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3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共12分,每空1分)

    1.(1)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虚室有余闲。

    (3)引壶觞以自酌,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6)_______     ,风飘飘而吹衣。

    (7)         ,飞鸟相与还。(8)山原旷其盈视,           

    (9)         ,池鱼思故渊。(10)问君何能尔?          

    (11)         ,秋水共长天一色。(12)登东皋以舒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2分,共10分)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维持生活)     B.脱然有怀(轻快的样子)

    C.程氏妹丧于武昌(寻找)   D.非矫厉所得(造作勉强)

    2.判断“以”字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3.下面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遂见用于小邑

    C.鸟倦飞而知还     D.吾属今为之虏矣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眷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位卑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犹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5.下列选项是对本文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原因,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

    B.陶渊明辞官而去最根本的理由也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C.当然其妹新亡,前去奔丧也成为辞官因素之一。

    D.陶渊明做官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县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3分)

    译文:                                        

    (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2分)

    译文:                                        

    (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3分)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使漆雕开①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②。”子说。

    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②“吾斯之未能信”句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所以他经常鼓励学生学好知识,若有余力,就要去做官。这也是他政治思想的一个体现。

    B.孔子为能有一位不热衷于功名利禄且谦虚谨慎的弟子而感到高兴。

    C.孔子对漆雕开自认为还不能做官这种有自知之明的想法感到高兴。

    D.漆雕开说自己对做官没有信心,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2.请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你认为孔子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①

    杨炎正②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注①多景楼:位于镇江北固山。②杨炎正:南宋词人,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从全词来看,词人“强呼斗酒发兴”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餐后,觉民跟琴说他们学校明年要招收女学生了,让琴到他们房间里详谈。刚开始琴非常惊喜,但疑心觉民跟她开玩笑。在得知消息是真的后她很受鼓舞,决定第一个区报名。

    B.易卜生剧本《娜拉》宣扬的人格独立对琴来说是一个启示,使她明白自己上男学堂成功的希望在自己不在别人。这个想法将她心中认命的绝望与悲哀彻底地摧毁了。

    C.除夕晚,高家举行了祭祖典礼,主持这个典礼的是克明,因为高老太爷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便把这些事情交给儿子去做,自己只在最后出来接受儿孙们的拜贺。

    D.新年的日子很平淡,高公馆里每年、每天的日程差不多都是规定好的,赌博统治着这里,觉新和剑云为了敷衍别人毫不迟疑地加入了。

    E.觉慧觉民从张家出来再路上遇见了剑云。他说他在他伯父那个零落的家里,就连除夕夜觉得闷,所以到街上散步。觉慧请他到他们家里住几天,并说琴后天也会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一座书店对于城市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有一句话:“评价一座城市,要看它拥有多少书店。”

    B.黄家驹1988年为曼德拉创作了一首歌曲,名叫《光辉岁月》。据说,有人曾经给曼德拉翻译歌词,他听后潸然泪下

    C.20年来,有关禁止公路“三乱”的文件政令不计其数,但现实中的“三乱”现象不仅屡见不鲜,甚至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为什么?

    D.东山岛,龙虾、石斑(鱼)、小管(鱿鱼)……让人大快朵颐;“天蓝水碧海湾美,沙白林立岛礁奇”,海湾风情更让人流连忘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一副春联,上联是“春满神州苏万物”,请选出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   )( 2 分)

    A.东风彩笔绘三春  B.文昌艺苑谱千篇

    C.香随梅蕊送春来  D.福到门庭喜气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1.《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想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想?他的幻想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2.简述高家看龙灯的情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政绩

    小张和小李同时分配到一个山区乡工作,两人相处得挺不错,工作上也你追我赶,领导对他俩常常露出几分赞许。

    乡政府一侧有条阴沟,附近的居民常把垃圾倒进沟里,经水一浸泡,便有一股恶臭的怪味。小张就常常地掏那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领导开会时顺手就抓了这么一个典型:你看人家小张,当然,还有小李,人家能掏那阴沟,你们整天吊儿郎当,像个啥。后来还是小李不知从哪找来几块废旧水泥板盖严了那沟,掏阴沟的故事才算告一段落。

    小张主动到一个偏远村蹲点。有三户人家住得更远,离那村子还有八九里山路,不通公路不通电,骑个自行车有时还要驮着过岭,一年到头最大的愿望就是混个肚儿圆。小张经常去那儿,教他们一点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像种高山茶呀,贩野菜、挖药材,给这三户人家增加了不少收入。有时看人家小孩上学交不出学费,小张还自个儿掏腰包。领导知道后大加赞许,亲切地拍着小张的肩,意味深长地说:不错。后来那三户人家从山里迁了出来,据说是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才说服了他们。

    那一年,小张入了党;接着,小李也入了党。

    每年6.7月,最怕的就是洪水。山区乡没有大江大河,别的还好些,让人悬心的是那分布在全乡的十多座山塘水库。由于年久失修,个个都像定时炸弹在那摆着。那年雨水特多,有两座水库泄洪道排水不畅,暴满告急,随时有倒库的可能。一场水库保卫战在一片吼声中开始了。小张和小李一马当先,奋不顾身,为了抢堤护坝两天两夜没合眼。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抗洪表彰会上两人双双评为先进。

    第二年,乡镇换届,小张和小李变成了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

    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分别带队下村蹲点。张副乡长雷厉风行,抓计划生育,清理尾欠税费……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李副乡长完成任务就要勉强一些,但他经常往水库上跑。后来水库维修工程就上了马,李副乡长天天跑工地……

    一年复始,张副乡长和李副乡长仍在各自村蹲点。

    这年6月底,天像是豁了口子,雨哗哗地下个没完。县乡不停地召开抗洪抢险工作会,抗灾成了当前最大的政治,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组织措施,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乡党委书记在会上严厉要求各副科级领导,各自蹲好自己的点,各负其责,并要求把被子背到库坝上……

    张副乡长不敢怠慢,组织群众准备好麻包,运到库坝,并组织120名青年突击队,分三批轮流值班,而自己干脆在库坝上搭了间茅屋,吃住都在那,日夜巡视。这事被县报的一名记者登在报上。县长见报后动了去看一下的念头,于是一个庞大的车队开进了张副乡长蹲点的村。领导们不顾车马劳顿,换上高统靴,冒雨亲赴库坝。到了坝上,领导们被感动了:那山一般的麻包几十名干部群众正在深挖泄洪道个个淋得不成人形……还有那间风雨中的茅屋……县长握着疲惫不堪的张副乡长的手,用力地摇着,许久说不出话。

    乡长见县长高兴,脸上光彩,执意请领导们到乡里吃顿饭。县长豪爽地一挥手:“可以。”

    车队经过李副乡长蹲点的村,秘书多事,说附近也有座水库,要不要去看看。县长说:“去嘛。”可一到库坝,县长的脸就黑下来。这里冷冷清清唯有泄洪道哗哗的流水声唱合着没完没了的雨声

    “这是谁蹲的点﹖”

    “是,是我们的一个姓李的副乡长蹲的点。”

    “人呢﹖”

    “……”

    “你去查一下,要从严处理。”县长望着大家,痛心地说,“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对比!”

    天晴了,一切都过去了。张副乡长出席县抗洪抢险表彰会去了;李副乡长收到了一纸处分决定书。

    又一年,乡镇换届。张副乡长就地提拔,当了乡长,李副乡长调到一个更穷的乡任副乡长。

    临别,两人在小酒馆喝酒,喝到深处,两人都有点醉。张拉着李的手,哽咽地说:“李子,你,你,委屈你了……只有我了解你啊! ”

    “别,张哥,我不怨谁。我也高兴啊,这次你能提起来,我也算心服了。真的,我高兴!”

    1.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张常常掏阴沟,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小李也时时帮着干,可以看出他们追求上进,工作上是你追我赶。

    B.小张经常去很偏远、很贫穷的三户人家那,并教他们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因地制宜搞发展,恰恰体现了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和阴险的用心。

    C.小李花了半年的口舌去说服偏远的三户人家从山里迁出来,是想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D.李当了副乡长“经常去水库”和“水库维修工程上马后天天去工地”的行为,可以从上文“水库保卫战”那一语段中找到解释。

    E.文章最后李的话,表现了李的无奈,伤心,也暗含了李对张通过这种表面政绩获得提拔的不满。

    2.请分析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4分)

    答:                                            

    3.文章最后,张说李是委屈的。请结合本文分析李的“委屈”,并探究本文的主旨。(6分)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9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存在大量学生“在家上学”现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其形式也呈多样化:父母在家教孩子、亲朋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学习、小规模的私塾学堂等,其中有些已初具规模。

    材料二:据报道,很多家长自己在家里给小孩办学堂,这样的“在家上学”的个案在不少省市已经成为一股风气。相关报道更称这种“在家上学”的模式,已经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包括了中国台湾和香港。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5分)

    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4分)

    2013年4月,人大教授周孝正在省图书馆开讲,听众很多,不少人都是冲着“京都名嘴”这一名头而来。他演讲风趣幽默,常常语惊四坐。有读者在反馈信息表上写道:听周教授的讲课,如(mù)____春风,是久违的精神享受。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分)

    答:___________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分)

    答: (     )改为(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个四五岁的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男孩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白定;(4)标题自拟;(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