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4 题,综合题 4 题,填空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4 题
  1. 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 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 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 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

    2.图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主要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稳定性 D. 复杂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南半球温带山地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  )

    A. 生产功能 B. 消费功能 C. 分解功能 D. 平衡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我国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 4.8% B. 0.48% C. 7‰ D. 7%

    2.表中数值反映我国人口(  )

    ①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     ②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上升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  ④人口总数在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图“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 人口密度 B. 政治因素

    C. 生态环境 D. 经济因素

    2.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B. 增加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

    C. 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D. 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广州市政府的统计,2017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449.84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和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变化条形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广州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万”是指   (  )

    A. 环境人口容量 B. 人口合理容量

    C. 环境承载力 D. 土地承载力

    2.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 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 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8年以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了以落户优惠为主导的人才政策,其意图显然在于吸引各类优秀人才,目前在这些城市之间正进行着一场空前的“抢人大战”。下图为“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图中人口迁移拉力的有(  )

    ①生活成本低   ②发展空间小   ③广阔的发展空间   ④优质的公共服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抢人大战”引发的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是(  )

    A. 缓解人地矛盾 B. 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

    C. 保护生态环境 D. 促进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

    B. 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

    C. 2020年世界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D. 世界人口的增长取决于人口的迁移

    2.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农村

    B. 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

    C. 城市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

    D. 农村人口移民发达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学校就该地区“居民常去哪里买衣服”为题做了一次社会调查,他们发现该地区居民买衣服常去四个城镇,如下图所示(图中线条为居民居住地与买衣服的地点之间的连线)。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四个城镇规模最大的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下列关于四个城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镇甲离省级公路近,所以最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B. 城镇乙规模小,所以不可能有小学

    C. 某银行要在四个城镇建一个支行,该支行适宜建在城镇丁

    D. 城镇丙最偏僻,所以其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图京津冀都市圈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京津冀都市圈中北京、石家庄、保定、唐山四个城市按城市体系可分为几个等级(  )

    A. 二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五级

    2.图示地区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②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 

    ③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④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冬季牡丹催花需要从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进行精确控制。影响催花牡丹“花随人意应时开”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土壤 C. 市场 D. 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A. 农业机械、化肥、农药 B. 饲料加工、科技

    C. 灌溉水源、大棚 D. 优良品种、城市

    2.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的变化 B. 国家政策的变化 C. 交通运输的变化 D. 科技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读澳大利亚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

    B. 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

    C. 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

    D. 交替种植小麦、棉花或休耕

    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  )

    ①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 

    ②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 

    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④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地形平坦 B. 气候优越 C. 距城区近 D. 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减少

    C. 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D. 农产品过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读“北半球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⑤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⑧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____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

    (2)图中表示同一种自然带的两个序号________;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________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________气候。

    (3)图中有两个序号表示的陆地自然带不同但气候类型相同,这两个序号是________,它们的气候成因是________。

    (4)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可知,垂直自然带谱最多的山峰位于(   ) 

    A.①     B.④     C.⑦     D.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许多专家们认为我国人口发展正在快速步入“后人口转变时期”,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在上海、大连等大都市出现了“未富先老”现象,在中西部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等现象。

    材料二 上海浦东将在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支持下,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试点。

    (1)材料中提及到“后人口转变时期”和我国“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这里的“后人口转变时期”是指________ (人口增长模式),其特征是________。“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2)“留守小孩”、“留守家庭”的出现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会对当地造成哪些影响?

    (3)“未富先老”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这种现象会带来哪些问题?

    (4)浦东在探索柔性延长退休年龄改革中,率先可以试点的人群是(   ) 

    A.高科技、金融、现代服务业等单位的科技人员   B.宾馆、餐饮等服务行业

    C.外来务工人员                     D.野外工作人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规划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 、”三个符号分别代表三类企业。假设这些企业的布局是合理的,那么,在这些企业中,污染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 (选题中符号填空)。

    (2)现假定要在a、b、c、d四地中建设一大型钢铁企业,那么该钢铁企业最合理的选址应在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3)现假定要在甲、乙、丙、丁四地中建设一个高档生活小区,那么该小区应选择在________地,

    理由是________。          

    (4)在下图中,绘出一条曲线以示意地租水平自A到B的变化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读图说明________运输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如图中的①、②两线,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________线。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等社会、经济、环境问题。

    (4)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①对生物:________。②对气温: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下列有关图中a、b、c、d四地农业。

    (1)在a、b、c、d四处拟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①a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理由 ________;②b处宜发展______生产,理由________;③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④d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

    (2)如果在d处按照等高线修筑梯田,不仅可以扩大________,也有利于________。

    (3)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应根据________的原理,推广温室大棚生产,主要改善作物生长的________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