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填空题 3 题,单选题 19 题,作图题 2 题,实验题 4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3 题
  1. “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在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_;“她唱得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的节拍器,它所发出的每两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是一定的。由此可见,节拍器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作为计时工具。若该节拍器每分钟摆动120次,则每相邻节拍声之间的时间为_____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_____min;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冰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为: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 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 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 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 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 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 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B.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mm

    C. 健康人1min可以正常呼吸60次

    D. 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km/h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下列对这种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跑得很快”是以跑道为参照物

    B. “运动员始终处在电视的屏幕内”是以屏幕为参照物

    C. 以电视机前的观众为参照物,电视机内的运动员一定是运动的

    D. 以赛场运动员为参照物,看台是运动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 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 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 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二胡演奏的优美旋律,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 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B. 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的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阻止噪声进入人耳

    D. 开启倒车雷达,可以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 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 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

    D. 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逐渐降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各图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冰棱正在消融

    B. 铁丝网上出现霜

    C. 干冰变小

    D. 草叶上出现露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浇冷水前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会继续沸腾

    B. 浇冷水前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的温度降低,不会沸腾

    C.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上方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上方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在炎热的夏天,当我们吃冰棒的时候,常常看到在冰棒的周围有“白气”冒出,关于这个冰棒冒出的“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B. “白气”是冰棒上的冰升华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C.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上升

    D. “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白气”应该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它插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85℃;如果将它插入某液体中,示数为49℃,则此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A. 55℃ B. 61.25℃ C. 44℃ D. 6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左侧的各种光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

    A. 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B. 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C. 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D. 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 探究“光路是否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C. 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入射角不能为0°

    D.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竖直墙壁上有一平面镜,一个人站在平面镜前,刚好能在镜中看到自己完整的像,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看到像的情况是(  )

    A. 看不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B. 看不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大

    C. 仍能看到完整的像,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D. 仍能看到完整的像,像到人的距离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在自由游动。人向池塘中看去,好像鱼在白云中游动。关于人观察到的鱼和白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 鱼是实物,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C. 鱼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

    D. 鱼是光折射形成的虚像,白云是光反射形成的虚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O,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右移动的是(  )

    A. 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左平移

    B.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 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下降

    D. 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 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 当二维码超出手机上设定的方框时,物品不动,应把手机靠近物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如图甲),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③②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的是水。请在示意图中作图以证明此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每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1)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声音的_____与_____关系。

    (2)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后开始实验,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她读出的温度要比实际温度_____(选填“高”或“低”);

    (3)实验时,小明发现有“白气”不断地从纸盖上的小孔中冒出,“白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_____。

    (4)图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小明和小红绘制的图象不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小红和小明又进一步探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98

    71

    55

    45

    35

    28

    24

    22

    22

    ①分析数据,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

    ②如果要喝一杯奶茶,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A.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

    B.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

    结合本次探究,你认为_____方案的冷却效果较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最好在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便于观察玻璃板后的像;

    (2)当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时,就找到了像的位置,同时得到了像与物大小相等的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_____;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等效替代法

    (3)小明在蜡烛A这边看到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_____形成的虚像。

    (4)细心的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如图乙所示,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出现的原因是_____。

    (2)重新调整好后,在做实验时,小明用手遮住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他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

    A.不能看到烛焰的顶部      B.不能看到烛焰的底部

    C.能看到烛焰的全部,像没有变化   D.能看到烛焰的全部,但像会变暗一些

    (3)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依然成在光屏中央,则应向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调好后,若只移动凸透镜就可以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则应将凸透镜移到_____cm刻度线处。

    (5)若换一个焦距为5cm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位置不动,则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并且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所示;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