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引起世界恐慌的“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SARS病毒属于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B.很难研发针对这种病毒的特效药原因之一是它有高变异率

    C.SARS病毒体内仅有A、T、C、G四种碱基

    D. SARS病毒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最活跃的时期是M期

    B.将细胞培养在含3H标记的胸苷的培养液中,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核中含3H的DNA占总DNA的50%

    C.S期时间较长的细胞更适合做“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

    D.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

    B.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在愈伤组织培养中,若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太多生长素少,只长根不长芽

    D.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号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生物学上将细胞外与膜受体结合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由其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则称为第二信使,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表面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B.神经递质和绝大多数激素都是第一信使

    C.第二信使通过调控细胞核内基因的翻译过程发挥作用

    D.第一信使与膜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对其种群的出生率无影响

    B.实验田中,不同播种时期种下的水稻高低参差不齐,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病原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随天敌密度的增加,抑制增长作用力越强

    D.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

    B.Ⅱ5的基因型为aaBB

    C.Ⅲ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1/2

    D.Ⅲ9与Ⅲ10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5/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下列甲图表示将绿色的小麦植株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曲线所表;乙图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CO2浓度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甲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B点时,小麦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         ,从5min到10min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变     ,最可能的原因是     ,B点时植株的氧气合成速率约为       (假设整个过程呼吸速率不变)。

    (2)观察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CO2浓度小于300mg/l时,O2释放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若提高光照强度则b点将向     移动。

    ②植物需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名称和场所分别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硫酸化酶RaxST(胞外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现将该酶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的方式导入到大肠杆菌体内。已知大肠杆菌在表达蛋白质时,与培养时IPTG诱导剂浓度有关。为研究培养时诱导剂浓度对硫酸化酶表达量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写出实验思路:

    实验材料:若干培养瓶,培养液,转基因的大肠杆菌,IPTG粉末

    (要求与说明:①实验仪器、试剂、用具及操作方式不作要求;②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本实验的实验目的                  

    (2)实验思路:

    实验结果:实验后发现,三组中,IPTG诱导浓度为中的这组,诱导后所得RaxST酶浓度高于IPTG浓度为高的和低的这两组。

    (3)根据(2)的思路和结果,请用折线图来体现随时间变化各组硫酸化酶浓度的变化

    (4)该实验中,转基因技术所涉及的变异原理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菠菜是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已知菠菜的高杆与矮杆、抗病与不抗病为两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1)第二阶段高杆与矮杆的比约为 2∶1 ,原因是            

    (2)菠菜的抗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3)若菠菜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抗病 E 对不抗病 e 为显性,两对基因相互关系如下图。辐射处理菠菜雌株幼苗可使 B基因或b 基因或B、b基因从原染色体断裂,然后随机结合在 E 、 e 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形成末端易位(E、e所在染色体的末端最多只能结合一个B、b基因)。已知单个(B 或 b)基因发生染色体易位的植株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高度不育。现有一如图所示基因型的菠菜幼苗给予电离辐射处理,欲探究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或是否发生单(双)基因易位,可让该植株与         表现型)的植株杂交,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注: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

    ①若出现 8 种表现型子代,则该植株             

    ②若不能产生子代个体,则该植株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不抗病雌株∶窄叶抗病雌株∶宽叶不抗病雄株∶窄叶抗病雄株=1∶1∶1∶1 ,则该植株中        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另一个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

    ④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抗病雌株∶窄叶不抗病雌株∶宽叶抗病雄株∶窄叶不抗病雄株 =1∶1∶1∶1 ,则该植株中        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另一个基因连在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要求写出配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