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制定和颁布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B. 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C. 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D. 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与材料描述有关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 帝制复辟

    B. 军阀混战

    C. 日本侵华

    D. 东北易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南通大生纱厂、上海福新面粉公司等组史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中国近代

    A.民主政治的进程

    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0年6月,新中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土改完成时,全国粮食总产量由1950年的132亿吨增长为1.63亿吨、人均粮食由1950年的239.4公斤增长为285.2公斤。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新中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B. 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推动

    C. 土地改革促进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 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新政权的巩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回忆录记载:“离开瑞金后,………在冲破四道封锁线和湘江战役后,红5军团第34师和红3军团第6师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指战员大部牺牲。中央红军锐减至3万余人,红8军团番号撤销。”这本回忆录的下一个章节最可能是

    A. 生死攸关的转折

    B. 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C. 陕甘军民传喜讯

    D. 百万雄师过大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证,加之清政府的围剿……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林则徐查禁鸦片 B.太平天国的兴亡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义和团反帝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下图所示的战役是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9年9月下旬,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庄严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

    A. 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C. 开始向工业化迈进

    D.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 公私合营

    B. 经济特区的建立

    C. 国有企业改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张敏同学学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留有①②对应的内容用于考考其他同学,四位同学提供的答案如下,正确的是

    A. 李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 钱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C. 孙同学: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赵同学: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见证苦难历程,重温民族精神,感受时代发展。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苦难经历)下面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史实?归纳这些建筑见证的共同历史主题。

         

    (12)(民族精神)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

         

    (3)(时代发展)仔细观察有下图表,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并说明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道路白信源自于道路开牌、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孙中山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简析其中一个事件的重大作用。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集体领导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中共十九大报告

    (2)材料二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简要说明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材料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摘自(美)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

    材料三 2005年4月,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与胡锦涛进行了1949年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谈。胡锦涛在会谈中提出了四点看法和建议: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开展平等协调,加强沟通,扩大共识;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双方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会谈结束后,国共双方联合发布了新闻公报,提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使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因素。指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与第一次合作在目的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推动和平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百年回首,中华民族始终在困境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以昂扬之姿,尽展大国雄风。李老师以“历经磨难,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整理口号——了解发展历程)

    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间

    口号

    1900-1909年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1929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0-1939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0-1949年

    “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1)一同学对以上各个历史时期的口号进行了整理,请结合所学知识,按要求对上表中缺失的口号进行补充,把相应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任务二(搜索热词——解读时代背景)

    第一组:当家做主   保家卫国   五年计划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组:公共食堂   票证      雷锋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第三组:   夺权   乒乓外交   两弹一星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注: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

    (2)二组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以上各个时期的热词,请任选一组,依次分析这组热词出现的原因。

    任务三(走访调查——感受社会变迁)

    (3)三组同学走访调查了“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请你从衣、食、住、行、社会保障等角度,从三个方面谈谈家乡的变化。

    任务四(制作大事年表——坚定道路自信)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示例: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

    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邓小平正式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学术、文化、体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1978年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

    1980年

    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

    “一国两制”方针正式提出

    1997年

    香港回归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8年

    成功举办奥运会

    2013年

    中国派出首批赴马里维和部队

    (4)四组同学制作了以上大事年表,请你从表中提取三件大事,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所选大事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字数120字左右)

    任务五   (总结归纳——探寻历史规律)

    (5)综上,你认为贯穿百年,推动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砥砺前行的初衷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