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语言应用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若干问题,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二)班李雷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他在担任我校山海文学社社长期间,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荣膺文学社顾问之职。在莫先生的支持下,该生变本加厉,将文学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酷爱文学,多篇大作发表在《小说月报》《收获》等文学刊物上。若贵校能给他一次机会,必是他和贵校的幸运。特此推荐!

    此致

    敬礼

    xx中学

    2018年11月9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针对这幅漫画写一则短评。(要求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悯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选自《晋书·刘弘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B.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C.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D.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假节,即借以符节,皇帝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以威慑一方。

    B. 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相同的年份。

    C. 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 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

    B. 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

    C. 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并责罚了士兵的上司。

    D. 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诋毁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

    (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委以讨敏之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 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 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 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 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 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 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 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 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2)《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靠。

    B.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

    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D. 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太过依赖它们。

    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善 人

    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是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不是,太太,女士!”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么周到;不由她,惯了。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一点多钟了。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吸了口气:“哎!今儿又有什么事?说吧!”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一会儿,正赶上照相才好。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说:“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哎!也许!”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

    “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节选自《老舍短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的穆女士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上,其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感动不已。

    B. 穆女士对“自由”的贸然进来回话心生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长时间休息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

    C. 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但也理解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的实情,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等。

    D. 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2.小说中的穆女士真是一个独立、善良、忙碌、豁达的慈善家形象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语言很有特色,极具讽刺意味。试结合文本加以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些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摘编自于建玮《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材料二:

    分行业类型来看,2016年文化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6%;文化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3.0%,占9.3%;而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7.5%,占52.1%,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此外,2016年全国居民用于文化娱乐的人均消费支出为800元,比2013年增长38.7%;属于文化服务业的文化娱乐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4.7%,高于2013年4.4%的水平,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

    2016年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构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作为国内首档大型文化创意创投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意中国》选择的制作路径——文创、投资、综艺跨界融合,则显现了其对文创产业“痛点”的把握,即搭建项目、创业者与金融、投资者对接的平台,让文创业者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

    节目依托综艺这一日臻成熟、表现力强的艺术形式,以及电视、网络、移动端等全媒体的播出架构,形成了更具关注度、话题性、实效性的平台。投资人、文化名人、创业达人做嘉宾,或给出前瞻规划,或提供理性建议;投资机构代表和百姓投资人组成“百人天使团”,根据各自投资意愿,选择文创业者与项目。对参加《创意中国》的文创团队和创业者而言,闯过“猎奇好创意”“创意秀出来”“资本爱创意”三关后,就可以与投资人零距离对话,就可能遇到投资的“天使”。从《创意中国》录制开始,短短3个月,就有12家创业公司与现场的投资机构确定了合作意向。

    (摘编自梅松《为文创搭建更多对接资本的平台》)

    材料四: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在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和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单纯的文化与旅游的集聚已难以立足。未来,文化旅游的融合度将会越来越高,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将以有效融合为核心。在一个开放的文化旅游循环中,文化和旅游是主体,但非唯一的存在,而是融合了经济、社会、生态等一系列社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文化旅游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化遗址等内容。文化旅游所应传达给人们的美,不只是在厚重的历史文化中,也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痕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识中得以传承。文化旅游,因文化而集聚人气,因旅游而塑造人格。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创意驱动个性凸显 文化旅游进入2.0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包括一定的政策因素,也包含其自身问题。

    B. 2016年,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并引领着相关两个方面的发展。

    C. 《创意中国》的制作路径符合当下文创产业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搭建文创资本对接的平台。

    D. 开放的有机循环体系有利于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这也对产业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呈现出两个极端并存的现象,部分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堪忧,而部分文化产业则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B. 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种合力的帮助之下,使文化产业正发生了质和量两个方面的飞跃。

    C.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只是包含“文化”和“旅游”这两个要素,它是一个包含社会诸多要素的有机复合体。

    D. 文化旅游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和旅游相互补充并获得提升。

    3.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 “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

    C. “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 “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

    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