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1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

    以“六艺”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了无以撼动的正统地位,兴儒学、重教化的形势则不断把易学推向当时思想文化舞台的前沿。经传合编本《周易》作为儒家特别重要的五种经典之一,因其特有的教化功能,满足了汉代政治与文化方面的需要,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推崇。而《周易》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恰恰迎合了汉儒借通经致用而享有干禄地位之资的需要,遂成为他们不断引经立说的理论根据。

    汉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等人开始大规模整理文献典籍,不仅将《六艺略》提升至诸类典籍书目编排中的首位,而且在《六艺略》中,又将《易》位列《书》《诗》《礼》《乐》《春秋》之前。源于《七略》的《汉书·艺文志》有言:“五者,盖五常之道,相须而备,而《易》为之原。故曰《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言与天地为终始也。”刘向、刘歆父子指出,就历史久远而言,易道亘古不变,与天地齐等;就典籍的重要程度而言,《周易》普遍包络“天地之道”,为“五常之道”的本原,《周易》蕴含的易道对于其他五经彼此配合、以随世而变的“五常之道”更具指导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延展性和丰富性。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

    (摘编自任利伟《<</span>周易>何以成为群经之首》,《光明日报》,2018年4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易》产生的历史悠久,在内容和功能上的转变则标志着这部经典最终完成。

    B. 《周易》能满足汉代政治与文化方面的需要,所以它成为儒家特别重要的经典。

    C. 刘向、刘歆父子等人对《周易》颇为重视和推崇,将其列为“六经”之首。

    D. 在《四库全书》中,《易》不仅位于经部之首,而且《易》类文献数目最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追溯《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简单介绍了其最终完成的发展历程。

    B. 文中刘向、刘歆从历史久远和典籍重要程度两方面来论证《六艺略》的重要性。

    C. 文章主要通过事实论据来论证《周易》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D. 文章中间两段从汉代社会形势说到文献整理,逐层论述分析,可谓有背景有实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不是汉代大兴儒学、重视教化,易学也不会被推向当时思想文化舞台的前沿。

    B. 《周易》中蕴含的天人之道与汉儒通经致用密切相关,于是大受汉儒们的青睐。

    C. 《周易》自身蕴含丰富,以其独特的魅力被儒家、道家、佛家奉为群经之首。

    D. 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周易》或许有新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思铜

    王斌

    西安书院门坐落于古城南门,卧虎藏龙,文气极胜。只是书院门一等文人神龙见首不见尾,仙踪难觅。二等文人爱慕虚荣,唯利是图。三等文人全凭神吹烂侃悦己愉人。真正传业授道的师者却少之又少,让人十分遗憾。

    也不是绝无,文思铜就是仅有。

    文思铜,原名文嗣同。高瘦如竹,扎马尾辫,戴眼镜,常年白色西装纤尘不染。字不错,画也不俗,一级书画评论师。因文嗣同为自由职业者,故每评论一幅作品均收费二百元。给钱,总能一眼洞穿优劣,指点一针见血。没钱,对不起,一语难求。因这个缘故,时日一久,众人就叫成了文嗣同的谐音,文思铜。

    这文思铜是个人精。

    这一天,文萃阁老板秋子贤正于店内练字。文思铜进来,朗声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店不在大,有贤则名。今天来,有一件事和子贤商量。”

    秋子贤说:“思铜请讲。”

    “文萃阁有墨龙先生遗作镇店,又得青凤圣手相助,让人欣慰得很。可这些人都是书院门里的隐士,给人一种世外仙人的虚幻感觉。对于众多的书画爱好者,他们需要的是现实的指点迷津,而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崇拜敬仰。所以我今天找你的目的,就是想把你这里设为我的书画作品点评室,既实惠了我,成全了作者,也给你的文萃阁拉了人气。当然,每天的收入不管多少,我都会给子贤兄提两成。不知子贤兄是否愿意?”

    秋子贤一听在理,应允。

    自从两人联手之后,文萃阁很快走出了一条雅俗共进的路子,收入不错。每天打烊后,文思铜当着秋子贤的面一张一张数完当天的收入,报了数字,用计算器摁一遍收入的20%,让秋子贤再核算遍才算完成。只不过,秋子贤好几次发现文思铜每天算提成时,取出的钱都是当天收入的一半,他哭笑不得,佯装不知。好在文思铜点评书画公正公平,从不弄假,从不故弄玄虚,让秋子贤很高兴。

    这一日,文萃阁突然进来一位气质不凡的中年人,欣赏着书画作品,不停点头称赞。

    少顷,一年轻人走了进来,给文思铜恭敬地递过两百元,讪笑着说:“文老师,我这里有一幅画作,请您给指点指点。”

    文思铜展开那幅画作细细看了很久,对年轻人说:“小伙子,你这幅《江山晚秋》是我坐镇文萃阁以来,看到的最好的画作了。意境清远,笔法空灵。通过叶、石、树木、江水等自然景物,给山河注入了灵魂。你看这水,似有一股无形的仙气,像在流。这山,给人一种超凡厚重的感觉。一切看起来自然天成,无缝对接。前途无量啊……”

    这时候,中年客人也似乎注意到了文思铜的点评,默默地听。毕了,买了秋子贤一幅5000元的山水画,走了。

    秋子贤那两日高兴得很,文思铜却整日闷闷不乐,寡言少语。这天,请秋子贤喝酒。

    文思铜一张脸涨得通红,突然问了秋子贤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子贤兄,你说艺术与政治相碰撞,那会是什么结果?”

    秋子贤说:“艺术纯净而高尚,政治肮脏而虚伪。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如果硬要把这两种事拉在一起,我想艺术一定会被政治所污染。”

    “子贤说得对。我也是这种看法。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寝食难安啊。”

    “有这样的事?”秋子贤大惑。

    “还记得半月前来过一位年轻人吗,拿着一幅画作让我点评?”

    “记得。当时,你说那是你在文萃阁以来看到的最好的作品。我本想过来看一下呢,当时却有客人,没有看到。”

    “狗屁!”文思铜骂道,“连国画的基本功都没有掌握,就拿出来丢人现眼。”

    秋子贤大吃一惊:“你当时不是评得很不错吗?”

    文思铜脸又红了:“我当时不得不那样做。你不知道,买你画作的那个中年人是某局的局长,是一名书画爱好者。没有几年功力,却偏偏到处题字作画。那位年轻人是他属下的一名工作人员,为了能在竟聘中取得先机,利用局长的嗜好下了手。年轻人是个高手。一般人投其所好无非是送书画珍品,文房四宝,而这家伙别出心裁,竟然把领导请到点评现场,听专业人士替他献谀。可惜我这一双慧眼,竟然瞪着眼睛说瞎话。惭愧啊!”

    秋子贤一听呆了。局长当时买走他的一幅画时他还沾沾自喜,现在一想却尴尬万分。

    “那年轻人出价很高,一万元。”文思铜说着话,倒在酒桌上沉沉睡去。

    (节选自《北方文学》2017年04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不仅列举了书院门三等文人地特点,而且还描写了文思铜的外貌,交代了他的职业,为下文埋下伏笔。

    B. 小说中中年局长连国画的基本功都未掌握,竟喜欢到处题字作画,作者借此提出应真正热爱艺术而非附庸风雅这一主旨。

    C. 文末写秋子贤“现在一想却尴尬万分”,表现了秋子贤得知事情真相后的心理,有塑造人物形象和突出小说主旨的作用。

    D. 小说主人公是文思铜,却多次出现秋子贤,一来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情节,二来对主人公也可以起到陪衬作用。

    2.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文思铜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

    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摘选自zhong gong zhong yang、guo wu yuan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nian)》)

    材料二

    近几年,我省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卖点凸显,模式创新,投资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脱贫效果。据省旅游委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通过旅游实现脱贫80万人,占全省脱贫人数的17%。游扶贫的建档立卡重点村人均通过旅游增收5000元以上。

    地处大别山深处的罗田县平湖乡胡家河村,村边有一条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的巴水河流过,形成片罕见的天然大沙滩——金沙湾,面积达数千亩。2017年,胡家河村以“金沙湾”为卖点,招能人回乡,投资开发生态旅游。今年上半年,该村已经接待游客近万人,创收10万多元。随着金沙湾旅游火起来,胡家河村也将于今年底脱贫摘帽。

    平原有平原的优势,山区有山区的特色。全省乡村旅游各显其能,各种卖点凸显,宛如百花争艳。

    近年来,我省实施贫困区“旅游+工程”,推进贫困区旅游与关联产业融合,形成了一批乡村赏花、避暑度假、田园休闲等旅游新业态。

    全省各地把有群众基础的庙会、歌会、元宵灯会、清明踏青、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传统活动,升级为旅游文化活动,形成隆中“草庐·诸葛亮”、利川“龙船调”、建始“黄四姐”、秭归龙舟节、武当功夫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每年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乡村旅游扶贫具有联通城乡内外、辐射千家万户的带动作用。

    最近几年来,我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完成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目前,全省37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全部将旅游作为支柱或者重点产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摘编自《80万人脱贫,湖北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发力》《湖北日报》2018年7月14日)

    材料三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效激活了农村的闲置资源,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在周边的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均高于20%。

    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各地都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而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中就指出,产业总体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中高端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发展模式功能单一,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管理服务规范性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开发不够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有媒体报道称,在西安周边,以“白鹿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就有6个,在开业之初确实是风光一时,而如今,仅仅两年左右的时间,就已经是有的关门,有的勉强维持。对此,就有业内人士指出,白鹿原的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同质化发展的结果。虽然抓住了当地特色和亮点,但是在具体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还是没有深挖当地民俗的文化内涵,没有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旅游产品,把本可以做好的特色小镇做成了民俗餐饮街,失去了长期发展的生命力。

    (摘编自《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广阔同质化问题待解》,《经济日报》2018年10月2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旅游能产生良好的脱贫效果,截至去年底,我省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实现脱贫80万人,约占全省脱贫总人数的1/6。

    B. 我省贫困县全部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并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完成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

    C. 罗田金沙湾旅游项目运作的成功,充分表明了发展乡村旅游要依托当地优势,各显其能,打造有特色的卖点,招引能人投资。

    D. 以“白鹿原”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风光不再,说明了旅游行业同质化的发展会让该项目丧失吸引力并失去长期发展的生命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是国家顶层设计的鲜明体现,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美丽乡村的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B.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扶贫方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这种方式辐射面广,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C. 目前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大部分人选择周边乡村游,这得益于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环境好,交通不拥堵。

    D. 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使得乡村旅游发展势头正旺,但乡村旅游总体发展不平衡,发展模式功能单一,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

    3.乡村旅游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也面临着同质化发展的困境。乡村旅游如何走好创新之路,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除开封府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毛文龙内地,复粹言:“海外亿万生灵谁非赤子,倘栖身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

    巡按江西,请禁有司害民六事。时大厘邮传积弊,减削过甚,反累民,复粹极陈不便。丁艰归。服阕,还朝,出按陕西。陈治标治本之策:以任将、设防、留饷为治标;广屯、蠲赋、招抚为治本。帝褒纳之。廷议有司督赋缺额,兼罪抚按,复粹力言不可。

    由大理右寺丞进左少卿。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余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属异数。盖帝欲阁臣通知六部事,故每部简一人:首辅刘宇亮由吏部,国祥以户,逢年以礼,嗣昌以兵,国用以工,刑部无人,复粹以大理代之。累加少保,进吏部尚书、武英殿。

    十三年六月,国观罢,复粹为首辅。给事中黄云师言“宰相须才识度三者”,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内。帝以妄诋下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群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复粹曰:“此乃天数。”帝曰:“虽气数,亦赖人事挽回。”复粹等不能对。帝疾初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尚书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范复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廷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

    B. 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廷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

    C. 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廷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

    D. 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建极殿/贼陷洛阳/复粹等引罪乞罢/不允/帝御乾清宫左室/召对廷臣语/及福王被害/泣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议”即廷臣会议,是明代朝廷的议事制度。明制,廷议的结果须上奏皇帝。

    B. “服阕”指古代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丧服以血缘关系远近分五种,称为五服。

    C. “大理”文中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核,级别最高的长官是少卿。

    D. “吏部”主要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长官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范复粹坚持己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他担任御史期间,由于他对廷议的异议,毛文龙最终未被调往内地,他的谏言还让董懋中失去官职。

    B. 范复粹关心时政,积极提出解决办法。在巡视地方时,他能体察百姓疾苦,为民请命。他向皇帝陈述的治标治本策略深受褒奖,还被皇帝采用。

    C. 范复粹屡被提拔,深受皇帝恩宠。他不是刑部官员,却在大理寺任职代表刑部官员。后来他又被朝廷提拔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D. 范复粹学浅才疏,缺乏担任首辅的能力。他在任职期间多次被御史弹劾。面对明朝将灭,他不能给出好的建议,只能以“天数”应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

    (2)复粹恚,因自陈三者无一,请罢,温旨慰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①移湖南,同官王正之②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③,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漕:漕司的简称,指转运使,主管钱粮运输。②同官王正之:作者调离湖北转运副使后,由王正之接任原来职务,故称“同官”。王正之,名正己,是作者旧交。③长门事:长门,汉宫名,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后被幽闭于此。陈皇后幽居长门,相传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为她写《长门赋》以悟主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继承了《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寄托手法,并且贯穿全篇,构成了整体的象征意蕴。

    B. 这首词多用反问,下阙反问句“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中的“君”指的是同官王正之。

    C. 这首词与李清照的《一剪梅》都写到了“闲愁”,但它们所表达的“闲愁”却是大相径庭。

    D. 本词词尾运用“斜阳”“烟柳”等常见意象,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折射出词人复杂的心境。

    2.现代词学研究大家夏承焘先生评价这首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国古典诗词中常用“落日”来表情达意,如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和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     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连接,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它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或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也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      ,它们的结合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但它一出现,便被运用得       ,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得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的。(      )。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但越简单,却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派生    刚柔相济    淋漓尽致    水火不容

    B. 派生    相辅相成    酣畅淋漓    水火不容

    C. 衍生    刚柔相济    淋漓尽致    格格不入

    D. 衍生    相辅相成    酣畅淋漓    格格不入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就会有一种顿悟。

    B. 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C. 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D. 当你看到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的思想深深地被榫卯结构影响着,令人开悟。

    B. 中国人的思想令人开悟,因榫卯结构而受到影响。

    C. 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D. 榫卯结构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就是这样地令人开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大学自主招生时写给某大学自荐信中的部分内容,在语言的表达和格式方面存在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尊敬的xx大学招生办老师: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我的自荐信。我是李华,来自xx市xx中学,学习刻苦,成绩显著,多次卫冕年级榜首。我爱好写作,曾获得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萌芽》等文学杂志上,我一直很向往贵校中文系,希望自己能得到贵校的垂青。如有幸能到贵校就读,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高足。

    此致

    敬礼!

    XX中学李华

    XX年X月X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某旧物回收机构编制的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说明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撞死4人,赔不起,请各位帮帮我。”这是2018年7月10日四川中江小伙杨龙车祸后在轻松筹上发布的一则众筹20万的消息,在众筹发起的当晚,他就收到了超过2万元的筹款。随后,平台在用户提醒下发现了这个荒唐的众筹项目,便以“项目不符合申请条件”为由关闭了筹款通道,2万多的款项随后也退还给捐助者。但杨龙撞死人众筹丧葬费的事情在网上炸开了锅。

    网友甲:“众人拾柴火焰高,这种事情帮帮也无妨!”

    网友乙:“撞死人这种交通事故怎么能众筹,肇事者的责任不该让公众来买单。”

    网友丙:“这种众筹申请都能通过,看来网络众筹平台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网友丁:“难道没买车险么?这个时代保险意识不能缺啊!”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