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6 题,选择题 9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基础知识综合 1 题,句子默写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学完本课,班里开展“李可染作品欣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在3日北京保利春拍近现代书画拍卖夜场中,著名画家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以2.932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目前是今春拍卖场上单品成交额最高的中国艺术品。

    作为今年保利春拍的领衔之作,该画此前预展时估价2.8亿元人民币,引起众多收藏家的兴趣。今晚正式拍卖时以1.8亿元起拍,经过数轮竞价,最终以2.55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达到2.9325亿元。

    (2)李方搜集了一些关于《万山红遍》的资料,准备介绍给同学,抄写时出现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国画大师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甲]围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的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基本格局相同。[乙]该系列作品画工独特,扣人心弦,充分显现了李可染山水画艺术的精华。画作均为巨碑式丰满构图,采用了大量得自故宫内府的朱砂,运用大量浓密朱砂点,使画面通红一片,在静谧中包含无限喜悦;同时以浓厚的墨色为底,形成冷暖对比,层次丰富。林间白墙、山上飞瀑和山下流泉互相衬托,极具气势,而前景溪涧则为庄严壮观的画面增添了动感。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3)李方听说美术馆正在举行“李可染画作展览”,想去参观,但他妈妈想让他在家好好学习,请你帮忙劝说李方的妈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6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颜景龙

    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追求的不是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人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也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做到“代山川而言”。

    (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全文的论述层次。

    2.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第④段作简要概括。

    4.从全文看,当代创作者怎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中国山水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谈读书》,回答问题。

    1.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

    2.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3.“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这段话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

    ①起床闹钟响起,蒙胧中打开手机,刷刷抖音,看两篇拼凑的鸡汤文,如皇帝批阅奏章般浏览朋友圈,以点赞的形式表达自己“深邃”的想法……这已是许多人生活的常态。数字时代,我们接收的碎片化信息越来越多,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不知不觉已陷入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②其实,读书就能够破解这一困境。为什么呢?

    ③读书使人专注,专注让思维凝聚。当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我们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在安定的思绪的作用下,眼下的文字也会与以往的记忆碰撞,让我们在书籍里越读越深。董仲舒的书房后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产生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了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最终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④读书,尤其是读整本书,能促进人独立、完整地思考。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和视觉性强的图片、视频来说,读整本书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本书脉络变得清晰,我们在字里行间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我们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⑤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我们对内容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宁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曾国藩说:“万卷虽多,而提要钩玄不过数语。”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对各章节又做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揣摩作者的意图,把书中的留白处加以想象,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把之前的那本薄书再慢慢地读厚。夏丏尊先生曾以《桃花源记》一文举例:陶渊明是晋代人,若想要了解《桃花源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要翻阅《中国文学史》;而这篇文章里描写的理想社会,又体现了一种乌托邦思想,想进一步了解,就须读英国人莫尔的著作《乌托邦);至于想要通过《桃花源记》弄懂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就要查阅相关的书籍……如此,就有了新的知识创造和开拓,有了更厚重的思考。因此,在反复读书的过程中我们整合了碎片化的信息,我们的思雏得到了完整的训练,从而形成自已独有的思维链。

    ⑥清晰、完整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唯有用好读书这剂良药,才能真正帮助我们走出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在作者看来,读书为什么是改善思维碎片化的良药?

    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3.选文第⑤段加点的两个短语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下列读书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可以改善“思维碎片化”?说说你的理由。

    (1)知人论世读经典      (2)感悟·口味·欣赏

    (3)比较与辨微         (4)读书动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荞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③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④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⑤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祥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⑦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①自然段的作用。

    3.文章第④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来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重拾“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①竺可桢先生曾说:“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②这“利害”二字却是真正“厉害”,到了现实生活中,要将它与是非分割开来,真是难之又难。最后无非以一句“科学家亦不能免俗”作为借口。

    ③这谷,说的便是社会的潜规则,是利害、是权衡、是功利,是科学精神的死敌。追求功利让我们推动对真理的热爱,追求功利诱惑我们违背实证精神;追求功利让我们放弃质疑、屈从权贵。最终,功利主义让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无。

    ④“科研人员东南飞”,飞向更有钱更发达的地区已是持续了十几年的老话题;人才激励和评价以金钱为导向,不以科学论英雄,也不是新鲜事;“帽子”满天飞的问题说了也不是一两天,但似乎看不到彻底改变的迹象。

    ⑤社会对科学的认知是功利的——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遇事先问这个研究有什么用;方向的选择是功利的——这家要先看自己做的是不是热点,美国有没有做;科学家自己也是功利的——为了帽子、票子、位子愿意作出改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不计免得,变成了“傻子”才做的事。

    ⑥科学这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讲的就是敢于探索。凡事先计免得而后动,谈何科学、谈何真理。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有一天,杨瑞恩听到孩子们在二楼叫嚷,跑到楼上来,才发现孩子们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他拿过来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会一下子跑过来了呢?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最终发明了望远镜。

    ⑦在科技界内部,多少人呼吁要动颠覆的、动刀子。要的就是让违背科学精神‘追求功利的人受到最大的惩罚,让人们知道那些“傻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⑧功利二字着实可怕,功利主义导致科学精神的匮乏,而科学精神的匮乏已成为我们民族从事原始性创新的软肋。不过,当历史发展到今天,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成为社会向前的最大推动力时,我们必须向功利主义“宣战”,国家民族才能长远发展。

    ⑨如今我们倡导科学精神,希望求真务实、更改质疑之风能成为界的常态;希望这股浩然正气“占领”同体,进而影响全社会。这第一步,怕是要先斩断功利二字。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一个事实论据不恰当,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2.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开头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3.作者是如何论述“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这一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说明。

    4.你如何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一句的深刻含意。

    5.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是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B. 《无言之美》的作者是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C. 《谈读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

    D.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邨,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诘难(jiè)   傅彩(fù)   阐证(chǎn)

    B.要诀(jué)   怡情(yí)   藻饰(zǎo)   咀嚼(jiáo)

    C.滞碍(zhì)   矫饰(jiáo)   羡慕(xiàn)   涉猎(shè)

    D.伦理(lún)   蒸馏(liú)   疵品(cī)   聪颖(yǐ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纵观统筹   读书废时

    B.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孜孜不倦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叶圣陶《苏州园林》)

    B.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C.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D.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鳞次栉比。(减克家《说和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是“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前言中的一段话。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叶形矛头,也有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金武士;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展品中,既有柬埔寨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铜鼓,也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突线钮铜铎。展览中的精美文物众多,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_。

    A.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充分体现了这些精美文物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B.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文化艺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体现在这些精美文物的融合互鉴交汇碰撞之中

    C.这些精美文物充分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融合互鉴、交汇碰撞的广度和深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牛能大量进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充满智慧的经典作品就得深读精思,反复品味。如同牛的“反刍”一样,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

    ①读书有精读与泛读

    ②读书也应当学会“反刍”,我们应当比牛更聪明,因为我们会思考

    ③读书要讲求智慧

    ④牛的雄健与善于反当很有关系

    ⑤它不断地咀嚼,以助消化吸收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⑤②③①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驱遣”“摘录”“接触”“聚集”这四个词的词性相同。

    B.“驱遣想象”“所见所闻”“意境优美”“原始社会”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这句话的主干是“读者会面”。

    D.“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这句话是一个假设复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也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看瘦西湖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千红总是春啊”!

    解说:这句话末尾的标点使用正确。

    B.木 本 采 沐

    解说:这四个字的造字法相同。

    C.繁花嫩叶   流水潺潺   爱好文学   赞叹不已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

    D.“各界优秀青年代表结合各自岗位和成长经历,抒发了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代表抒发感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一位同学读了培根的《谈读书》,做了一则读书笔记。请你参考①处画线句,帮他在②③处分别填上一个句子来概括后文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句式不限。

    读书价值颇多: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③_________________: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基础知识综合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挣脱现实的重重束缚,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火炉前烤火,所有的牢骚、忧愁、愤怒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滕;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mù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到了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一位仰慕已久的朋友。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驱散(_____)  隽永(_____)  mù(______)春风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正确写法是“_____”。

    (3)“纯真无邪”中“邪”的意思是(_____)

    A.不正当

    B.不正常

    C.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

    D.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

    (4)此文段主要运用了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身向云山那畔行,________________,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钱塘湖春行》中,表现黄莺充满活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太学生读书环境优越,与自己“行深山巨谷中”去求学相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