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null 1 题,论述题 1 题,单选题 7 题,材料分析题 2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罗斯福总统认为:“民主政府就其本质来讲能够帮助人民抵御过去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灾害,能够解决过去被认为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他所采取的最能体现“民主政府本质”的举措是

    A. 政府干预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B. 提倡职工入股,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 完善福利制度,建设福利型国家   D. 建立国有企业,实行垄断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

    A. 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B. 改革忽视优先发展重工业

    C. 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 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有言:“两淮岁课百余万,安所取之?取之商也·…若束缚之,急使之,一无乎所顾,今天下安得岁增民间百余万粟,输九边以为兵食者乎?”这反映出顾炎武

    A. 萌发民本思想   B. 倡导工商皆本

    C. 提倡轻徭薄赋   D. 主张经世致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清)刘蓉在论述义理与考据的关系时指出义理之学“其高可至于圣贤,最下亦不失为善人君子”,汉学家“不惟正鹄之求,则且弯弓终日而莫知的之所向,况望其有一中之得哉?”刘蓉意在强调

    A. 经世致用思想观念   B. 两汉经学专事考据

    C. 儒者都是圣贤君子   D. 宋明理学高明广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789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婚姻和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马寅初的理论

    A. 与马尔萨斯的理论本质一致

    B. 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

    C. 有助于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

    D. 与国家的管理体制不符被否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政府成立伊始,即接受了统制经济学的主张,开始筹划建立国有经济体系。1928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建设大纲草案》,规定:“凡关系全国之交通事业……有独占性质之公共事业……关系国家前途之基本工业及矿业……悉由国家经营之。”30年代初“统制经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支持……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中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由蒋介石等四名委员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提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实行计划经济,其宗旨就是扩大国家资本,垄断全国的经济命脉。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 工业革命的进行使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 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耍求

    C. 议会中的议员己经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

    D. 垄断资产阶级企图控制议会瓜分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庄园经济的盛行

    B. 表明租佃关系日益普遍

    C. 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 中国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 中日建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 贵族生活腐化   B. 血缘色彩浓厚

    C. 音乐发展迅速   D. 宗法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但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前者在政治制度设计上与后者不同的是

    A. 实行责任内阁制

    B.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 议会行使立法权

    D. 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下图。这件反映中国青铜铸造超高工艺水平的国宝级文物曾被称为司母戊鼎,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最新展出时却被专家命名为后母戊鼎。导致这一名称变化的原因解释中,最合理的应当是

    A. 对文物的解读必须得到考古证实

    B. 对相关史料的解读形成了新认识

    C. 原先的命名是没有依据的

    D. 原先的命名者不够权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而在曹魏时的《新律》中则首次入律了所谓“八议”(亲,故,贤,能,功,贵,勤,宾),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上八种人犯罪,—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須奏请皇帝裁决,由皇帝根供其身份及具体情况减免刑罚的制度。《十二铜表法》与《新律》的最大区别在于

    A. 是否注重君主权力

    B. 是否重视纲常伦理

    C. 是否注重公平公正

    D. 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秋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童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邮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晚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律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健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间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5﹣19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图

    材料二  从19世纪初开始,在印度输往中国的货物中,棉花退居次要位置,鸦片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重要的东西。鸦片在中国有很好的销路,保证了英国有足够的白银购买中国茶叶,而中国由茶叶所得外汇又全部流进了印度以购买鸦片。正好这一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进口棉花,印度棉花于是大量运至英国。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最清晰简洁的路线图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到印度。这个路线图的要点是,每个环节都由英国人控制。

    ——仲为民《茶叶与贸易:19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15﹣19世纪大西洋两岸贸易和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异同。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上半期中英贸易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