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课外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跟随着作家的脚步,我们追溯(shuò)历史,仿佛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B.春天到了,各种花次第开放,到处都是花团锦簇(cù)的景象,美不盛收。

    C.他沥尽心血,终于完成了这部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著作,让人钦(qīn)佩。

    D.这个调皮的孩子常常会无原无故地隐匿(nì)起来,叫他的母亲找上半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提醒青年朋友开卷有益,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B.这位书法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吹毛求疵,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

    C.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既保护好生态,又体现出乡村特色。

    D.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遭遇诸多坎坷的哪吒最终战胜命运的故事。

    B.复工期间,他多次来到这家企业,详细地了解产品的销售、生产和研发情况。

    C.选手能否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过硬的基本功是关键。

    D.青岛姑娘陈梦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赢四局,夺得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提示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诗经》)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黄鹤楼》崔颢)

    (3)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4)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

    (5)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6)《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反映出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建立了显赫战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近日,一男子戴着口罩在武汉方舱医院安静读书的照片走红网络——病床上,他手捧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这一幕被媒体用镜头记录下后,他也立马“出圈”,就连该书作者、知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都在社交网络上转发了他的故事。

    疫情突如其来,很多人心头笼罩着焦虑、不安、恐惧……有人说,看到他,心里多了片刻的安宁。在感染新冠病毒、身处方舱医院的情况下还能安静读书,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据媒体报道,这名男子姓付,今年39岁,老家在孝感市汉川,后随父母在武汉生活。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后去美国深造,目前是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面对媒体的采访,付先生坦言,平时自己就很喜欢看书,这本书也是回武汉后在书店买的,纯粹是因为兴趣爱好,压根没想到自己会在网上走红。

    对于付先生的这种做法,网友们纷纷留言称赞。请你也写一条留言来表达对他的敬佩之情。要求:结合材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理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两句写了自己长期被贬谪在荒凉之地的境遇。

    B.“到乡翻似烂柯人”,以“王质烂柯”的典故写出了自己回到故乡恍如隔世的情景。

    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诗人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B.“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赠题意,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C.“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中“过五溪”写出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偏僻荒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保尔强压了好一阵的怒火终于遏制不住了。像往常一样,他的出手照例迅猛有力。

    怎么,你们这些坏蛋、投机商,想欺负人?”他好像蹬着弹簧似的,双手用力一撑就蹿上了中铺,抡起拳头猛揍莫季卡那张蛮横的嘴脸。他打得那么有力,那家伙一下子倒栽下来,掉在过道里几个人的头上。

    接着,他又用手枪指着上铺那四个人的鼻子,厉声喝道:

    “你们这些坏蛋,统统给我滚下来!要不然我就要了你们的狗命!”

    这样一来,局面完全不同了。丽达密切地注视着周围的情况,要是有谁敢抓住保尔,她就准备朝谁开枪。上铺立刻腾空了。那个贼眉鼠眼的女人连忙躲到隔壁的车厢去了。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描绘的是青年时期的保尔在火车上与流氓作斗争的场面。

    B.选文体现了保尔爱憎分明、敢于跟恶势力作斗争的性格特点。

    C.选文加点词语体现了丽达沉着机警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她对保尔的关心。

    D.选文画线句子运用了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手法,鲜明地刻画了保尔的形象。

    2.下列对小说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尔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B.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后来他因为营救朱赫来被捕入狱。

    C.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然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文学创作,最终写出了令人赞赏的作品。

    D.保尔被神父赶出学校后在车站饭馆辛辛苦苦干了两年,后来在哥哥的介绍下又去了发电厂工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课外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鲁人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释)①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答应) B.欲倍其约(加倍)

    C.曹沫三战所亡地(失去) D.不如与之(给)

    2.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A.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3.下列句子,与“犹复以为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D.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4.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沫是鲁国的将军,他与齐军作战失败了,鲁庄公害怕了,只好割地求和。

    B.齐桓公和鲁庄公会面时,曹沫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齐桓公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

    C.曹沫得到齐桓公的承诺,便扔掉匕首,走下盟坛,这时他脸色没有改变,说话也跟原来一样。

    D.齐桓公被逼做出承诺,非常生气,在管仲的劝告下,他还是将齐国的土地割给了鲁国。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2)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

    ①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镉大米”也因此潜入人们的生活,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②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衡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是肾脏和骨骼。目前,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③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但也超过了WHO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④长期食用镉大米或其他含镉的东西,容易造成慢性中毒。这种慢性镉中毒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在日本的“镉大米”地区,统计的成人接近两万(占了当地人口的绝大部分),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更大剂量(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不过,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数据来证明。

    ⑤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

    ⑥更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就显得更加重要。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期食用“镉大米”,容易得痛痛病,这种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

    B.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含量,我们不能忽视大米中存在的镉污染,也不能忽视大米中存在的其他污染。

    C.人们长期接触剂量为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会导致消化道障碍,还会对生殖和发育系统产生危害。

    D.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因此,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2.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③段加点词“可能”表示猜测,意思是其他食物和水中也许含有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说明了高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有害,而低于安全值的大米不一定就安全。

    C.选文第①段加点词“潜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镉大米”悄无声息地进入人们生活的特点。

    D.选文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了什么是镉大米、镉大米对人体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3.下列对如何预防镉污染,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饮食的多样化,不能吃大米。

    B.注意补充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增强对镉的抵抗力。

    C.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禁止用工业废水灌溉农作物。

    D.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食物以及饮水中镉含量的检测力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

    老家缝纫店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猛,线头“嘣”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我从木架子上抖开一张布围裙,摊开一看,心里一惊:好精致的围裙。一张橘黄色的布围裙,做成了双手拥抱的样子,优雅极了。这样的围裙系在身上,做一顿心爱的午餐或者晚餐,用双手拥抱那些蔬菜的气息,用双手感受生活的味道,想起来就满满的幸福。我问:“这围裙多少钱?”老人抬头看我,笑嘻嘻地说:“三十元。”我递钱给老人,老人满脸笑容地夸我:“一个懂生活的男人。”我摇摇头说:“我给母亲买的,母亲喜欢。”我确实觉得母亲系着这围裙,倚门看我吃着可口的饭菜,一定很温暖。

    ⑦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⑧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色的小店,传出“哒哒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⑨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⑩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1.老家缝纫店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

    (2)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3.文章写的是“老家缝纫店”,为什么还要详细描写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过程?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半命题作文

    请以“原来,     就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寒冷的冬天,我们期待春风;漆黑的深夜,我们期待黎明……人生的路上,总有很多期待。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