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体育课上某同学掷铅球成绩是9.60m,其中9.60m是铅球的路程

    B. 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一周,其位移的大小是2πR

    C. 把一物体竖直上抛(忽略空气阻力),其上升过程和下落过程的加速度相同

    D. 从资阳同一地点出发经过不同路径到达成都同一目的地,它们的路程和位移均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哪位科学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 起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质点

    A. 0~1s内的加速度大小等于2~4s内的加速度大小

    B. 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C. 0~1s内与2~4s内的平均速度均是1m/s

    D. 0~2s内的位移大小是4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手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小球仍向上运动是因为小球还受到手对它的作用

    B.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 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

    D. 马拉车做加速运动,是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小物块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斜面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关于小物块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 受重力、支持力

    D.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开始运动的连续三个2秒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B. 从开始运动的连续三个2秒内,平均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C. 从开始运动到距出发点2m、4m、6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D. 从开始运动到距出发点2m、4m、6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中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相连,在外力F1、F2作用下运动。已知F1>F2,当运动达到稳定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物体M静止于倾斜放置的木板上,使木板的倾斜角θ缓慢增大至9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支持力变大

    B. 物体所受摩擦力变小

    C. 木板对物体的作用力逐渐先减小后增大

    D. 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先不变后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下图所示,传送带的水平部分长为L,传动速率为v,在其左端无初速度释放一小木

    块,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木块从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不可能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小娟、小明两人共提一桶水匀速前行。已知两人手臂对桶的拉力大小相等且为F,两人手臂间的夹角为θ,水和水桶总重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θ=0°时,F=G

    B. 当θ为120°时,F=G

    C. 当θ=90°时,F=G

    D. θ越大,F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关于此人的说法中正确是

    A. 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B. 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C. 人所受的重力为mg   D. 人所受的重力为m(g+a)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用OA、OB两根轻绳将花盆悬于两竖直墙之间,开始时OB绳水平.现保持O点位置不变,改变OB绳长使绳右端由B点缓慢上移至B′点,此时OB′与OA之间的夹角θ<90°.设此过程OA、OB绳的拉力分别为FOA、FO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OA一直减小   B. FOA一直增大

    C. FOB一直减小   D. FOB先减小后增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容器半径为R、OP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轻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B. 半球形容器相对于水平面有向左的运动趋势

    C. 半球形容器对小球的弹力和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上

    D. 弹簧原长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1)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_____状态.

    (2)他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得劲度系数k=____N/m.

    (3)他又利用本实验原理把该弹簧做成一把弹簧秤,当弹簧秤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该弹簧的长度x=_____c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如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A为小车,B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C为钩码,D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还有交流电源没有画出。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拉力F等于钩码的重力。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1)除了以上仪器外,还需要下列器材中的

    A.秒表    B.天平    C.毫米刻度尺    D.弹簧测力计

    (2)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

    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木板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

    (3)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交流电的频率为),由图(b)中数据求出小车加速度大小为   ,A点对应的小车速度大小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钩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随拉力的变化图线,如图(c)所示,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一物体从离地80m高处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2求:

    (1)物体下落的总时间为多少?

    (2)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

    (3)下落后第2s内的位移为多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为排球网架,为了使用活动铰链与地面连接的排球网架的直杆能垂直于水平地面,需要用绳子把杆拉住.绳子CO与竖直直杆CD夹角为37°,与球网在同一平面内;绳子AO、BO、CO同在另一平面内,AO、BO两绳子的拉力大小相等,夹角为60°;球网上方水平拉线CE的拉力大小为300N,排球网架直杆质量为20kg,不计绳子、拉线和球网的重力.(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铰链给直杆的支持力为多大

    (2)AO、BO两绳子的拉力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一块质量为M=2kg,长为L=3m的均质薄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木板的左端静止摆放质量为m=1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薄木板和小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 薄木板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2=0.2。t=0s时刻在M上施加一恒定水平向左拉力F=12N,g取10m/s2。求:

    (1)F刚作用在木板上时M和m的加速度大小

    (2)如果F一直作用在M上,经多少时间m离开M ?

    (3)若t=1s末撤去F,再经过多少时间M和m第一次速度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套在一根固定的直杆上,直杆与水平面夹角θ为30°,现小球在F=10N的沿杆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A点静止出发沿杆向上运动,已知杆与球间的动摩擦因数m为。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a1;

    (2)若F作用2s后撤去,小球上滑过程中距A点最大距离Sm;

    (3)若从撤去力F开始计时,小球经多长时间将经过距A点上方为4.64m的B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