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9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作为武器的图书》中记载:“1944年6月6日,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几天后,美国将无数箱图书运抵诺曼底,发往法国各地书店。随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图书陆续到达,发往整个欧洲。”美国运输图书的主要目的是

    A. 扩张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影响力   B. 争夺原德占区的图书市场份额

    C. 为击败德国法西斯提供思想武器   D. 为盟军前线将士提供文化休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9 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

    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40年,同盟国预料(德军)像1914年那样,主要的进攻将发生在比利时中部地区。德国人原来的也是这样计划的,只是在几个月前作了改变。因此,法英两国把他们装备最好的军队都调往比利时。德军改变后的军事方案代号是

    A. “黄色方案”

    B. “施里芬计划”

    C. “曼斯坦因方案”

    D. “巴巴罗萨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0年5月,英国新任首相丘吉尔发誓要同“那种在黑暗的、悲哀的人类罪恶的目录册中都容纳不下的极恶暴政”进行不妥协的战斗,他向美国发出呼吁:“给我们工具,我们就会把活干完。”对此后来美国

    A. 通过新的《中立法》

    B. 通过《租借法》

    C. 发表《大西洋宪章》

    D. 签订莫斯科议定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故事,因为敌人越来越靠近了,而当年的历史英雄们,他们处于困境当中,看不到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说这是一个充满悬念的故事。”这是根据二战时期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该故事描述的战役是

    A. 敦刻尔克大撤退

    B. 不列颠之战

    C. 诺曼底登陆

    D. 中途岛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丘吉尔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于 1948——1954 年间出版,他是当时唯一亲笔留下回忆录的大国领导人。这本回忆录

    A. 因属于一手史料而真实可信   B. 因主观性强而降低史料价值

    C. 因孤证不立而史料价值有限   D. 因亲身经历而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 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B. 双方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C. 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D. 无战胜国与战败国之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0年,美国海军部长丹尼尔斯宣称将在五年内建造137艘军舰,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对美国或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优势。”日本则公布了规模巨大的八八舰队计划。以上事件作为史料可以证明

    A. 《五国条约》收效甚微,已经成为一纸空文

    B. 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有其必要性

    C. 日本势力的扩张已经威胁到美英在亚太的利益

    D. 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摇摇欲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都具有主观性

    B.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C. 历史史实具有不确定性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际联盟是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下列有关国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总部设在日内瓦万国宫   B. 正式成立于巴黎和会期间

    C. “促进国际合作”是其宗旨   D. 对战败国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14年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圣诞节回家”的口号。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管里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这些现象

    A. 反映了军国主义的泛滥   B. 体现了狂热的战争情绪

    C. 说明了双方都稳操胜券   D. 表明战争进程异常顺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14年8月战争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争端的祸根。”该“联盟体系”

    ①直接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     ②掩盖了战争性质    

    ③加速了战争到来扩大了战争规模     ④形成国联的雏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史学家对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历史叙述:“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该战役

    A. 宣告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B. 是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战

    C. 首次投入了新式武器——坦克   D. 是协约国战争后期发动的反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7年3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其连任的就职演说中说,“……我们不再是孤立的区域,经过那致命的骚乱所造成的30个月来的悲惨事件,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要想回头已经不可能,我们国家的命运就取决于我们是否愿意全力去保卫这个国家”。这表明威尔逊

    A. 明确表达了美国参战的想法   B. 对俄国的二月革命非常不满

    C. 主张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D. 希望协约国取得战争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在1914年以前,所有欧洲的大国都处在富有侵略性的民族国家主义情绪的状态中,而且越来越趋向使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德国政府只不过是这场普遍性的运动的引导者而已。”该学者的观点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有明显的帝国主义特征

    C. 德国不应承担战争责任因为并不是它发动了大战

    D. 德国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利用民族情绪侵略他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熊伟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中写道:站到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又确实没有给我们提供什么。人类并没有因为这一惨痛经历而变得清醒和理智,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宽容和公正,他们仍然沿着老式的路数来思索和处理向题。”作者认为

    A. 人类在一战后根本没有进行反思   B. 各国并未吸取教训继续我行我素

    C. 一战使各国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D. —战造成的物质损失还不够惨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面是学生模拟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代表说的话,对这四个国家的推断正确的是

    A. 甲是英国   B. 乙是美国   C. 丙是法国   D. 丁是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者评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这个中欧大帝国解体了,历经60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消失了,其实,在投降前夕,各民族已起义分别成立各自民族国家,宣布脱离帝国。”下列国家属于从这个帝国独立出来的是

    A. 保加利亚   B. 罗马尼亚   C. 希腊   D. 捷克斯洛伐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战后,法国为寻求自己的安全保障采取的对策有

    ①修筑马其诺防线

    ②收复阿尔萨斯洛林

    ③控制萨尔煤矿

    ④使莱茵区成为非武装区

    ⑤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⑥默许德国吞并奥地利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的建立对匈牙利所产生的影响与对捷克斯洛伐克产生的影响完全不同。在确定匈牙利的战后国界时,它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新的边界将大约三分之一的匈牙利人排除在外,原来在中欧居统治地位的匈牙利现在被削弱成一个小国。身处敌对的“小协约国”的侧翼,匈牙利将它的外交政策朝向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后来在(20 世纪)30年代又转向同样对凡尔赛体系怀有强烈不满的纳粹德国。上述现象反映了

    A. 法国为寻求安全保障在一战后加入了“小协约国”

    B. 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来处理

    C. 匈牙利在20 世纪30 年代加入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

    D. 欧洲国际关系新体系暂时缓和了矛盾却不具有稳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纳粹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如下),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包括

    ①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民的民族情绪   ④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时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纳粹党员

    8万

    35万

    85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国际协定规定:“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根据该条款

    A. 德国吞并奥地利   B. 德国割占苏台德地区

    C. 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D. 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40年上半年,德国进口所需 80%的橡胶、65%的锡、70%的铜、50%的铝、25%的锌都来自苏联,斯大林填补了希特勒矿产品供应的重要缺口。这一现象

    A. 说明苏联违反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原则   B. 彻底改变了欧洲战场的战略态势

    C. 表明二战初期苏联为德国提供了物资   D. 苏联在履行作为德国盟友的职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为纳粹德国进攻示意图,与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对应的国家是

    A. 法国、英国、奥地利、苏联   B. 英国、法国、奥地利、苏联

    C. 英国、奥地利、法国、苏联   D. 英国、法国、奥地利、美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戴高乐将军在著名的“6月18日号召”中讲到:“我,戴高乐将军,此刻在伦敦,我请现在或即将在英国领土上的、带着武器或不带武器的法国军官和士兵……我请你们与我联系。不论如何,法国抵抗运动的烈火不应熄灭,也不会熄灭。”这一号召发表的时间最好应该是在

    A. 1939年

    B. 1940年

    C. 1941年

    D. 1942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理查德•佐尔格被誉为“红色间谍大师”。1941年9月15日,他向莫斯科发出了一份极具价值的电报,斯大林如同吃了定心丸,立即放心大胆地将远东地区半数以上的苏军调往西线的欧洲战场。这份电报的主要内容最有可能是

    A. 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B. 日本将南进对美作战

    C. 德、意、日组成三国军事同盟   D. 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是德军对某次战役失败的原因我军进攻步调缓慢且付出伤亡惨重,最后因为在南线意大利被盟军登陆了西西里岛,不得不抽调兵力防卫意大利而被迫中止堡垒计划的进攻。这次战役是指

    A. 列宁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库尔斯克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该战役

    A. 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 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 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 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用特殊的代号表示某种军事行动是军事史上的常见现象,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巴巴罗萨计划”②“海狮计划”③“火炬计划”④“曼斯坦因方案”

    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④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周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其必然性,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战,殆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也,与一域中国与国相互之战既异,与一国中人与人相互之战更异”。

    ——引自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1914年)

    材料二 “中国如仍守中立,即是孤立,无论战时战后,匪惟不能与各国立于同等地位,且一切不能与闻,受人处分而已……为中国计,当自动参加,以取得在世界上之同情及国际上之地位”。

    ——引自许田《对德奥宣战》(《近代史资料》)(总2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欧洲战役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初出现“全世界人类相互之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自动参加”(即对德奥宣战)的主要目的并用史实分析一战结束后这一目的的达成情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定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精神上的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致力于把德国的精力限制在欧洲大陆,并通过精心建立一个制约性的同盟体系来维护帝国的安全。1890年俾斯麦遭解职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他说“巨浪在有力地冲击着我们的国门,并且催促着我们作为一个大国维持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盛顿会议通过国际协议实现了英美海上霸权的转移。

    ——据朱东来《大国崛起》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战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及英国应对这一转变而采取的外交行动。②英美海上霸权转移的“协议”内容及这一协议签署的国际背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召开之时,主要战胜国尤其是美、英、法三国的战略考虑是大相径庭的。美国要以美国的理想方式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在这个新秩序中,美国又要占领导地位;英国则想保持它在世界事务中的传统优势,并建立不受法国独家支配的欧洲大陆均势平衡的局面;法国复仇心切重建它在欧洲的霸权。在这一背景下,巴黎和会从一开始就矛盾重重、争执不断。

    ——摘编自袁明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并不满意在华盛顿会议上得到的利益,美国依旧是日本在亚洲的主要对手,两国的矛盾有增无减。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美国发放高息债券,引起了日本的反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新的移民法,排斥日本移民入境,使日本爆发了反美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叫嚣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英国在华盛顿会议后就认定今后与日本之间必有一战,并开始在新加坡扩建海军基地,修建防御工事,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

    ——摘编自刘长敏《国际关系体系与格局(1618—1945):理论框架与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及大国间的矛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8年签订的某协定的附件(节选): 联合王国陛下政府和法国政府是在坚持9月19日英法建议第6款所规定的提议的基础上参加上述协定的缔结。前项建议第6款是涉及对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新疆界面临无端侵略时的一项国际保证问题。当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波兰和匈牙利少数民族问题已告解决时,德国和意大利方面将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保证。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

    材料二我们这次的救援行动不能称之为胜利。撤退从来都不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途径,可是要知道一点,这次的救援行动却预示着胜利……欧洲的大部分领地,以及很多著名的古国都已经沦陷,或者正在沦陷,我们决不能犹豫,决不能失去信心,我们肯定会在战争中坚持到底。我们作战的战场在法国、海上和大洋中,以后我们会越来越有信心和能力在空中的战场作战。

    ——温斯顿•丘吉尔 1940年6月议会演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协定的名称及其体现的英法两国的外交政策。结合相关史实,从主观目的和客观效果的角度简评该政策。

    (2)概括材料二中“预示着胜利的救援行动”的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为了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做的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