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既来之,则安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炽热(chì)   嫉恨(jì)   诅咒(zǔ)    澎湃(pài)

    B. 诬蔑(miè)   虎兕(sì)   赎罪(shú)   刽子手(kuài)

    C. 镣铐(liào)  磐石(pán)   濒临(bīn)   心急如焚(fén)

    D. 胸脯(pú)   饿莩(piǎo)   孝悌(tì)    豁然开朗(hu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笔法闲熟,感情真挚。/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摘自作文评语)

    B. 贷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摘自单据合同)

    C. 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摘自教室板报)

    D. 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 也许  毕竟  甚至  然而   B. 即使  毕竟  还有  然而

    C. 也许  但是  还有  而且   D. 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 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D. 请以战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面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句是

    A.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而且跟费接近,现在(如果)不攻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的忧患。

    B.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如果财物平均分配,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共处,人口就不会少;上下相安无事,国家就无倾覆的危险。

    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老人穿上丝绸、吃上肉食,老百姓不饥饿挨冻,这样还不能称王的人,从来还没有。

    D. 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他主动来了,就要让他安定下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论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代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提倡“礼治”的主张。

    B. 《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做了铺垫。

    C.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和悼念。

    D. 《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论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数罟不入洿池

    C.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布于众。

    B. 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可理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

    C.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 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休戚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夏洛蒂·勃朗特并没有把简·爱刻画成一个美丽多情、温柔娇弱的天使,而是一个渴望自由平等、勇敢地和自己所处的环境做斗争的女性。

    B. 近日国际石油价格再次大幅上涨。截至上周末,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每桶70美元以上。

    C.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尤其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着力打造“民生科技”。

    D. 新型激光光动力疗法作为一种精确制导、定向爆破的高科技医疗技术,近年来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许多血管瘤患者解除了“心腹之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对句子的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A. ①③/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③/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贴切,反映了诗人的精神追求。

    B. 颔联流露出诗人因家贫待客不周的歉意

    C. 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

    D. 全诗的语言清新流畅,不见雕琢的痕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尔言过矣       过:责备

    B. 虎兕出于柙       于:介词,可译为“从”

    C. 固而近于费       固:坚固

    D.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相:辅助

    2.与“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患寡而患不均   B.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谋动于戈于邦内   B.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龟玉毁于椟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问题

    悼念玛丽·居里

    爱因斯坦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这篇短文在第一段就点明了中心,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是

    2.第一段中的“后者”指的是_______与之相对应的“前者”指的是_______。

    3.第二段介绍了居里夫人的伟大品格,请用简明的文字概括出来。

    4.有些语言,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通过表层信息挖掘其隐含实质。本文第四段,反过来说,意味着什么?

    (1)欧洲知识分子: _______

    (2)欧洲的现代:_______

    5.本文与《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都对人物作了高度评价,请谈谈两文在评价内容上的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问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1.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 “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 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A. 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 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3.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白处

    (1)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

    (2)______,_____,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3)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4)____,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器物均可),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