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材料作文 1 题,名著阅读 2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人们体味它    的诗情,赞叹它    的语言,领受它   的韵律,欣赏它    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B. 含蓄蕴藉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雅致妙曼

    C. 含蓄蕴藉  雅致妙曼  轻俏婉转  匀称漂亮

    D. 轻俏婉转  雅致妙曼  含蓄蕴藉  匀称漂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对联中,与屈原相关的一组是

    ①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

    ②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③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

    ④花径故依然,为公拥彗骚除,不教戎马嗟词客;兵戈犹未已,笑我支帷暂住,莫误群鸥认主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置身于传统之外,没有人能够成为思想者。做一个思想者,                  

    ①成为其中积极的一员

    ②意味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人类精神传统中去

    ③而阅读经典便是“占为己有”的最基本的途径

    ④他必须去把它“占为己有”

    ⑤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

    ⑥这个传统一开始是外在于他的

    A. ②①⑥⑤③④ B. ②①⑤⑥④③ C. ⑥⑤④③②① D. ⑥⑤②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与《菜根谭》中这段话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如韩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陆机以才名冠世见杀,霍光败于权势逼君,石崇死于财富敌国,皆以十分取败者也。康节云:“饮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离披。”旨哉言乎!

    A. 弓满则断,过犹不及

    B.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C.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D. 精益求精,臻于至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裕轩记

    (明)刘基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藩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一升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钟五鼎不为属厌       厌:厌恶

    B. 歌舞靡曼不为淫        淫:过分

    C. 适吾情则游           游:游玩

    D. 目不耽佳冶之容        耽:沉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B.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一般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庄子。文中的“王子”就是对王元实的尊称。

    C. 陶朱猗顿:“陶朱”是范蠡,他辅助越王勾践破吴之后,弃官到陶地经商,成为巨富,号陶朱公;“猗顿”在猗氏经营池盐及畜牧致富。后用“陶朱猗顿”指称巨富之家。

    D. 甲午: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无年号,汉高祖刘邦即位后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2)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3)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4.作者认为王元实追求的“裕”与一般人有何不同?请根据文本作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春秋》之所治人与我也所以治人与我者仁与义也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乃反以仁自裕,而以义设人,诡其处而逆其理,鲜不乱矣。人莫欲乱,而大抵常乱,凡以闇于人我之分,而不省仁义之所在也。是故《春秋》为仁义法,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我不自正,虽能正人,弗与为义;人不被其爱,虽厚自爱,不予为仁。

    (选自董仲舒《春秋繁露》)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体例)史书,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春秋》中所体现的“仁”和“义”的原则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①

    高  适

    践更②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③。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④。

    (注)①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秋,哥舒翰时任陇右节度使。白少府,名不详。②践更:古代服徭役时,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穷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此指服役的士卒。③青袍:指县尉之服。④太白:星名。古人认为太白星高是大规模用兵的吉兆。

    1.简要分析“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一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诗人运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4)淇水汤汤,___________。(《诗经·氓》)

    (5)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6)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7)察己可以知人,____________。(《吕氏春秋》)

    (8)__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在邮筒旁停靠三分钟

    谢素军

    我坐班车回老家,经过石砚湾的时候,车停了下来,司机把门打开,我看见路边有一个邮筒,但却没有一个要上下车的人。

    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师傅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只是按下了喇叭,震耳欲聋地响了三声,然后才关门,启动班车,奔跑在这片交通仍不便利的山间马路上。

    但比起二十年前,这条路已经便利多了。师傅终于开口,告诉我,所有的班车都会在这儿停靠,尽管到如今,邮筒已经生锈,荒草已然茂盛。

    为什么?令所有路过的车辆,不约而同停靠并为之鸣笛的竟只是一个年轻人。80年代那会儿,年轻人流行南下打工,去广州、东莞、深圳、上海,总之没几个人留在老家。但有一个年轻人留了下来。

    他绝不是害怕出门,而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县里邮局要将一批信件送去百里外的乡下,公路不通,村落不熟,年轻人是个热心人,便答应帮衬一把,送完再坐火车南下。结果,当年轻人把一封封信件送到各家各户,老人们感激涕零的样子,一下子触动了他。

    信件都是出门打工的年轻人寄来的平安信,年轻人突然生出一个念头,自己应该留下来做一个邮递员,否则,老家的人们便可能收不到这些珍贵的家书。

    年轻人说干就干,县邮局更是求之不得。就是从那天起,年轻人每天都会背着一大包的信件,先送完路过的几个村庄,因为老家隔着几座荒凉的大山,他总会在石砚湾的一个拐角处等车,等路过的拖拉机、摩托车,甚至牛马车。而那些赶车的人,得知年轻人是一位邮递员,也总愿意搭他一程。

    送的次数多了,所有赶车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位邮递员,每天中午时分,会站在石砚湾等车,乡亲们知道他辛苦,放弃了南下打工的大好时光留下送信,便都敬着他,觉得他是一位平安信使,有时时间对不上,也会故意把车停在石砚湾,等到年轻人上车才走。

    这一等便是二十年,开车人都在口口相传,在经过石砚湾的时候,一定要等一个送信的年轻人,直到县里的马路修通到每个乡村,直到每天开通了固定的班次汽车,直到年轻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下午,不慎在陡峭的山路上摔倒。

    开车的人再也没能等到年轻人,他走了,全身被摔得伤痕累累,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

    但那些写信和收信的人,至今从未忘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乡亲们特意去县邮局申请了一个邮筒,安放在石砚湾那个年轻人等车的地方,里面塞满了各种信,那都是外出打工的人寄给年轻人的感谢信。

    人走了,但信还在。每一辆路过的汽车都会在这里停靠一会儿,他们希望搭上年轻人的灵魂,带上他的那股精神,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告诉你,邮政在,希望就在。

    我想问,年轻人叫什么名字?刚开口,却已泣不成声,终究是没有问成。有些遗憾,但又有些许安慰,至少我知道,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如果可以,我想再加两个字,邮递员哥哥。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面对“我”的询问,司机师傅只是“看我一眼,没有作声”,因为他认为“我”作为一个石砚湾人竟然不知道年轻人的事迹,他为此而恼火,懒得理“我”。

    B. “但怀里的信件却丝毫无损,连一滴雨水都没能透进去”,这一细节描写凸显出年轻人的责任意识,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C. 文中的年轻人是一位不知名的乡村邮递员,80年代主动放弃南下打工的机会,留在交通闭塞的家乡送信,给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和欢乐,其事迹可谓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D. 文章结尾表达了对这位年轻邮递员的敬仰、怀念、感激之情,并由年轻人而想到“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唤作邮递员”,可以说本文是作者奉献给这些绿衣使者的一曲赞歌。

    2.文章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年轻人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作者在文中多次写到班车在邮筒旁停靠、鸣笛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探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一个“熬”字益人生

    王晓河

    ①莫言说,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就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腰越疼。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②这个“熬”字很传神。人生马拉松,很多要靠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工作多是重复,熬才能出头;后浪催前浪,人生进进退退,熬住才能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熬得住,才有柳暗花明。心灵励志作家黄桐在《人生总要慢慢熬》中告诉年轻人:“当好事降临,不用得意忘形;当坏事来袭,不必惊慌失措。”人生中的“幸”或“不幸”,其实没有定数。没事,慢慢来,熬过去,是你的,总会有。

    ③粥多熬黏稠,汤多熬有味。有准备地熬,是看透时势地熬,犹如磨石磨刀,越磨越锋利。“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熬得住,才有真功夫;“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熬得起,方有大境界。作家池莉有一本书叫《熬至滴水成珠》,全书可谓是池莉人生经验的提炼和感悟,她说:“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了。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熬出来的,苏醒是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熬出来的。”评书名家单田芳,总结人生就一个字:熬。身处逆境,苦熬能挺住;陷入危机,苦熬撑得起;适逢险阻,苦熬能过关。人生不怕熬,就熬出智慧,熬出功力,熬出精粹,熬出境界。

    ④冯仑在《伟大是熬出来的》一书中说:“什么是熬?熬是一种直面问题、不逃避的精神。”有心志地熬,不少是自找的。旁人看似熬,自觉是遨游、畅游其中,自得其乐。你喜在熙熙攘攘中穿行,他好在冷冷清清中持正;你求“花月正春风”,他好“冷落车马稀”,枯燥生滋味,苦涩有甘甜。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屈居于6平方米的小屋,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熬出了成就。经受了生活的风风雨雨,走过了道路的曲曲折折,摆脱了人事的恩恩怨怨,超越了思想的高高低低,熬创造着价值,涵养了性情,升华了境界和人格。

    ⑤天地悠悠,世事茫茫,眼前事,孰能料?身后事,孰看透?熬着走,有亲历,有明白。天公不遂人意,无可奈何地熬,挺住,切莫灰心丧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忍气吞声地熬,忍住,切莫一怒碰得头破血流,一衰败得随波逐流;欲壑难填,利欲熏心地熬,守住,切莫眼里看得过,肚里忍不过。熬过疾风暴雨,懂得什么是坚强;熬过痛苦,懂得收获的珍贵;熬过失败,才会更好地把握成功的时机。熬的经历丰富,人生绚丽多彩。人生经得几番熬,不枉世间走一遭。

    ⑥熬,是一种坚持,一种历练,一种毅力。多年的媳妇熬成婆,饱经风霜,饱览沧桑,饱通世事,阅历中有品味,挣扎中有感悟。所以,倪萍著书《姥姥语录》,有一句话说:“人命不是撂下,是咬着牙挺着,挺到天亮。”不泯希望,熬中的酸甜苦辣有滋有味;不坠志气,熬中的跌宕曲折有情有致。冠军是熬出来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才有拼搏的硬功夫;名角是熬出来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日积月累地重复,才有德艺双馨的风采。

    ⑦毛泽东说过:“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人生难测,世事难料,熬,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心如死灰,骨子里是坚持。熬中有思索,有窥望,有碰撞,有突破,便是充满活力的努力,充满希冀的奋斗,便是有益的人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生好似马拉松,熬住才能有作为。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只要一步步地努力,就能柳暗花明。

    B. 作家池莉认为懂事需要经历,而经历需要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就是“熬”,这个“熬”就是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煎熬。

    C. “熬”可以创造价值,涵养性情,升华境界和人格,所以说有心志地“熬”,都是自找的。

    D. “熬”并非逆来顺受、心如死灰,熬的骨子里是坚持。人们需要在“熬”中思索、奋斗、突破,方能有益人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自然,从两位作家谈论割麦写起,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出中心论点“一个‘熬’字益人生”。

    B. 文章第③段先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证明越熬越有利于人生,然后用引用论证更有说服力地证明熬得住才能成功,接着引用池莉和单田芳的人生箴言证明熬的作用。

    C. 文章第④段列举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熬的经历越丰富,人生就越绚丽多彩。

    D. 文章运用比喻、引用和举例等多种论证方式,尤以引用论证为最,这体现出作者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眼界。

    3.阅读这篇文章,你从中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请联系文本作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寻找失去的家园”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古村古镇旅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古香古色的建筑遗迹等受到游客喜爱。但是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传承与商业化的博弈等,也给景区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乌镇对此作了有效的探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乌镇模式”。

    乌镇的具体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饰”五个字。“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成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较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是乌镇的创意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景区专门开设30余个展馆、工场和作坊,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等,游客置身于延续百年传统的老作坊,亲自参与古老的工艺品制作流程,仿佛自己已回到那遥远而古老的年代。水上社戏、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展演众多,书场戏台等分布于景区的不同节点,游客可以驻足观看,也可以参与体验。拳船表演、堂会表演、打更体验等,通过演艺、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示民间传统生活方式,让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鲜活地展现出来。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既是传统文化的凝练,也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历史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的保留复制,古村古镇文化旅游区一方面要传承经典,另一方面还要融合现代元素,对文化资源进行提升。如张艺谋导演的“印象系列”文化实景演出,以真山真水为演出舞台,以当地文化、民俗为主要内容,以演艺界、商业界大师为创作团队,创造了全新的演出形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中国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材料二)

    浙江省是中国民宿业发展的先行者,截至2017年年底,该省民宿达16233家,参与就业创业农民近10万人。“国家级生态县”丽水市云和县民宿业日渐崛起,散发着“磁吸魅力”。从2013年政府主推,到近两年村民主动要求,云和县以闲置农房、地方文化、绿水青山为“本”,兴起民宿产业。

    以闲置农房为底色,2013年,云和县开始鼓励乡村发展民宿业;至2016年,云和县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使闲置农房有了“换颜”的条件。人们利用空闲农房,将山水之间充满田园野趣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还原为天然憩息之所。在云和,带有当地特色的民宿大量出现,如雨后春笋。据调查,中国农村约有四分之一的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使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

    伴随民宿热浪,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在“千店一面”的背景下,2018年7月,云和正式发布《云和云居•六头民宿要求与评价》团体标准,这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该标准对民宿的基本要求、等级划分、品牌使用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六头”指门头、灶头、床头、木头、石头、田头。“六头民宿”与其他民宿最大的不同在于植入了地方文化,形成了系统、规范的民宿体系。在海拔300米的赤石村,18幢风格迥异的独栋木屋——“云栖木屋”依山而建,与之浑然一体。其建设灵感源于云和本地的木玩文化。此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等诸多本土文化也与木玩文化交相辉映。

    坐拥山光水色、“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云和县的生态画卷,而这画卷只是“浙江绿谷”丽水市的缩影:莲都区复活古村落兴起民宿业;青田县以华侨特色推动民宿业;景宁县以畲族风情带动民宿业……多年来,丽水市立足生态禀赋,以本土特色为根基,“争奇斗艳”地发展民宿产业。据统计,目前该市已有农家乐民宿4000余家,从业人员4.7万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31%。

    (取材于项菁的文章)

    (材料三)

    尽管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拥有760多年历史的南浔古镇历史风貌仍得以完整保护。其保护特别重视“以人为本”,目前仍有约7300户、20000名原住民枕水而居,实现了传统文化生态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共生,其积淀的传统文化也历久弥新,滋养后人。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懿德堂、尊德堂、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众多大气宅第和典雅园林有序分布,当年名门大族的气势犹可窥见一斑。古镇北部富有江南特色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依河岸分布,骑楼的进深、界墙的设置、石库门的规模、门额的装饰以及河埠的样式等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又互通一脉。骑楼建在路面上方作居室,下方地面留出供路人行走,体现的正是当地人“让了一尺地,借得一方天”的大度气质。

    对古镇的保护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从80年代开始,各方主动保护意识逐渐增强。2011年,南浔区成立古镇管理委员会,并于2016年启动古镇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当地还展开区域整体水系与生态修复,还原古镇水城相依、街巷曲折的江南水乡特色。通过建筑保护与开放,古镇名人崇文重商、信义向善、开放包容、敢闯进取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也重新焕发了生机。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早晨,浔溪中学的教室里传来阵阵读书声,学生朗诵的正是《礼记》中的《大学》片段。学校深入挖掘南浔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开设拓展性课程,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得以更好地亲近历史,传承古人的思想精髓。

    静水流深,优秀的精神文化财富在南浔正无声传递,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南林花园,家风长廊前经常有社区居民驻足观看。“孝老爱亲”“邻里和睦”“诚信做人”等平实的话语在长廊内集中展示,这些都是小区内居民的家风家训。

    国务院参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不应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要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拥有建立在深厚历史根基之上的文化底气。

    暮色四合,小镇逐渐结束了一天的喧闹,重归静谧。骑楼下,连绵亮起的灯笼延伸向远方,在灯影的流转中,偶有行人悠然踱过,低声细说着水乡古镇的变迁……适度开发的南浔古镇保留了原汁原味,江南“大家闺秀”的优雅风姿犹在眼前,人文积淀触手可及。

    因为保护与发展得力,南浔古镇近年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等荣誉,并成为国内首个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镇。

    (取材于何玲玲、魏一骏等人的文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乌镇在实现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中所采取的“五字法”是创意之举,完全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

    B. 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民间寿俗、婚俗等,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凝练,更为人们开启了体验古镇生活的路径。

    C.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乌镇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如高公生糟坊、叙昌酱园、乌香堂、高杆船、花鼓戏、皮影戏以及茅盾笔下的家乡风情等。

    D.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宿业的发展势头日渐大好,但民宿粗放式管理、同质化等问题也不断出现。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农村处于闲置状态的住房较多,应该合理利用这些住房,让老房子有依托,湖光山色更有活力。

    B. 云和县发布的“六头民宿”的标准是全国首例民宿团体标准,扭转了民俗行业“千店一面”的尴尬局面。

    C. 千年古桥、百年民居,以一镇之规模,坐拥超过20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这是南浔古镇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其建设灵感源于本地的木玩文化、抗战文化、船帮文化。

    D. 作家冯骥才认为,古镇保护只要不背离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的初衷,就能让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与历史、国家、他人之间紧密的文化联系。

    3.关于古村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你有哪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短视频:短小应须精悍有力

    杜  鹃

    1月9日,中国网视协会发布了规范和细则,从账号、内容、技术等管理方面对短视频平台进行规范。这两年,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芜杂的短视频内容侵占着网民的娱乐时间,一些低俗的视听垃圾正污染着网络空间。短视频以其轻体量以小博大,满足了网民对于碎片时间的娱乐需求,同时又以简易的表现形式迎合了草根群众自我表达的愿望。然而,技术内容上的零门槛使得短视频内容存在了众多隐患。未来,短视频平台应当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以“短”补短?

    要树立正确的平台价值意识。短视频平台必须要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从国家利益、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弘扬主流价值观,引导正能量的传播。要构建短视频内容生态。短视频成功地将生产、传播、互动、再生产进行衔接,几乎可以在拍摄完成的同时完成加工制作并上传到社交网络,继而被迅速转发扩散。因此,短视频平台应扩展自身的外延市场,以“短”内容为依托,逐步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空间,形成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深耕内容引导,做美好生活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平台方应深耕内容引导,扮演好时代主音传播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内容引导有利于减少不良视频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减轻平台自查自纠的负担,还有利于将乱象式生产转化为类型化、多样化的生产。平台可以主动发起多种主题的短视频活动,号召网民广泛参与,从内容把控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从长远来看,只有够清晰、有特色的发展定位,才能真正帮助短视频平台以短取胜、以优取胜。

    当然,作为迅速兴起的网络视听内容,短视频还有着很多值得探索的发展空间。但只有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短视频才能找到自己清晰的发展方向,才能持续活跃于网民的娱乐生活中。短小应须精悍,短视频应短而有力。

    (摘自“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1.从材料来看,短视频应用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认为短视频“短小应须精悍有力”,如何才能做到“精悍有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如何才能保证短视频的可持续发展?请根据材料提几条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物不经锻炼,终难成器;人不得切琢,终不成人。

    ——李贽

    平静的海洋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苏联谚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2 题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贵族少女。她幼小失恃,寄人篱下,身在贾府,却需时时注意,处处小心,她的生活可谓是“繁华中的苍凉”。

    B. 《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桃园三结义”中的刘备、关羽和张飞。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忠心耿耿,刘备对关羽和张飞也是爱护有加。刘备经常劝诫关羽“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C.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对“现代人悲观绝望”情绪的一次集中表现。书中塑造了主人公桑提亚哥坚强不屈、刚毅不挠、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也为人类永不屈服、永不言败的精神谱写了一曲颂歌。

    D. 《边城》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湘西偏远小镇——茶峒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故事主要围绕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和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大老天宝和二老傩送展开,但最终天宝淹死、傩送出走,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等着傩送归来。

    E.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书中的主要人物除了霍拉旭活到全剧结束,其他人物都死于各种各样的情况之下,如奥菲莉娅溺水身亡,哈姆莱特、雷欧提斯、乔特鲁德以及克劳狄斯都死在毒剑之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中“醉金刚”是谁?请简述这一事件。

    (2)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社戏》一文记录了几次看戏经历?分别展现了怎样的人际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