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 埃及收回苏伊土运河主权   B. 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 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 纳米比亚独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红柿,又称番茄,原产美洲,1523年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随后传到意大利、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被视为观赏植物。上述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 加速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使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

    C. 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的交流

    D. 给美洲人民带来灾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一封写于战争爆发初期的信中,林肯声称:“我最重要的目标是努力捍卫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可以挽救联邦,我宁愿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1862年,林肯告诉他的内阁,解放奴隶成了“一种军事需要……我们必须解放奴隶否则我们的力量将会减弱。”上述材料说明

    A. 林肯始终主张必须立即废除奴隶制

    B. 林肯思想的转变与战场上北方军队的失败有关

    C. 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矛盾主要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D. 美国南北战争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召开,以下不属于古代亚洲文明的是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佛教

    D. 秦始皇陵兵马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亚历山大的东征,从西方到东方,从希腊到印度,建立了一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直到今天,他的名字还被很多人传颂,这是因为东征和帝国的建立

    A. 使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B. 削弱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

    C. 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因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作者关于美国革命的评价,是因为它

    A.脱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B.确立共和体制,实行三权分立

    C.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D.战胜封建王权,实行君主立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庄园可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它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由此可知西欧庄园(   )

    A.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B.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

    C. 其产品主要是用来对外贸易的 D. 是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它)从根本上否定了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l789年8月,从巴黎传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声音响彻整个欧洲。”这里的“它”是指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一开始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后来,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所以改革措施中又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由以上可见,明治维新(  )

    A.自始至终采取全盘西化的策略 B.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残余

    C.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D.使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道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学、宗教和艺术之根都在希腊,古希腊文明回声的最强音,是世界许多民族每天都在运用的语言文字。”这句话的含义是

    A.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

    B. 古代希腊人是欧洲人的祖先

    C. 古代希腊是一切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D. 希腊文明是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不同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时,应该如何组织人类社会?”成为国际社会的重大课题。而美苏两国做出的反应是

    A.发动战争以解决争端 B.寻求世界和平与发展

    C.采取全方位的对峙与竞争 D.加强国际谅解与互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这里的“和约”指(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雅尔塔协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相同影响是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摆脱了半殖民地命运

    D.废除了奴隶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位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这部著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歌中之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这部著作是

    A.《人民宪章》 B.《共产党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圣雄”甘地的名言。甘地被尊称为印度的“国父”,其主要功绩是

    A.领导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B.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C.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拒绝向英国殖民者纳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1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为最后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能够建立的关键是(  )

    A.反法西斯国家在实力上超过法西斯国家

    B.法西斯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

    C.美苏之间社会制度矛盾的消除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要有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 B.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C.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继美方发布对华301调查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后,当地时间2018年4月5日,美方称或再对1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在挑起贸易战的歧途上越滑越远。这次中美经贸冲突,是美方一手挑起,本质上是美单边主义对全球多边主义,美保护主义对全球自由贸易的挑衅。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B.政治多极化趋势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

    C.经济全球化受到贸易摩擦的挑战,但并不会因此而中止

    D.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对全球许多国家发起贸易战,对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此举背离了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文明多元化趋势

    C.社会信息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智能手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台电脑,通过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的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以下关于互联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明坦克、飞机等各种新式武器,开始投入战场

    B.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C.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D.变为“地球村”,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模式和文化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9年春节期间,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卢梭的理性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揭示历史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

    A. 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C. 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D. 欧盟建立——“冷战”开始的标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科技进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下列现象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器轰鸣,铁路速度 ②车马劳顿,家书万金③在线购物,网络订票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大国通史·英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回答,光荣革命后,英国历史上没有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与什么政治制度有关?这种制度是以哪一个法律文件为基础?

    材料二 有了蒸汽机作动力,只要有煤作燃料开动蒸汽机,就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不再受到河流的限制。由于英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建立工厂十分方便。蒸汽机的广泛利用,使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依据材料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

    ——钱乘旦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使英国“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年)

    1770

    1800

    1860

    英国煤(万吨)

    600

    1200

    1861

    英国铁产量(万吨)

    5

    13

    380

    ——依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

    材料二  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在美国和德国尤为突出。……垄断组织还借助国家的力量,推行帝国主义政策,积极向外侵略扩张,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局面。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

    (1)材料一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该历史事件最早在英国发生,政治方面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述变化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开始出现的?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向外侵略扩张”的德国最终导致了哪一战争的爆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4)综上所述,你如何看待科技的发展?(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大国关系对国际局势有着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他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

    材料二  55年前,戴高乐总统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全面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

    2019年3月24日,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编写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原著。这本书目前仅存两本,一本赠送给习近平主席,另一本存放在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习近平说: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一部《论语》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中新网《习近平法国之行的N个“特殊”》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于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理念,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怎样形成的、怎样解决的?

    (2)中法关系是“世界大国关系中的一对特殊关系”,从材料二看,有哪些表现?

    (3)从材料三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根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哪些有利条件、又有哪些不利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20世纪人类第一场大搏杀之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它所奠定的世界新格局,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它的内在弊端反而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一定的联系。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刘金质《冷战史》

    (1)材料一中“第一场大搏杀”后确立的世界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两极结构的形成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写出这一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

    (3)据材料三,美国想要建立的“世界新秩序”的实质是什么?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秩序的原则与美国有何不同?

    (4)国际新秩序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建立有哪些有利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