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师说》开头一句说“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按要求选择。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按要求选择。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___________。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 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 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由此可见,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  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  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  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

    A. ③②①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李泽厚

    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20 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

    ②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产阶级国际革命指的也是那个地方。但是一百多年后,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排除了语言、文字、文化、宗教种种歧异和矛盾,通过全民投票,实现了经济上的多元统一,十分了不起。

    ③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来很多负面因素,如道德堕落、“人心不古”,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物质生活的趋同,也带来精神生活的趋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将有所丧失,汉堡包、牛仔裤无处不在,电影压倒戏曲,流行音乐胜过古典音乐,如此等等。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

    ④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中国的神明是非常世俗的,关帝、妈祖等都是由人而神的,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超验的绝对权威感。中国宗教信仰着眼于现阶段的幸福求神拜佛是为了家宅平安、消灾祛病,不只是拯救灵魂。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从远古的冥器到今天的冥钞,都希望死者仍能享受现民的幸福。孔子不是神,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唐代佛教地位很高,孔子在佛陀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像上帝或安拉、基督或先知,不可以降低一点地位。中国有烈士,有许多志士仁人慷慨捐躯、为民喋血,但大概很难有为关帝或孔子去自杀献身的,也许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了。

    ⑤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注,指《文明的冲突》)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明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增长之后。

    ⑥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很注重人的主动性。天地人三才,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在许多宗教是不可思议的,人怎么可以做上帝的事情呢?中国人很勤快,强调坚持不懈的韧性奋斗,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只要努力,便可“时来运转”,所以重视经验的合理性,不依靠和强调超验的上帝或先验的理性,历史意识非常强。我想对这种深层文化的东西,应好好了解,对其优劣作一些分析。对中国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且未来也能在全球化的国际文明中起某种作用。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既不同于波斯势不两立的阴暗善恶,也不同西方的矛盾、冲突,它强调的是矛盾互补。中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又非常尊重甚至崇拜自然,因而并不是人类中心论。人类中心论恰好是从神至高无上、以神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今天,将中国深层文化的这些观念应用到现实层面,例如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在对待贫富分化问题上,等等,都非常有用。

    ⑦又如全球化问题,既为大势所趋,便应积极对待,但又要允许反对声音充分表达,以有益于及时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允许两种力量、两种意见并存,作良好的互动,通过“度的艺术”取得平衡,以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这不是依靠绝对的神明、先验的理性,而是从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合理性,即实用理性。它如能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便可以使中国在物质生产以及文化发展上不必步西方的后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进而影响全世界。

    (有删节)

    1.第①段中加点词“大势所趋”在文中具体是指。

    2.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3.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需要均衡和调停。

    B. 欧盟是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结果。

    C. 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

    D. 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决定了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其它文明的调停者。

    4.第⑥段画线句推断出中国人“历史意识非常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

    A. 奋斗积累的经验给人启示。

    B. 韧性是奋斗的基本精神。

    C. 中国人奋斗了五千年。

    D. 奋斗使中国人不怕逆境。

    5.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赛里木湖·果子沟

    汪曾祺

    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这不像是湖,像是海。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没有船,没有飞鸟,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赛里木湖是超人性的。它没有人的气息。

    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林则徐日记云:“土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⑾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

    ⑿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⒀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⒁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一蓝。

    ⒂为什么会这样蓝?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公尺,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⒃“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

    ⒄“赛里木!”

    ⒅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⒆赛里木湖是神秘的。

    1.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2.请结合内容赏析第⑧—⒁段的语言特点。

    3.本文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相关内容简析。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 “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 “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2.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明快峭拔

    B. 幽默含蓄

    C. 自然质朴

    D. 平淡婉约

    3.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谢翱传(明)宋濂

    ①谢翱,字皋羽,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父钥,至孝,居母丧,哀毁庐墓,终身不仕。通《春秋》,著《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时。翱世其学,试进士不中,落魄漳、泉二州,倜傥有大节。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长揖①军门,署咨事参军,声动梁、楚间,已复别去。

    ②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能禁,只影行浙水东,逢山川池榭、云岚草木与所别处及其时、号②相类,则徘徊顾盼,失声哭。严有子陵台,孤绝千丈,时天凉风急,翱挟酒以登,设天祥主荒亭隅,再拜跪伏,酹毕,号而恸者三,复再拜,起,悲思不可遏,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歌阙,竹石俱碎,闻者为伤之,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视世间事无足当其意者。独嗜佳山水,雁山天姥、金华洞天……,搜奇秘,所至即造游录,持以夸人,若载七宝③归者。……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文尤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其苦索多类此。婺睦人士,翕然从其学。

    ③赞曰:翱一布衣尔,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禄,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背国哉?翱盖天下之士也。

    (节选自《宋濂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长揖:投拜。②号:名称。③七宝: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也指珠宝、白象宝等七种宝物。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会丞相文天祥开府延平(_______)       (2)徒以被天祥之知(_________)

    2.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号而恸者三(    )

    A. 号召

    B. 哭喊

    C. 呼啸

    D. 号令

    3.下列两小题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翱不负天祥(   )

    A. 依仗

    B. 辜负

    C. 违逆

    D. 担负

    4.第②段画波浪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B.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C.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D. 其诗直逆盛唐\而上不作近代语卓卓\有风人之余。

    5.把第②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其执笔时,瞑目遐思,身与天地俱忘。每语人曰:“用志不分,鬼神将通之。”

    6.第②段写“祭拜天祥”和“嗜游山水”反映了谢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特点。

    7.分析第③段议论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巢经巢记(节选)

    清·郑珍

    ①余幼喜泛窥①,见人家稍异者,必尽首末。稍长,读《四库总目》,念虽不得本,犹必尽见之。

    ②家赤贫,不给饘粥。冻馁迫逐,时有所去。去即家人待以食。归而顾担负,色喜也。解包,乃皆所购陈烂,相视爽然。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②,亦每默焉自悔。然性终不可改易,迄今二十余年矣。计得书万余卷,汉、魏后金石文字暨宋、元来名人真迹,又近千卷。虽不能名藏家,吁,亦多矣!其得之之难为何如□玉川子③欲舍遗经,巢之空虚,诚贵之也。以余得之之难,其视玉川之贵之,又当何如?僦④寓夷牢水⑤上,若羁禽无定栖。

    ③嗟乎!书犹财也。当其无,百方期有之;有而仅摄缄固鐍⑥,不为己用,则反不若不有不为累。或用而仅罄之居服饮博,淫荡无益,亦未见为能用也聚书而不读,与读之而不善者,何以异是?夫聚而不读,犹不失为守财之俗子至读之不善,斯败家辱宗之尤矣!致足于外,而不求足于内则是外物者,又安见其可贵哉?

    (节选自《巢经巢诗文集》)

    (注)①泛窥:这里指广泛读书。②脙槁寒栗象:瘦瘠枯槁,瑟缩发抖的样子。③玉川子:唐诗人卢全的号,孟郊有诗写他“卢全归洛船,崔伟但载书……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④僦:租住。⑤夷牢水:又名乐安江。⑥摄缄固鐍(jué):收拢绳子扎紧口袋,加固铰纽锁紧箱子。

    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应是(    )

    A. 也

    B. 哉

    C. 耳

    D. 焉

    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虽然家贫但嗜书如命,广泛收藏。

    B. “余”因为家贫所以发愤图强,改变家境。

    C. “余”依本性买书二十余年,终成藏书家。

    D. “余”的藏书比玉川子更加丰富更加珍贵

    3.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叙述因为得书之难,所以书显得格外可贵。

    B. 说明“读之不善”比“聚而不读”的危害性更大。

    C. 为了揭示乱用钱财是读书人败家辱祖的表现。

    D. 说明只有通过求足于内才能真正知晓书的可贵。

    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因以巢经巢名所寄之室。

    A. 第①段末尾

    B. 第②段末尾

    C. 第③段末尾

    D. 作为第④段

    5.第③段论述,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材料作文。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 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