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2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

    A. 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

    B. 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C.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

    D. 莫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足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9年春晚分会场之一的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被誉为“中国汽车城”。这一美誉主要是源于

    A.土地改革的开展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市场经济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曾说过:“直到20世纪中期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那些即将脱离欧洲殖民主义的国家注定将要陷入永久的依赖和落后。东亚的崛起告诉人们,情况不是这样。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可见导致世界重心东移主要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C.和平共处对外政策的推行 D.香港和澳门的和平回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等级身份制违背了其民族崇尚平等的特性。资产阶级、农民等承担着全部税收负担,却受到贵族阶层鄙视。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增长,这种经济地位和身份地位极不对称加速了革命的爆发。这场革命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美国政府的做法是

    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 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推行“以工代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下列有关种姓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高种姓和低种姓几乎都隔离而居

    B.婆罗门不会从首陀罗手中接过食物和酒水

    C.各种姓实行内部通婚

    D.下一等级能从事上一等级所从事的职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的问题。斯大林认为,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小农个体经济已无法满足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需要;二是农村资本主义势力利用新经济政策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他据此提出了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两个五年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这里的“进程”指的是

    A.两极格局 B.多极化趋势 C.经济全球化 D.单边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说明“新皇帝”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折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他的奏折最能说明

    A.清朝的官僚体制日益腐败 B.文字狱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危害颇多 D.西方殖民势力己经侵入沿海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从设置西域都护,从文成公主入藏到宣政院的设置,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伊犁将军。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开放与革新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它是商衰周兴的转折点经此一战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建立的新王朝培育了后世中华民族的文明基础”。这段话中的“它”指的战争是(    )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牧野之战 D.国人暴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民主共和的真正敌人,藏匿于几千年来的思想传统,因此必须从思想文化上冲破封建禁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A.辛亥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延续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补课

    D.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71年10月的一天,毛泽东十分高兴地作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乔冠华)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日建立了外交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24~1927年间,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的爆发。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有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参加五四运动,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报纸上看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新闻,了解国共开始合作

    C.从新闻媒体得知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D.从东北来的客人带来消息:沈阳的日军进攻中国东北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我们不应把这两场革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他强调的是(   )

    A.法国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 张骞通西域 B. 玄奘西游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表达了贫苦农民希望

    A.发展资本主义 B.实现君主立宪 C.平均分配土地 D.集中社会财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自我纠正”指在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主动调整,纠正错误。以下体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自我纠正”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著名学者富格逊在《文明世界》中认为西方繁荣富强的首要条件是“竞争”:两三百年间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政治改革(君主立宪)法国和美洲革命、工业革命等连串创新,令西方政治百花齐放、各阶层自由竞争,各有所成。

    材料一  人物画《蒙娜丽莎》,其核心思想体现了呼唤人性的觉悟。

    (1)材料一中的《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谁?该作品体现该时期核心的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在宫廷政变(1688年)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

    (2)材料二中“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确立哪一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随着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些区域性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为“火车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机器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什么时代?

    (4)根据富格逊的说法,概括西方繁荣的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中的三幅示意图分别反映我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其中图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材料二: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序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菀(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奏考帐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

    (2)材料二中反映了宋朝官制有何特点?其目的何在?

    材料三: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

    (3)针对材料三中的问题,明太祖是如何做的?根据材料概括他这么做的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屈辱史)

    材料一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1)材料一中“北京两次被占领”指的是哪两次战争?

    (2)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探索史)

    材料二  李鸿章的历史,就是大清国四十年的历史。李氏一生,虽力所能及地推进改革,但终究不敢破格,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读李鸿章,其实也是在读着清朝的衰落与悲凉的晚景。

    ——《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

    (3)李鸿章极力推进的“改革”是指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4)李鸿章周旋于列强之间,功不可没,最终却“国人皆欲杀”。请举一例说明“国人皆欲杀”的历史事件及影响。

    (抗争史)

    材料三  众所周知,这片租借地是德国用武力夺取的,鉴于和会接受的民族自决与领土完整的原则,中国政府要求和会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利归还中国!“……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演讲

    (5)材料三中的“中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外交家顾维钧的合理要求被拒绝后,引发了中国哪一运动?

    (6)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就是尊重历史,注重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才能更好地走未来的路,这也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原因。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你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年份

    外交大事

    1917年

    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参与和会

    1918年

    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

    1919年

    参加和会,中国收回权利的要求遭拒绝,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交给日本

    材料三  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费精神财富…广大青少年要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材料四  历史图片是珍贵的史料,是研究历史的资料

        图三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首次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收回权利的合法要求遭拒绝说明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五四精神对民族精神有何影响?

    (4)材料四反映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方面与近代中国相比,有何重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