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仪式的完善 C.地方的无权 D.君权的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土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是( )

    ① 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

    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

    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当今世界,美因“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一现象表明了

    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B.两极格局崩溃

    C.以美国为主的单极世界形成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历史学习中,有同学列出“官渡之战”“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这样一些历史资料进行探究,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动荡与分裂的时代 D.早期文明与社会变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下列言论能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    )

    A.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B.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五大

    B. 中共十六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史记》中记载了一次秦朝廷议的场景,廷尉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材料可知,李斯明确反对(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玄奘西游天竺

    C.文成公主入藏

    D.鉴真东渡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王朝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宋元明 D.唐宋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朝统治者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顺治帝和雍正帝分别采取的措施是

    A.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B.五世班禅和驻藏大臣

    C.五世达赖和驻藏大臣 D.驻藏大臣和五世班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3 —1956 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  )

    A.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集体化 D.大包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 C.建立经济特区 D.国有企业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C.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D.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被马克思成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雾霾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近百年来全球以二氧化碳形式存在的碳排放量节节攀升,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种现象的出现开始于

    A.蒸汽机的大量使用 B.内燃机的广泛使用

    C.电力的广泛使用 D.人类对原子能的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在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的同时,中国也正开始了洋务运动,发生在东西方的两次改革的共同点是

    A.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取得了成功 D.都发展军事工业,创建海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位参加某国际会议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的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美苏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民主与法治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从专制、人治走向民主、法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中国的法治历程)

    材料一:它是中国历史上研究国家治理方式的学派之一,是我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它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新浪网

    (1)材料一中,“它”这一学派中的集大成者是谁?

    材料二:“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注: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故地方政治权利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所谓“公天下”

    (2)材料二中,柳宗元认为什么制度开了“公天下之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 1.5 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 这次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材料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西方社会的法治之光)

    材料四: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法精神》中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4)在“征服世界的法律”中,哪部法律的制定迈出了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某部法律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它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组织编纂的?

    材料五: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 世纪和 18 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欧洲所颁布的“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的两个法律文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  如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从海上交通的角度来看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材料五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

    材料一  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选自歌曲《党在我心中》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3)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此次军事行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举例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五  1949年4月21日,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顷刻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江防土崩瓦解。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你有何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该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

    ……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列宁还引进外商,投资矿产和其他发展计划。

    ——摘编自约翰·梅里受《欧洲现代史》

    (2)材料二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摘编自美国《时代周刊》

    (3)“中国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