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命题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名著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聂耽

    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收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选自2017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寥寥几句话,就写出了聂耽居住小庭院的安静、自在、便利,并以“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来反衬小庭院的特点。

    B. 聂耽成名以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他一眼,获奖后,大家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他的一切,这一情节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

    C. 小说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

    D. “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这句话卒章显志,有力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兴趣和毅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

    2.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聂耽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中关于刘聪的这部分叙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采用所有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增加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的最大弊端就是隐私。Google、Yahoo、微软搜索以及其他许多搜索引擎,使得所有人仅在搜索框中键入一两个关键字就能访问这些网页。然而在不经意间,搜索引擎记住了许多,比网上发布的信息多得多。Google能识别出我们每个人在什么时候搜索了什么的,以及我们可能觉得足够准确并点击进去的搜索结果是什么。毫不夸张的说,Google对我们的了解比我们自己能够记住的还要多。

    他们得到了我们如此之多的隐私(并非我们自愿给予的),我们完全处于赤裸的状态(虽然Google等都对他们存储的信息进行定期的删除)。我们的隐私不再隐私。大数据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埋下了巨大隐患。

    (摘编自张坤芳《论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当下中国,对个人信息的各种商业利用已远远走在了隐私保护前面。登录电商网站,推荐商品多是依据浏览痕迹;打开微博微信,广告投放定向植入;打开理财客户端,首页也因人而异……通过对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信息,被不少企业视为理所当然的商机,然而在隐私保护方面鲜有人投入同等的关注,这无疑潜藏着巨大的风险。

    隐私保护的粗放滞后,与我国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显然是不匹配的。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跑,如果任由信息流像脱缰野马一样,迟早会对公民个人生活产生破坏性影响。

    个人信息保护不能纯粹指望约定俗成的自律,而要通过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之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目前流行的“个人许可”监管模式,搜集者的责任仅限于征得所有人的同意,并告知用途,而许可者无法确认信息的最终流向,权利和责任是失衡的。政府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在具体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明确对数据搜集使用者的监管,更重要的是完善隐私保护的政策框架,在个人生活、商业利益、社会治理之间寻求可能的平衡。

    (摘编自《让隐私保护跟上大数据时代》2017 年 8 月 3 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指出,大数据时代可以不断采集数据,当看起来是碎片的数据汇总起来,“每个人就变成了透明人,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他据此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保护个人隐私的三原则。第一,虽然这些信息储存在不同的服务器上,但你们觉得这些数据的拥有权究竟属于这些公司还是属于用户自己?在他看来,这些数据应该是用户的资产,这是必须明确的,就像财产所有权一样,以后个人隐私数据也会有所有权。第二,利用万物互联技术给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公司,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户数据进行安全存储和传输,这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第三,如果要使用用户的信息,一定要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所谓“平等交换、授权使用”,泄露用户数据甚至牟利,不仅要被视作不道德的行为,而且是非法行为。

    (摘编自白雪《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如何保护》2014 年 9 月 25 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大数据时代与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的魅力在于它采用的是所有数据而非样本数据,这为我们解决问题提供了方法和能力,甚至挽救或者延长了人的生命。

    B. 在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与隐私保护的发展进程并不同步, 其中隐私保护相对粗放滞后。

    C. 中国在智慧物流、移动支付等垂直领域全球领先,是世界上产生和积累数据体量最大、 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D. 约定俗成的自律对个人信息保护已经没有用处,只能依靠具体而微的制度建设使个人信息保护变成一项可以积极主张的权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最大的弊端在于对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运营商高度重视,其中Google已采取措施对用户的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

    B. 很多企业重视通过对人们浏览记录、点击频次的统计分析,从中挖掘出性别、职业、喜好、消费能力等商机信息,然而对个人信息的隐私保护却毫无关注。

    C. 大数据时代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人们埋下了个人隐私透明化的巨大隐患,每个人在干什么、想什么,云端全部都知道。

    D. 如果企业要使用用户的信息,可以让用户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平等交换、授权使用”,不能泄露用户数据,更不能用之谋利。

    3.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有效保护个人隐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①”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知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末史·苏轼传》

    (注)①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股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

    B. 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 古代表示官职授予、升降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如文中的“调”指调任,“除”指授予官职。

    D. “记注”、“知制诣”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听历史故事,能概括其要点。

    B. 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想把他从众多才士中选为第一名。

    C.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2)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4)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 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D. “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面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19世纪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B. 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是作者心目中美和善的化身,爱上了外貌英俊的弗比斯。

    C.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弗洛罗看起来相貌严肃,难以接近,其实心地善良。

    D. 敲钟人卡西莫多长相丑陋,但心灵高尚,牺牲自己救出了爱斯梅拉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________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

    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________,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给人们也带来了温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            )。

    人们常说,________易,________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我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也给社会带来了正气。

    B.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C. 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温度,也给人们带来了正气。

    D.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B. 写一封感谢信、作一次回访,也不能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C. 虽然只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却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D. 即使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应当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死存亡   气冲霄汉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B. 生死攸关   气冲霄汉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C. 生死攸关   义薄云天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D. 生死存亡   义薄云天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天我意外地收到了母校寄来的《白玉兰》(校庆特刊),内心无比激动,觉得一定要用心惠存好,才能体现自己的拳拳之意。

    B. 你既然已经作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也找好了开发合作人,现在应该马上行动起来,至于资金投入方面的困难,我当然会鼎力帮助。

    C. 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有机会到你家做客,给我启发很大,尤其是家父的儒雅言行让我真正明白了“书香门第”的含义。

    D.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我水平有限,对古文字理解尚属肤浅,书中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家》塑造了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形象________(填空,填写人物名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常见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图是某市“绿箱子废旧手机回收平台”流程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此图向广大市民介绍废弃手机回收的整个流程,并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加这一环保公益活动。要求: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