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论述题 1 题,材料分析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C.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D.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B. 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 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

    D. 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 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

    C. “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 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

    统一党

    1912.3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1912.8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 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 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 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 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

    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全力辩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辩”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辩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辩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辩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美国1787年制完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最

    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苏联朱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朱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A. 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论述题 共 1 题
  1. 国家观念伴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并随历史的演进,涵义有所扩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

    西方

    中国古代“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

    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各城邦,国家观念也随之出现。随着基督教的出现,神学国家观逐渐形成,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

    梁启超认为当务之急是速养成自己的国家观念以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强调只有兴民权才能强国家。

    启蒙运动时期,洛克强调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和分权。卢梭则用社会契约论来阐释自己的国家观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然融入新时代的国家意识之中。

    全球化没有削弱民族国家的地位,国家主权的属性和功能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中外关联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宋代继承唐代“两税法”的“以资产为宗”的税收制度,规定了以土地为主的资产作为法定的征税对象,从税制上较以前更为明确地承认和界定了土地私人占有的产权。宋代赋税制度的变迁,提供了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潜力的激励机制。宋代的社会经济,在私有产权制度的确立这一前提下,为数众多的经济元在进行经济选择、经济决策时,都毫无例外地遵循着一个相同的基本规则:这就是在各种现存的制度制约条件下寻求最大的产权收益,从而使各经济元在从事经营和生产时,主观上以追求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益及个人所得的边际效益为目的,而在客观上却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赋税制度变迁的激励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棣《宋代赋税的制度变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特点及实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20年代,美国国务卿休斯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可以把法律问题与政治问题分开,通过没有政治利益考量的、公正无私的法官来解决国家间的纠纷,而重组国际关系的首要工作是发展一套调解国家间纠纷的机制。共和党领导人把国际关系视为利益之争,认为一战的根源在于欧洲大国对原料和市场的争夺,如果各国在一个有序的国际关系框架内可以分享原料和市场,实现繁荣,战争就可以避免。而实现经济繁荣的途径是把美国门户开放原则国际化,促进主要工业国在获取原料和开发欠发达地区等方面实现合作。但是,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可能导致一战那样的战争,而且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不是生产也会损害各国经济和世界贸易,增加各国的财政负担,不利于经济繁荣,从而削弱和平的基础。《凡尔赛条约》并没有给欧洲带来稳定与和平,欧洲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欧洲的经济复兴;二是欧洲的安全和稳定。没有欧洲经济的复兴,赔款和战债问题就无法解决,稳定与和平也就无从谈起;而安全问题不解决会带来欧洲局势不稳定,势必又会妨碍美国资本的流入和欧洲经济的复兴。欧洲经济的长期萧条还会影响美欧之间贸易,拖累美国经济,并可能带来欧洲各国严重的社会动荡,导致布尔什维主义向中欧和西欧传播。

    ——摘编自王立新《超越凡尔赛:美国共和党政府的国际秩序思想及其对欧洲稳定与安全的追求(1921—192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美国关于国际秩序的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氏家训》全书总共八卷二十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中华“家训之祖”。颜之推生逢乱离之世,目睹许多大家族宦海沉浮。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以长辈身份,将自己的见闻及对人生的体悟,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其中夹叙夹议,与晚辈娓娓道来,读来倍觉亲切。

    《颜氏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阐述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在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内容质朴明快,说理深刻,有“篇篇药石,字字龟鉴”之誉。是我国古代伦理学、教育学的名著,书中所论述的教育思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摘编自《颜之推与<颜氏家训>》(《文摘报》2015年8月22日08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之推撰写《颜氏家训》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颜氏家训》的主要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