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与诗歌相比,散文的实用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比较多,理性较强。但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如传记文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记事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写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甚至在阐述哲理和发表议论的文章中也有很多形象化的成分,包括语言的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情感的形象性,等等。

    散文和诗歌虽然都具有形象性,但各有特点。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这个比喻对我们认识诗与文的差异,具有启发性。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如苏轼《赤壁赋》写月夜之中泛舟长江的情景,它是具体展开的,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而下面的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较之现实生活就升华得近于酿来为酒了。对比之下,差异显而易见。诗歌,让我们的想象飞得更高更远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的并无深意而形象和文辞很美,可以把重点放在形象和文辞上,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小石潭的水鱼石树和优美的环境,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们能引起美感,给人美的享受。有的则可以通过对作品中景物、环境或人物事件的描写,探究作品意旨,如通过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形象化的描写,看到作者对于宁静淳朴的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通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通过形象,探究意旨,一般能与作者的用心大致契合,但也有与作者原意不合或超出了作者原来所想的。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

    形象生动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在获得美感和认识上提高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诗歌相比较,散文更具实用性,有较多的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理性比较强。

    B. 诗歌常用比兴手法,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更注重意象的提炼和升华。

    C. 部分散文虽无特别深刻的意旨而形象和文辞很美,欣赏时可把重点放在形象和文辞上。

    D. 通过作者对散文中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的描写,读者就能够探究出作品的创作意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来突出诗歌和散文两种文体在形象创造方面的明显的差异。

    B. 文章结合不同散文的创作特点,运用例证法分析了欣赏散文时可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C. 文章指出欣赏诗歌的形象性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不同诗文的表现进行了论证。

    D. 文章从整体上看,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述结构来对诗文创造形象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散文作品为了避免枯燥说理,常常采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吸引读者阅读和欣赏。

    B. 清代学者吴乔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诗歌创作的形象性普遍高于散文创作的形象性。

    C. 读者凭借自身经验欣赏寓言故事,都能读出比创作意旨更丰富的另外一些认识和启示。

    D. 欣赏不同类型散文必须从形象入手,才能获得美感和认识的提高,增强自身写作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端午是边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划船比赛开始。每只船坐十八个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作为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同时两岸人呐喊助威。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赛船过后,是河中捉鸭,鸭子是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节日的愉快起见,让士兵放入河中的。鸭子谁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

    端午又到了,蓬蓬鼓声掠水越山到了渡船头那里,翠翠站在小山头听了许久,那迷人的鼓声,把她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去。两年前的端午,翠翠挤站在大河边看划船,四只朱色长船在潭中划着,河水豆绿,天气明朗,鼓声蓬蓬,翠翠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进城的前一天,祖父几次问翠翠:“明天城里划船,你一个人去看,人多怕不怕?”翠翠就说:“人多我不怕,但自己只是一个人可不好玩。”于是祖父请城中的一个老熟人来看一天渡船,自己却陪翠翠进城玩一天。此刻,长潭里的四只红船,把翠翠的注意力全占去了,祖父似乎也可有可无了。祖父告翠翠:“人太多了,站在这里看,不要动,结束前我无论如何总赶得回来伴你回家。”翠翠答应了。

    祖父回家见到替手,说想替他一会儿好让他也过河边去看看热闹。但那替手想同老船夫在溪边大石上喝两杯烧酒。谁知不到一会,那人却醉倒了。祖父为了责任又不便离开渡船,留在河边的翠翠便不能不着急了。

    河中划船的已决了最后胜负,祖父还不见来。翠翠带了黄狗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但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河面只剩一个人在追一只白鸭。那人把鸭子捉到手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叫了几声,那人注意到翠翠。他问清翠翠是谁后,看到码头上已无别的人,就说:“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翠翠误会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的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那男的听了,便带笑说:“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汪汪的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便走上河街去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拿了火炬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寻她翠翠不认识他.那人说:老船夫捎口信来,问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边走边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是二老。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那人便笑着说:“他在码头上见你,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翠翠带了点几惊讶轻轻的问:“二老是谁?”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都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他要我送你回去!”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老船夫看见了翠翠方面的火把,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的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翠翠对祖父那一点儿埋怨,等到把船拉过了溪,一到了家中,看明白了醉倒的另一个老人后,就完事了。但另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

    (摘编自《边城》)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先后两次写到赛龙舟活动,一细致一简略,这样的处理既表现了边城古老的风俗之美,又避免了笔墨的重复。

    B. 从即使被翠翠误会,傩送也托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一事来看,傩送二老喜欢翠翠,所以他热心帮助翠翠。

    C.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一句运用语言描写来表现翠翠对祖父的嗔怪。

    D. 自然风光秀丽,民风古老淳朴,生活和睦安乐,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作者对自己笔下的边城流露出赞许之情。

    2.文中的祖父有什么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文本结尾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11月26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但这也引发了有悖伦理道德的争议。深圳市卫计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表示,该试验进行前并未报备。

    这一事件,也暴露出相关监管制度的漏洞。在美国,研究人员必须首先获得FDA批准,才能进行人体试验。而在我国,卫生部门则把权力下放,授权各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对人体试验研究进行审核。眼下,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速,精度高、成本低,而且操作简单,让基因编辑的“门槛”大幅降低。加强基因编辑研究的立法监管,已不容回避。

    (摘编自《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人民网,2018年11月)

    材料二:

    一些科学家对这个消息感到震惊,并且强烈进行谴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编辑专家兼遗传学杂志编辑基兰·穆苏努鲁博士说,这是“不合情理……这个试验在道德上或伦理上都不能得到辩解”。即使这次基因编辑试验很完美,但是缺少正常CCR5基因的人也会面临其他病毒威胁(如西尼罗河病毒)和死于流感的风险。穆苏努鲁说,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艾滋病毒感染,如果感染了,也是可以治疗的;这个基因编辑试验的其它医疗风险是一个问题。

    也有一些专家支持这项试验。乔治·丘奇为这个HIV病毒的基因编辑辩护,他说HIV的传染是“一种主要的,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威胁”。“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丘奇谈及贺建奎试验的目标时说.

    目前,120多位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指出,这种试验因为存在脱靶的不确定性、其它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问题,所以全球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这些不确定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改造一旦作出,活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混入人类的基因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人能预知。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在人类胚胎基因上,也许有可能彻底治疗某些疾病;如定向去除HIV病毒基因,或者对一些带有遗传疾病基因进行序列改造,就能改变遗传性状。这样,基因编辑的应用和普及就能使得基因水平的遗传缺陷修复,使白血病、艾滋病等恶性疾病彻底治愈成为可能。

    在动物和植物身上进行基因编辑,如果发现错误和问题,可以将其消灭。如果经过基因编辑的人出生了,发现存在问题,就难以将其杀死或者囚禁。

    (摘编自宋世锋《人类首次基因编辑双胞胎的诞生,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恐惧?》,扬子晚报·紫牛新闻,2018年11月)

    材料三:

    对基因编辑婴儿的大量质疑指向其后的伦理问题。有人指出,我们已经可以有效阻断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这项研究不仅必要性值得商榷,而且还可能带来风险。或许正因如此,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将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科技创新,我们应该支持。不过,科技中蕴含着巨大能量,所以,面对科技突破,要保持足够的敬畏。基因编辑,根本目的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健康,服务于人的整体福利.但是,“解决了可行性再考虑合理性的 ‘先斩后奏’,只是不负责任。”在“科学的前沿,伦理的边缘”,技术不当使用所带来的后果无法预估,开不得丝毫玩笑。

    此次进行基因修改的科学家,提出过关于基因技术的几个原则。这些原则处理的,就是这项技术的伦理风险。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原则如何转化成每个人都遵守的规则?又如何防止以种种原则的名义,突破伦理的底线?这也是基因编辑婴儿降生提出的问题之一。

    (摘编自《人类基因编辑:科技发展不能把伦理留在身后》,2018年11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 作为基因编辑婴儿的露露和娜娜在中国健康诞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B. 不少中外科学家对基因编辑婴儿是诞生激烈辩论,焦点在于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对人体进行试验是否符合道德伦理。

    C. 穆苏努鲁认为,这个基因编辑试验的其他医疗风险是一个问题,因为有很多方法可以预防并且治疗艾滋病毒感染。

    D. 改变遗传性状的基因编辑的应用和普及可以修复基因水平的遗传缺陷,使白血病等恶性疾病彻底治愈成为可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乔治·丘奇认为HIV的传染是“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威胁,”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消灭世上的艾滋病毒,因而支持贺建全的这次基因编辑行为。

    B. 不少科学家发布联合声明,揭示当前基因编辑技术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没有人能预知对不确定的可遗传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影响。

    C. 在动植物和人身上进行基因编辑,如果发现错误和问题,可以将前者消灭,却难以将后者杀死或囚禁,无论如何做都会冒巨大的伦理道德风险。

    D. 深圳市卫计委表示,将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是因为对人类进行基因编辑这项研究不仅必要性值得商榷,而且还可能带来风险。

    3.如何让基因编辑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日;‘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B.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C.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D.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 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カ三个月,分別为孟、仲、季。

    D. 冠者指成年人,古吋男子20歩行冠礼,一般在宗店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他说自己仅用三年就可治理好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受到夫子哂笑。

    B. 冉有为人谦虚,説活谨慎。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认为自己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C. 公西华志于礼教,娴于辞令。他委婉地表示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或者共同朝见天子之时,自己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D. 孔子有意引导、鼓励学生。曾皙在老师问志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并米,对其加以责备,而是劝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杜甫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①违渔父问②,从此更③南征④。

    [注]①敢:怎敢。②引自《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更:更改。④引自《离骚》“济沅湘兮南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人登上岳阳楼,眼前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所见之景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

    B. 诗人虽四处漂泊,流落岳阳,生活困窘,但此地有朋友像陈蕃对待徐孺子这样的古代贤士一样盛情礼待于他。

    C. “诗接”一句写出两人登楼唱和的情形,作者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由此可知裴使君具有文人的风采雅兴。

    D. 本诗借景物描写抒发诗人内心的情感,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关联。情感基调低沉舒缓,意旨表达含蓄内敛。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陶渊明在《归去来分辞》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云和鸟的意象将自己的志节和大自然紧密结合,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2)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李煜触景生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夜月表达自己的故国之思。

    (3)《庄子·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

    (4)在《滕王阁序》中,王勃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九月山容水态,着力表现山光水色,有色彩变化之美。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赍发(jī)   披靡(mǐ)  模样(mò)   繁文缛节(rù)

    B. 毗邻(pí)   付梓(zǐ)   提防(dī)   呱呱坠地(guā)

    C. 埋怨(mán) 央浼(mèi)  自度(duò)  垂涎三尺(xián)

    D. 清沁(qìn)  碣石(jié)   扁舟(biān)  架梁之椽(chu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选项中字形有误的-项是(  )

    A. 追溯   湍急   田畴   逸兴遄飞

    B. 蓬篙   阴蔽   蛊惑   茕载孑立

    C. 砧板   泥淖   沉湎   唉声叹气

    D. 修葺   凝睇   霹雳   钩玄提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据有几个文学史家的意见,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可不然。中国没有史诗,中国人缺乏伏尔泰所谓“史诗头脑”,中国最好的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__________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__________。譬如客观写真的技术在中国绘画里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         ),足使黑格尔美妒、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二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___________,这因为中国人聪明,__________地聪明。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譬如客观写真的技术在中国绘画里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

    B.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

    C. 譬如中国绘画里,客观写真的技术还未发达,而早已有“印象派”“后印象派”那种“纯粹画”的作风

    D. 譬如客观写真的技术在中国绘画里还未发达,而早已有“纯粹画”作风的“印象派”“后印象派”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极为简陋的逻辑和周到的辩证法

    B. 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而辩证法的周到

    C. 中国的逻辑极为简陋,辩证法却极为周到

    D. 中国的逻辑不够周到,辩证法也不简陋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蹴而至   数见不鲜   空中楼阁   流毒无穷

    B. 一蹴而就   数见不鲜   海市蜃楼   贻害无穷

    C. 一蹴而就   司空见惯   空中楼阁   流毒无穷

    D. 一蹴而至   司空见惯   海市蜃楼   贻害开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1978年以来,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5.3年提高到2017年的9.6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新阶段。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3.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①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管子·乘马》)

    ②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

    ③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

    作为一名身处前所未有的时代、正为梦想奋斗的青年,以上话语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立足自身,联系时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