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           ,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④却容不了当权派

    ⑤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⑥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年人缺少经验,犯点错误是无可非议的,要热情帮助他们改正才是。

    ②在航空博物馆里,在歼敌机前人流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白发老人也和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

    ③《特别关注》和《特别文摘》中的文章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很多文章都给人以启发,让人百读不厌。

    ④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儿总是一点就通。

    ⑤水流从高处倾泻下来,发出震天动地的吼声,令人惊心动魄

    ⑥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还不得而知,我们只好侧目而视

    A. ①④⑥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读者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该书变重印了九次。

    B.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C. 晚年的鲁迅先生,仍然精力充沛,充满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支“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D. 今年暑假,我校参加市运动会的20名运动员,均是由班级、年级层层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根据下面材料,安要求完成作文。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许多人陪伴我们走过。虽然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人,不同的情,但失败时真诚的关爱,成功时尽情的喝彩,孤独时温暖的慰藉,沉沦时善意的提醒,总让我们难以忘怀。因为有你,我们的人生更精彩。

    请以“与你同行”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面的消息缩写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2分)

    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10月18日下午在荷兰驻华大使馆举行颁奖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士吴良镛因其在建筑与文化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成为本年度这一奖项的获得者。

    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奖是在荷兰享有极高声望的文化奖项,它的设立旨在奖励全球,特别是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文化和发展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和组织,由此鼓励全球的艺术家、思想家进行交流,并通过授予奖项、资助出版、促进宣传和资助艺术作品的制作等途径鼓励文化和发展领域的各种活动。

    克劳斯基金会认为,吴良镛不仅了解到传统建筑及现代建筑价值,还帮助人们认识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他以其无可估量的贡献成为对中国现代建筑师产生影响和鼓舞的源泉。

    今年80岁的吴良镛,1944年毕业于国立大学建筑系,1946年协助梁思成教授筹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赴美国深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仿照下面句式的形式,以“兴趣”开头,写一段话。

    例句:热爱是什么?热爱是风,热爱是雨;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关于秦始皇陵的情况,司马迁曾在《史记》中有较详细的描述,其中的奢华宏伟令人叹为观止。也许正因为如此,秦始皇陵在建成后的2100多年里多次受到破坏。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 “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记载出自《史记》,其含义是什么?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推断:“‘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应当是在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可能仍保存在今日临潼始皇陵中。”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有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浏览史书,我们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能飞到天空,一直飞到宋国城墙上。不过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要像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都成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当项羽打开地宫墓道时,这个自动飞翔的金雁又沿着墓道顺利地飞出地面,然后又越过秦陵南侧数千米高的山峰飞往遥远的南方。如果这个奇闻不是传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                         

    ( 摘编9自《前瞻网》 作者佚名)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也许正因为司马迁曾在《史记》中较详细地描述了秦始皇陵的奢华宏伟,所以秦始皇陵在建成后的2100多年里多次受到破坏。

    B.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推测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

    C.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D. 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所以秦始皇的尸体不会像马王堆汉墓“女尸”一样完好保存。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秦陵地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是指秦陵地宫墓室顶绘画或线刻日、月、星象图。

    B.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 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没有汞含量。

    C. 金雁制作精巧,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

    D. 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B. 刘向“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的感叹证实了地宫珍藏了“金雁”、“珠玉”、“翡翠”等的珍宝。

    C. 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能飞到天空,所以说金雁制作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

    D. 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风力,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是现在的科技难以解释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天湖

    海桀

    走进西部,你不可以不去看湖,看那高天大地上独有的液态的翡翠,看那独属于世界第三极的纯粹的原始,看那浑古苍茫中的生命的鲜活。

    那是可以触摸到的真实的梦啊!视觉里,湖天一色,长云横空。倒映在湖中的雪山冰肌玉骨,水面莹波荡漾。满眼都是湿漉漉的清逸,一如天然的水墨。

    你向她走去。

    天地安详,净若装饰,却又毫不虚玄,那实实在在的鲜美质感,那青春弥漫的天灵之光,使人在茫茫然然,浩渺无涯的醺然里,充满生命的自豪。心灵里清辉熠熠,通明如澈。恍恍惚惚之间,似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在洒满光斑的湖面上诱惑着、浮迤着——它伸向太阳,伸向尽头,伸向谜一般的深处,却又分分明明铺展在脚下……

    地球上的喜马拉雅海消失了。而这片湖水却更加年轻,更加美丽,更加温情,像一位默默无语的仙女,静静偎依在雪山的怀抱;又像是一轮永远皎洁、永远安宁的满月,在那幽远而又孤独的清澈里,在那只会消失不会变老的诗意中,守望着那个终极的谶语……

    天湖的独异举世无双。她的周围没有亭台,没有飞檐,没有园艺,没有楼阁;不见帆影,不见闹嚷,不见气象万千的云雾缠绵,连最最普通的一棵小树都不长……所有的只是云,只是雪,只是湖,只是草显示出的坦然。所有的只是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仙灵的水。

    无限静卧于斯。面对这样的境域,你生命的孤独,本能的渴望,会就此蜕变。距离消失了,坦途历历。

    你只想再看一眼真切的雪山、冰川、草原;你只想再领略一次三伏的清凉,超凡的意味,归宿的自然;你只想在荒野的深处,看着瀚海落日的苍凉,走向真朴,走向纯粹……既而,在突如其来的孤寂中,在恍如隔世的空落里,在幽梦般的清逸和爱悦般的境界中,忘记尘世的喧嚣和魅惑,忘记所有的烦闷和苦恼。心啊,如汪洋中的船,高扬着鼓胀的帆,全部的目的和向往都只会是那可以真正落脚的坚实的彼岸——火热,温情,弥漫着人烟和爱的祥祺的所在。

    然而,像日落后星辰的闪耀一样,当你回到都市,回到那个被欲念之力旋转不已的尘世的轨道上。你会在楼群的挤压中、酸雨的雾霭中、烦嚣的昏冥中、应酬的喟叹和无常之苦的缘分中想起这片美如理想的蓝色,想起她乳汁般的纯净;想起她超拔的仙姿,恍然间,别梦依稀心里充满空寥的忧伤。

    于是,你在自我的影子里结识安慰,在人生的沉浮中呼唤真情,在迷惘的苦痛中虚拟现实,在无序的回味里吟诵自然……既而,怀着稽首的肃穆,怀着洗礼的庄严,怀着对阴柔的向往,怀着对挚情的依恋,思念那西部的奇伟浩瀚,思念那独属于荒野的纯净,思念那原始的真实,思念那你曾触摸过的鲜活的梦境。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在那片超凡的泰然里,在那摇篮的煦暖里明亮着、闪烁着……

    你或许会说,西部的天湖的确很美,可我更喜欢长江黄河,我赞美大海的瑰丽,我崇拜汪洋的宏伟。

    我知道,在你心的屏幕上,一旦离开,天湖就正在远去,像退潮的浪花,苍茫在微濛濛的天际……

    一片片鱼鳞状的沙滩裸露出来。一块块赤褐色的废墟袒呈开来。

    可是我要说,你还是忘不了天湖啊!那天外世界的干净,那自然原始的真朴,那对生命本质的贴近,多么深孚,多么坦然;多么沉静,多么空灵;多么神秘,多么纯粹。寻阅一次,就会成为生命链条上的一个链扣。无须想起,不会忘记。没有痛苦,不思喜悦;没有哀伤,不求幸福……所有的只是那亲爱之中的本真的渴望,所有的只是那深不可测的生命的悲壮和交响……

    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

    (选自《经典美文》)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湖的特异,主要表现在她生存的环境只有自然叠积出的圣洁的山和仙灵的水上。

    B. “永无宁静的心啊,如婴儿的眼睛……”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抒发了作者离开天湖后对天湖真挚而纯洁的依恋之情。

    C. 这篇散文以深邃凝重的意蕴、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丰富的精神内涵而独具魅力。

    D. 本文写出了天湖的独特之美,她美丽迷人的景色比长江黄河还要宏伟瑰丽,让人的心灵为之震撼。

    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天湖的美?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章用“不知今晚是否有梦,如果有,一定是湖”作为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快,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老龄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滞后;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体制尚未形成;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着贫困、疾病、失能、服务、照料、精神关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首先,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 300万人。其次,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再次,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突出,2012年约有5 000万人。

    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无子女和失独(丧失独生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我国正在研究通过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商业保险应先行先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提及这个问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公共环境、居家环境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充分考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要求。例如,6层甚至更高的楼房没有电梯,过街天桥、地铁上下不便,红绿灯变化太快致使老年人过街面临危险。今后城市建设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突出“年龄平等”的理念。

    (选自叶紫《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发布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有删改)

    材料二:

    最近发布的《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中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幸福感高人群的特征包括: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等。

    一方面,年龄更长的人幸福感相对更高;另一方面,随着人均寿命增长和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于是,不少人担心老龄化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就此论点,记者采访了南开大学人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

    原新教授表示,客观讲,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人口现象,不能说是人口危机,也不可能成为人口危机。

    原新认为,人口老龄化现象能否成为社会危机,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保持经济的中高速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构建合理完善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为老服务体系很关键。

    原新表示,人口老龄化是个动态过程,所以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按照现在人口发展的规律,人口老龄化之后的社会形态一定将是一个稳定的老龄社会。

    在社会高度关切民生问题的当下,对于老龄化问题是民生问题这一说法,原新教授表示了质疑。他认为,人口老龄化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而非民生问题。因为经济问题的核心是要“做蛋糕”,大力发展经济,增强实力,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力,根本要求是要把经济“蛋糕”做大。而民生问题的本质是公平、公正地“分蛋糕”,根本要求是分配蛋糕的“量器”一定要公正。

    (选自《专家:人口老龄化不等于人口危机》,有删改)

    材料三: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理论研究和率先出现老龄化的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复杂而深刻,既带来机遇,又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难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状态。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如何养老正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影响,目前大多数人还难以接受送老人去养老院的做法。而养老院条件不好或不舍得花钱也是人们不愿去养老院的原因。

    实际上,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公办养老机构较少,早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兴建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机构的建设迅猛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在转为“朝阳”产业。

    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四十岁左右、中等收入的人群,大多愿意未来选择条件相对较好的养老院集体养老;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65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模式目前受到市场欢迎。

    养老市场前景繁荣,但也必须看到,在曙光到来的前夕,社会养老行业需要熬过一段“寒冬”。

    首先是养老观念尚需要扭转和培养,很多人愿意重金养孩子,却不舍得重金养老。其次是社会兴建养老机构遭遇融资难,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大。

    更重要的是,政府观念也需要转变。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决策者需要制定更好的规则,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引导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选自樊霞《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未来我们该在哪儿养老》,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总结和评估老龄事业发展状况的蓝皮书,材料一主要借这本蓝皮书阐述了我国老年人面对的诸多困难和问题。

    B. 材料二主要介绍的是中国家庭幸福感高的人群特征以及原新教授有关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会造成中国的人口危机的观点等。

    C. 原新教授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口老龄化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变化,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老龄化稳定在老龄社会后就会出现新的拐点,回到现在的年龄构成阶段。

    D. 人口老龄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难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负面影响上。

    2.结合材料三的内容,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课文《荆轲刺秦王》,完成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钶,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的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

    A. 本篇课文《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时期刘向编写的《战国策》,《战国策》属于国别体例史书。

    B. 古时的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 子、足下、卿、臣、仆、君、公、、夫子、先生、执事都属于敬称。

    D.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秦王方还柱走   B.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真可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B. 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C. 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 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寒食书事

    赵鼎①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②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注①赵鼎:南宋贤相,支持岳飞抗金并荐其为统帅,后因与秦桧论议不合而罢相,连续被贬谪,绝食而卒。本诗作于他被贬潮州期间。②庞老:庞德,东汉末年隐士,不肯出山,但清明节会携全家上坟祭扫。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首联写出地点、时间,偏远僻静的村子里,农家门口即便清静冷落,也还插着柳条,标记寒食节到来,与诗歌题目照应。

    B. 颔联对仗工整,语言朴实,运用庞老的典故,点明广东、广西一带虽然不遵循寒食节禁烟的习俗,但也像庞德一样全家扫墓祭祖。

    C. “麦饭”指粗糙的祭品。五、六两句寓情于景,运用对比的手法,意在突出宫廷无情、山野有趣,表达诗人对乡野生活的喜爱之情。

    D. 作者被贬后生活寂寞、无人来访,门前长满青苔,通过喝酒来排遣心中郁结,率性而为,对傍晚城墙上传来的笳声置之不理。

    2.本诗通过描绘山野村头的春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诗文默写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4)《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