能,使情节不突兀。

    C. 小说语言描写极富个性化,能鲜明展现人物的性格。如“我就讹你了,怎么着?”刻画出老扁在自身利益受损时急于挽回的着急心理。

    D. 老扁看洪波有点眼熟,得知他是扶贫干部后,就把钱退还给他,洪波深受感动,这更坚定了洪波舍弃小家返村扶贫的坚定信念。

    2.小说中洪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离不开矛盾冲突。请从文中找出三处矛盾冲突,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小说以“看你有点眼熟”为标题有哪些意蕴,试做简要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B.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掷击

    C.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D. 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兼:兼并,统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B.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C.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D.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宾:原指周天子接待天下诸侯时,诸侯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后泛指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B. 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文中的“陛下”,可以理解为“殿前的台阶下”。后来“陛下”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C. 鄙人: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鄙”即此义。选文中的“鄙人”是自称的谦辞。

    D. 郎中:本为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文中指宫廷的侍卫。自宋代起在南方方言中称医生为郎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处变不惊,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就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B. 荆轲英雄虎胆。“图穷而匕首见”后,荆轲“把、揕”的动作让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

    C. 荆轲视死如归,左腿被砍断后荆轲跌倒在地,奋力一击仍然没有成功,完全失去战斗力后,荆轲靠着柱子,岔开两脚大骂秦王,最终被杀。

    D. 荆轲匹夫之勇。荆轲凭一己之力刺杀不成功,反而惹怒了秦王。秦王增派军队赶往燕国,调派王翦的军队攻打燕国,十个月以后燕国就灭亡了。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从诗歌体裁上来看,《短歌行》是一首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忧叹人生苦短,看上去是要人们对酒当歌,及时行乐,实则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余年渐少而功业未成的感慨,表达出时不我待的急迫。

    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承接前句而来,其中“君”不再指一个具体的人,泛指曹操心目中的贤才;“沉吟”,沉思,深思,指对贤才的思念与倾慕。

    C. “越陌度阡”四句,实写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举杯畅谈不忘旧谊,因贤才既得而喜不自胜,感情由忧转喜。

    D. 全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写忧思,无处不在,难以排解,引人共鸣;写壮志,头角峥嵘,豪杰气象,让人由衷赞叹曹操的博大胸怀。

    3.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一文中运用比兴手法,既展示女主人公随岁月流逝而容颜老去,也暗示其婚姻生活发生变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写屈原向往美德,即使付出生命也不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赤壁赋》一文中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羡慕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________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________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________。

    ……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像他那样有人卓有成效、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可估量   恍然大悟   不求甚解

    B. 不可名状   恍然大悟   浅尝辄止

    C. 不可估量   豁然开朗   浅尝辄止

    D. 不可名状   豁然开朗   不求甚解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卓有成效、满腔热情和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

    B.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和坚韧不拔地进行斗争。

    C. 很少像他那样有人坚韧不拔、满腔热情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D.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道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 《大卫·科波菲尔》是“半自传体”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每一个读者都会从天真无邪的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C. 《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腐朽,控诉了封建制度对生命的摧残,歌颂了青年一代的斗争及民主主义的觉醒。

    D. 《巴黎圣母院》运用美丑对照原则,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哲学、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感悟人生哲理,了解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和陶冶情操。欣赏下面以“撇捺人生”为横批的对联,谈谈你透过对联字面上的含意,从中得出什么理解和感悟。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一路学来,我们学习了很多优秀的“记”类作品,如《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囚绿记》《游褒禅山记》等;一路成长,我们有许多值得“记”的经历、体验与感受。请以_________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横线,然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3)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个人信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